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联聚乙烯醇渗透蒸发复合膜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12267 阅读:2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交联聚乙烯醇渗透蒸发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包括聚乙烯醇基膜的制备和渗透蒸发膜的制备二个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采用机械强度高的多孔性聚砜类底膜作为基材,进行化学交联聚乙烯醇来制备渗透蒸发复合膜,改善了以往均相交联聚乙烯醇膜依靠增加膜厚才能保证机械强度的不足,降低了膜的渗透阻力,最终提高膜的渗透通量。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方法新颖、简单,复合膜的溶剂稳定性好,通量高,选择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乙二醇水溶液分离的高通量、高选择性的交联聚 乙烯醇渗透蒸发复合膜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聚合物渗透蒸发膜广泛应用于有机混合物的脱水,水处理以及有机物 与有机物的分离,其中渗透蒸发膜最成功的应用领域是水溶性有机物的脱 水,因此研究者们投入大量的精力开发了一系列用于进行异丙醇、丙酮、 四氢呋喃、乙二醇脱水的渗透蒸发膜。在目前化学工业中,乙二醇主要被用于生产汽车防冻液、航空工业的 干燥剂,以及用作回吹废弃聚酯纤维和树脂的有机溶剂,为减少环境污染、 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由于乙二醇与水有很好的相容性, 通过传统蒸馏工艺制备高纯度的乙二醇,能耗大、操作费用高、高毒性的 乙二醇蒸汽还会污染环境。鉴于多级蒸馏的高成本,通过渗透蒸发来实现 乙二醇水溶液的脱水就具有很高的经济性和可行性。目前聚乙烯醇、聚醋酸乙烯酯、壳聚糖被广泛用于制备有机物脱水的 均相渗透蒸发膜,其中聚乙烯醇膜具有很高的通量,但是由于在有机溶剂 中的高溶胀性限制了其渗透选择性,因此研发人员尝试用交联、共混、接 枝等化学改性手段来提高聚乙烯醇膜性能。虽然这些交联的均相聚乙烯醇 渗透蒸发哦具有低溶.胀性和高选择性,但是由于均相膜的一般膜厚都有30 60um,所以扩散阻力高,膜的渗透通量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通量、高选择性交联聚乙烯 醇渗透蒸发复合膜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制备的交联聚乙烯醇渗透蒸发复合膜机械强度高,溶剂选择性好,表层膜厚大约为1 8um,膜的渗透通量较均 相膜可提高3~10倍。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 一种,包 括下列步骤A、 聚乙烯醇基膜的制备将聚合度为1600 - 1900的聚乙烯醇溶解于50~90°C,制成质量浓度为 5~15%的均相溶液,用滤网过滤除去杂质,用真空泵脱泡2小时,然后将 聚乙烯醇溶液倒入夹有多孔性聚砜类底膜的金属框中,保持1 5分钟,用 橡胶辊除去残留在聚砜表面的聚乙烯醇溶液,然后在4(TC真空干燥1 ~ 5小 时得到基膜,其中所述多孔性聚砜类底膜选自聚砜、聚醚砜、聚醚醚砜其中之一;B、 渗透蒸发膜的制备将质量浓度为0. 05% ~2%化学交联剂溶液倒入夹有聚乙烯醇基膜的金 属框中,保持10 90分钟,然后将该交联膜浸入4(TC水中保持4 8小时 除去残留在膜表面的残留溶剂和化学交联剂,最后将处理后的交联膜放入 5(TC的真空烘箱并保持24小时,得到目标产物,其中所述化学交联剂选自 均苯三甲酰氯、戊二醛、马来酸、间苯二甲酰氯、邻苯二甲酰氯其中之一。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机械强度高的多孔性聚砜类底膜 作为基材,进行化学交联聚乙烯醇来制备渗透蒸发复合膜,改善了以往均 相交联聚乙烯醇膜依靠增加膜厚才能保证机械强度的不足,降低了膜的渗 透阻力,最终提高膜的渗透通量。同时本专利技术通过改变高效化学交联剂的 用量以及交联时间,调节了分离膜的亲水性和交联度,从而制备出不痛分 离特性的渗透蒸发膜,以满足未来不痛场合的需要。本专利技术制备方法新颖、 简单,复合膜的溶剂稳定性好,通量高,选择性高。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描述, 一种交联聚乙烯醇渗透蒸 发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A、聚乙烯醇基膜的制备将聚合度为1600 1900的聚乙烯醇溶解于50 - 90。