内衬增强型中空纤维膜管及其制备装置和制备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095665 阅读:6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内衬增强型中空纤维膜管及其制备装置和制备方法,属于高分子中空纤维微孔膜制备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合理的成膜甬道,从涂敷机头引出的编织管上的涂敷层首先经过可控的蒸汽扩散致相转化后进入凝固浴,使膜分离层形成高孔隙率的开孔表面皮层,从而导致膜层的径向呈整体非对称且互穿的胞腔状结构;选择复合材料制备过渡层,使过渡层同时具有良好的粘合力和硬度、具备与表面分离层良好的相容性、相转化过程中极小的体积收缩率;选择优化的编织管尺寸与编织密度,使编织管具有很低的伸缩性,在生产过程中能维护合理的圆整度等方法,使内衬型PVDF中空超滤膜管具备完整性好的整体非对称性结构、高开孔率表面分离层和较高的背压承受能力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高分子中空纤维微孔膜制备领域,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和各类水源品质的日益恶化,化学稳定性好、机械强度高、抗污染能力强成为对膜分离材料性能越来越普遍的要求。同时,由于大量水体的深度污染而导致的水质型缺水,使MBR过程成为最有市场前景的废水处理技术。从1990年第一个MBR示范性工程建成以来,MBR过程专用膜元件从平板式扩展到中空状或多通道外型。当前中空状膜元件在全球的MBR工程应用中已占据较明显优势,尤其是内衬增强型中空膜元件,虽然存在膜分离层可能从增强层剥离的缺点,但几乎不会出现断丝情况,因而市场应用前景良好。针对MBR过程所要求的高机械强度而开发的内衬型中空膜元件,主要由涂敷的表面分离层和编织管或其它类型支撑材料所组成,分别担负分离与高强度两项功能。表面分离层的成膜原理与浸没式相转化法制膜技术一致,可选择的膜材料也基本一致,因此包括聚丙烯腈(PAN)、聚醚砜(PEQ或聚偏氟乙烯(PVDF)等常用的膜材料都被用于制备内衬增强型膜元件。美国专利4,061,821公开了一种制备内衬编织管的PAN中空纤维膜的方法,美国KOCH公司的PURON MB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 一种内衬增强型中空纤维膜管制备装置,主要由铸膜液罐(1)、脱泡罐(2)、共混原液储罐(3)、纺丝箱(4)、过渡层预涂罐(7)、涂覆机头(8)、成膜甬道(9)、凝固浴(10)、漂洗槽(11)、导丝辊(12)和卷绕轮(13)组成;其中,所述的纺丝箱(4)内部分别设置有共混液泵(5)和铸膜液泵(6);涂覆机头(8)设置于成膜甬道(9)内;一方面,共混原液储罐(3)的出液口通过阀门连接共混液泵(5)的入口,共混液泵(5)的出口连接过渡层预涂罐(7)的罐体(205)上的料液分布板(202)的上方侧面开口,过渡层预涂罐(7)的出口(202)连接涂覆机头(8)的入口,而涂覆机头(8)的出口与其所处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朝晖汪效祖殷俊霞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