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耐氯性能可再生的聚酰胺反渗透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137408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4-06 22: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氯性能可再生的聚酰胺反渗透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其中制备方法包括:(1)将表面带有羧基的聚酰胺反渗透原膜浸泡于催化剂中进行表面活化;(2)将表面活化后的膜浸泡于含有接枝物的溶液中进行表面接枝;所述的催化剂中含有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所述的接枝物为双甘氨肽、谷氨酰胺、酪氨酸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通过在聚酰胺反渗透原膜表面引入末端为羧基的脂肪族酰胺类小分子,利用其结构中酰胺N-H为牺牲层官能团优先与活性氯反应,保护了本体聚酰胺层,使聚酰胺反渗透复合膜的耐氯性能得到了强化,同时其耐氯性能可还原再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反渗透复合膜,尤其涉及一种耐氯性能可再生的聚酰胺反渗透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聚酰胺反渗透复合膜具有水通量大,盐截留率高等特点,已经成为商品反渗透膜的主流,广泛应用于废水资源化、海水与苦咸水的淡化、环境工程、医药等领域。在实际的工程应用中,控制微生物污染最常规的方法是在原料液中加入大量的活性氯,虽然原料液进入反渗透单元前会使用活性炭、亚硫酸钠等还原试剂去除大部分的余氯,但残留的微量余氯在长期的运行过程中仍会攻击聚酰胺反渗透膜使其发生降解,导致膜性能下降,影响聚酰胺反渗透膜的使用寿命。膜的耐氯性问题是制约聚酰胺反渗透复合膜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针对上述问题的众多研究中,聚酰胺膜表面改性是一种重要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涂敷与化学接枝,两者都是在聚酰胺膜表面构建一层保护层(阻隔层或牺牲层),防止活性氯进攻聚酰胺膜本体。物理涂敷法利用的是分子间弱相互作用力(参考文献:RhimJW,LeeB,ParkHH,SeoCH,Preparationandcharacterizationofchlorineresistantthinfilmcompositepolyamidemembranesviatheadsorptionofvarioushydrophilicpolymersontomembranesurfaces,MacromolecularResearch,22(2014)361-369),所以在长期的运行中容易脱落或降解,存在不稳定因素。公开号为CN103331110A的专利技术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抗污染耐氯聚酰胺反渗透复合膜及制备方法。化学接枝法是利用聚酰胺膜表面残余官能团(如水解的羧酸基团)与接枝分子发生的健合作用(参考文献:ZhangT,ZhuC,MaH,LiR,DongB,LiuY,LiS,SurfacemodificationofAPA-TFCmembranewithquaternaryammoniumcationandsalicylaldehydetoimproveperformance,JournalofMembraneScience,(2014))。公开号为CN1623639的专利文献公开了在聚合物分离膜表面进行接枝反应改性的方法,公开号为CN103272498A的专利文献公开了表面接枝改性的芳香聚酰胺复合反渗透膜及制备方法。化学接枝法解决了物理涂敷中易脱落的问题,但是其接枝的官能团也存在氯化饱和极限。因此在表面改性聚酰胺膜的方法中,如何提高膜耐氯性能的长效性与可再生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通过现有技术进行表面改性的聚酰胺反渗透复合膜的耐氯性不可再生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氯性能可再生的聚酰胺反渗透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该膜的耐氯性能具有长效性和可再生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耐氯性能可再生的聚酰胺反渗透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包括:(1)将表面带有羧基的聚酰胺反渗透原膜浸泡于催化剂中进行表面活化;(2)将表面活化后的膜浸泡于含有接枝物的溶液中进行表面接枝;所述的催化剂中含有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所述的接枝物为双甘氨肽、谷氨酰胺、酪氨酸中的至少一种。本专利技术先通过催化剂对聚酰胺反渗透原膜进行表面活化,催化剂中的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可与聚酰胺反渗透原膜表面的羧基形成活化态;表面活化后,接枝物将于处于活化态的羧基反应,接枝于聚酰胺反渗透原膜表面的羧基上。接枝后,接枝物上的氨基可代替聚酰胺反渗透原膜表面的氨基与活性氯反应,并且生成物可与弱碱反应重新再生成氨基,即本专利技术制备的聚酰胺反渗透复合膜的耐氯性能可再生。步骤(1)中:作为优选,所述的催化剂的配制方法为:将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溶解于2-(N-吗啉)乙烷磺酸缓冲液中,调节催化剂的pH至5~6;所述的2-(N-吗啉)乙烷磺酸缓冲液含有0.01~0.5mol/L的2-(N-吗啉)乙烷磺酸和0.1~1.0mol/L的NaOH。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2-(N-吗啉)乙烷磺酸缓冲液含有0.1mol/L的2-(N-吗啉)乙烷磺酸和0.5mol/L的NaOH。