C,制成质量浓度为 5~15%的均相溶液,用滤网过滤除去杂质,用真空泵脱泡2小时,然后将 聚乙烯醇溶液倒入夹有多孔性聚砜类底膜的金属框中,保持1 5分钟,用 橡胶辊除去残留在聚砜表面的聚乙烯醇溶液,然后在4(TC真空干燥1 ~ 5小 时得到基膜,其中所述多孔性聚砜类底膜选自聚砜、聚醚砜、聚醚醚砜其中之一;B、渗透蒸发膜的制备将质量浓度为0. 05% ~2%化学交联剂溶液倒入夹有聚乙烯醇基膜的金 属框中,保持10-90分钟,然后将该交联膜浸入4(TC水中保持4 8小时 除去残留在膜表面的残留溶剂和化学交联剂,最后将处理后的交联膜放入 5(TC的真空烘箱并保持24小时,得到目标产物,其中所述化学交联剂选自 均苯三甲酰氯、戊二醛、马来酸、间苯二甲酰氯、邻苯二甲酰氯其中之一。实施例1A、 聚乙烯醇基膜的制备将聚合度为1600. 1900的聚乙烯醇溶解于9(TC,制成质量浓度为5% 的均相溶液50g,将配置好的聚乙烯醇用滤网过滤除去杂质,用真空泵脱泡 2小时,接着将聚乙烯醇溶液倒入夹有多孔性聚砜底膜的金属框中,保持3 分钟,用橡胶辊除去残留在聚砜表面的聚乙烯醇溶液,然后在4(TC真空干 燥2小时得到基膜;B、 渗透蒸发膜的制备将质量浓度为0. 05%均苯三甲酰氯的烷烃混合溶液ISOPAR G (EXXON CORP.)溶液lOOg倒入夹有聚乙烯醇基膜的金属框中,保持60分钟,然后 将该交联膜浸入4(TC水中保持6小时除去残留在膜表面的残留溶剂和化学 交联剂,最后将处理盾的交联膜放入5(TC的真空烘箱并保持24小时,得到 目标产品高通量、高选择性的渗透蒸发复合膜。将分离膜平铺在多孔性不锈钢上,然后用密封圈与渗透蒸发模具压密, 有效面积为24cm2。向进料池加入200g质量浓度为90%乙二醇水溶液作为 测试液,渗透池的出口与冷阱和真空泵相连,维持真空度300Pa。在搅拌条件下加热测试液至6(TC并保持1小时,然后用循环泵将6(TC的乙二醇水溶 液从进料池中以2L/min泵入模具,用冷阱收集渗透液。用气相色谱测定溶 液(C。)和渗透液(Ct)中的水含量,用称重法测定单位时间渗透液的质量 (W),并根据公式J-W/(Ad)计算渗透液通量J,其中A为膜的有效面积, T为取样的时间周期;分离膜的选择性根据公式a^ C。/(1-C。))/ ( Ct/(1-Ct))。将制备而成的高通量、高选择性的渗透蒸发复合膜在上述标准的膜性 能表征条件下测试,测试结果如表l所示。实施例2 ~ 5步骤B中化学交联剂均苯三甲酰氯(TMC)的浓度以及交联时间见表1, 其余的步骤和参数均同实施例1,相应的测试结果如表l所示。表1<table>tabl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6</column></row><table>比较例1 (均相交联聚乙烯醇膜)将聚合度为1600 1900的聚乙烯醇溶解于9(TC,制成质量浓度为5% 的均相溶液50g,将配置好的聚乙烯醇用滤网过滤除去杂质,用真空泵脱泡 2小时。在搅拌的情况下向该聚乙烯醇水溶液中加入2g25y。的戊二醛,再加 入0.1g0.5M的盐酸溶液,搅拌5小时后混合均匀,接着将铸膜液倒入玻璃 板上刮膜,室温干燥24小时,揭膜,然后放入干燥箱中12(TC进行热处理,即得到均相交联聚乙烯醇膜。将制备而成的分离膜在上述标准的膜性能表 征条件下测试,渗透通量为0. 11 Kg/m2h,选择性为550,膜厚33um。实施例6步骤A中用多孔性聚醚砜代替多孔性聚砜,步骤B中用质量浓度为25 %戊二醛和5 % 0. 5M的盐酸混合溶液lOOg代替均苯三甲酰氯(TMC ),其余 步骤和参数均同实施例1。将制备而成的分离膜在上述标准的膜性能表征条 件下测试,渗透通量为0. 36 Kg/m2h,选择性为2",膜厚6咖。所述内容仅为本专利技术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交联聚乙烯醇渗透蒸发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A、聚乙烯醇基膜的制备 将聚合度为1600~1900的聚乙烯醇溶解于50~90℃,制成质量浓度为5~15%的均相溶液,用滤网过滤除去杂质,用真空泵脱泡2小时,然后将聚乙烯 醇溶液倒入夹有多孔性聚砜类底膜的金属框中,保持1~5分钟,用橡胶辊除去残留在聚砜表面的聚乙烯醇溶液,然后在40℃真空干燥1~5小时得到基膜,其中所述多孔性聚砜类底膜选自聚砜、聚醚砜、聚醚醚砜其中之一; B、渗透蒸发膜的制备 将质 量浓度为0.05%~2%化学交联剂溶液倒入夹有聚乙烯醇基膜的金属框中,保持10~90分钟,然后将该交联膜浸入40℃水中保持4~8小时除去残留在膜表面的残留溶剂和化学交联剂,最后将处理后的交联膜放入50℃的真空烘箱并保持24小时,得到目标产物,其中所述化学交联剂选自均苯三甲酰氯、戊二醛、马来酸、间苯二甲酰氯、邻苯二甲酰氯其中之一。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生王宇红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