作为优选,所述的催化剂中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5%~2.0%,N-羟基琥珀酰亚胺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8%~5.0%。进一步优选为,催化剂中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5%,N-羟基琥珀酰亚胺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8%。作为优选,将待接枝的聚酰胺反渗透原膜浸泡于催化剂中,在37~50℃,80~100r/min条件下震荡反应1~4h,再用去离子水清洗膜表面去除游离的催化剂。进一步优选为,将待接枝的聚酰胺反渗透原膜浸泡于催化剂中,在37℃,80r/min条件下震荡反应1h,再用去离子水清洗膜表面去除游离的催化剂。聚酰胺反渗透原膜表面的羧基与催化剂中的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结合,形成活化态的羧基,便于后续的接枝。步骤(2)中:作为优选,接枝物溶液的配制方法为:将接枝物溶解于磷酸盐缓冲溶液中,调节pH至7.2~7.4;其中接枝物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1%~0.5%。磷酸盐缓冲溶液的配制方法为:将8gNaCl、0.2gKCl、1.42gNa2HPO4、0.27gKH2PO4溶解于水中,定容至1~2L。作为优选,将表面活化后的膜再浸泡于含有接枝物的溶液中,在37~50℃,80~100r/min条件下震荡反应2~4h,再用去离子水清洗膜表面,得到氯化性能可再生的聚酰胺反渗透复合膜。进一步优选为,将表面活化后的膜再浸泡于含有接枝物的溶液中,在37℃,80r/min条件下震荡反应2h,再用去离子水清洗膜表面,得到氯化性能可再生的聚酰胺反渗透复合膜。接枝物双甘氨肽、谷氨酰胺或酪氨酸的氨基可与处于活化态的羧基之间发生酰化反应,形成酰胺键,从而实现接枝物在膜表面的接枝,得到接枝改性的聚酰胺反渗透复合膜。作为优选,步骤(1)之前还包括:将聚酰胺反渗透原膜浸泡于含有Na2SO4和Na2CO3的水溶液中羧酸化处理30~60s;其中Na2SO4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3.3%~5.0%,Na2CO3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2%~1.0%。羧酸化处理是诱导聚酰胺反渗透原膜表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耐氯性能可再生的聚酰胺反渗透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耐氯性能可再生的聚酰胺反渗透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1)将表面带有羧基的聚酰胺反渗透原膜浸泡于催化剂中进行表面活化;(2)将表面活化后的膜浸泡于含有接枝物的溶液中进行表面接枝;所述的催化剂中含有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所述的接枝物为双甘氨肽、谷氨酰胺、酪氨酸中的至少一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氯性能可再生的聚酰胺反渗透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将表面带有羧基的聚酰胺反渗透原膜浸泡于催化剂中进行表面活化;
(2)将表面活化后的膜浸泡于含有接枝物的溶液中进行表面接枝;
所述的催化剂中含有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和N-羟基琥珀酰亚
胺;
所述的接枝物为双甘氨肽、谷氨酰胺、酪氨酸中的至少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氯性能可再生的聚酰胺反渗透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
在于,所述的催化剂的配制方法为:将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和N-羟
基琥珀酰亚胺溶解于2-(N-吗啉)乙烷磺酸缓冲液中,调节催化剂的pH至5~6;
所述的2-(N-吗啉)乙烷磺酸缓冲液含有0.01~0.5mol/L的2-(N-吗啉)乙烷磺酸和0.1
~1.0mol/L的NaOH。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耐氯性能可再生的聚酰胺反渗透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
在于,所述的催化剂中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
0.5%~2.0%,N-羟基琥珀酰亚胺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8%~5.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氯性能可再生的聚酰胺反渗透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
在于,接枝物溶液的配制方法为:将接枝物溶解于磷酸盐缓冲溶液中,调节pH至7.2~7.4;
其中接枝物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1%~0.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氯性能可再生的聚酰胺反渗透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
在于,步骤(1)中,将待接枝的聚酰胺反渗透原膜浸泡于催化剂中,在37~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林曾艳军黄海侯立安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