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成余专利>正文

纳米SOD与纳米葛根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08340 阅读:2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纳米SOD与葛根或其提取物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纳米SOD1-10万活性单位:纳米葛根或其提取物1-50克,粒径≤10-80纳米。在于SOD与葛根或其提取物的组合物纳米化;或者纳米SOD与纳米葛根或其提取物的组合;即纳米SOD与葛根或其提取物纳米化的组合物联合应用,提高药物浓度及有效成分,抗氧化活性提高10倍以上,皮肤、粘膜吸收率达98%以上,半衰期延长两个数量级以上;能进入细胞内直接清除自由基,具有更强的抗脂质过氧化的作用,综合药效发挥更彻底,远非传统复方中药可比,用于提高抗缺氧能力,发挥抗疲劳功效,提高运动耐力,适合运动员、急症病人、外伤创伤人员使用,吸收速度极快,药效比SOD提高3-5倍,比葛根提高5-10倍,是对人类医药事业的一大贡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纳米sod与葛根或其提取物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所属领域本专利技术涉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中草药葛根,特别是纳米SOD与葛根或其提取物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将SOD与葛根或其提取物的组合物纳米化,是利用两者相辅相成的功用,消除体内多余的超氧化物阴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稳定细胞膜及抗酶活性,用于改善呼吸功能,提高抗缺氧能力,发挥抗疲劳功效,提高运动耐力,能满足人类健康长寿之需要。
技术介绍
中草药葛根为豆科植物葛的块根,多年生藤本,长达10米,全株被黄褐色粗毛;生于山坡草丛中或路旁及较阴湿的地方;提取物异黄酮成分葛根素、葛根素木糖苷、大豆黄酮苷及β—谷甾醇、花生酸,又含多量淀粉,新鲜葛根中含量为19~20%;有对循环系统的作用;解痉作用;降血糖作用;解热及雌激素样作用;功用主治升阳解肌,透疹止泻,除烦止渴,治伤风、温热头痛强项,烦热消渴,泄泻痢疾,癍疹不透,高血压,心绞痛,耳聋;内服煎汤7.5-15克;或捣汁。外用捣敷;临床报道治疗高血压病颈项强痛;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治疗眼底病;治疗早期突发性耳聋。作为一种功效成分,纳米SOD的生理功效可概括为清除机体代谢过程中产生过量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延缓由于自由基侵害而出现的衰老现象,如延缓皮肤衰老和脂褐素沉淀的出现;提高人体对由于自由基侵害而诱发疾病的抵抗力,包括肿瘤、炎症、肺气肿、白内障和自身免疫疾病等;提高人体对自由基外界诱发因子的抵抗力,如烟雾、辐射、有毒化学品和有毒医药品等,增强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力;减轻肿瘤患者在进行化疗、放疗时的疼痛及严重的副作用,如骨髓损伤及白细胞减少等;消除机体疲劳,增强对超负荷大运动量的适应力。在生物体内,纳米SOD可影响某些非酶的有机分配位体的结构,参与体内各种物质与能量的代谢,从而显示出它所具有的生理功效为体内多种金属酶的组成成分;保护稳定生物膜;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组织再生;调节免疫功能;影响内分泌系统;改善味觉并促进食欲;促进维生素A的正常代谢和视觉功能;保护皮肤和骨骼的正常功能;促进智力发育。影响SOD临床应用的主要因素有生物半衰期;异体蛋白免疫原性;细胞膜的通透性和稳定性。这表明修饰SOD进入体循环后,消除速率变慢,但分布速率仍较快;与游离SOD相比,修饰SOD在肝和肾中含量高,在脑中含量也较高;游离SOD在组织中的分布顺序趋势是胃、肠、肌肉、肺、脑、肝、脑、肾、脾、心和睾丸,结果证明修饰酶的代谢途径发生了变化,这与酶对细胞膜的通透性有关,修饰酶在脑里组织中的含量较高,说明修饰酶能够通过血脑屏障,这对于治疗脑外伤是有意义的。目前国内外主要集中在抗辐射,抗肿瘤,抗衰老及自身免疫性疾病上,治疗的病种有缺血再灌流综合征、氧中毒、辐射损伤、皮肤病、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烧伤、老年性白内障、家族性肌肉萎缩病等,由于目前使用的SOD均为异源蛋白,且分子量都大于30000,因此人体对其耐受性是应用中极为关注的问题,说明SOD无副作用,人对其有较强的耐受力;重组SOD是毒性和副作用很小的生物大分子,但作为抗原,多次注入体内仍可诱发免疫反应,故最理想的方法是将SOD基因克隆和表达人的SOD;或者纳米化使大分子肽变为小肽,利于人体吸收,这都是我们已解决的课题。传统的中草药医用少为单味,多为复方,讲究君臣佐使,往往以一、二味君药为主治疗疾病,但由于中草药成份复杂,除有效成份外,还有大量杂质,甚至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产生副作用,以致毒害,需要其他臣药佐使来消除影响,帮助吸收,因而方剂容积过大,不利使用,还存在消此复彼的毒副作用,以及相互抵消,降低药效,难以发挥主药的真正作用,特别是吸收慢、药效低,亟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利用现代生化技术及中医药学理论,提供一种纳米SOD与葛根或其提取物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即纳米SOD与葛根或其提取物纳米化的组合物联合应用,提高药物浓度及有效成份,抗氧化活性提高10倍以上,皮肤、粘膜吸收率达98%以上,半衰期延长两个数量级以上;能进入细胞内直接清除自由基,具有更强的抗脂质过氧化的作用,综合药效发挥更彻底,远非传统复方中药可比,用于提高抗缺氧能力,发挥抗疲劳功效,提高运动耐力,适合运动员,急症病人,外伤创伤人员使用,吸收速度极快,药效比SOD提高3-5倍,比葛根提高5-10倍,是对人类医药事业的一大贡献。纳米SOD与葛根或其提取物的组合物,其配比为纳米SOD 1-10万活性单位纳米葛根或其提取物1-50克,粒径≤10-80纳米。纳米SOD与葛根或其提取物的组合物制备方法,在于SOD与葛根或其提取物的组合物组合后纳米化;或者纳米SOD与纳米葛根或其提取物的组合。所述纳米SOD与葛根或其提取物的组合物为上述两种组合物。纳米SOD葛根,先单体纳米化再组合;或者组合后再纳米化,效果相当。SOD可为植物或动物提取的SOD成份。葛根可为中草药葛根或提取物异黄酮成分葛根素、葛根素木糖苷、大豆黄酮苷及β—谷甾醇、花生酸及淀粉。纳米是一个长度单位,1纳米等于1米的十亿分之一。纳米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它通常是指在0.1-100纳米空间尺寸内操纵原子和分子,对物质进行研究或对材料进行加工,从而制备具有特定功能的新产品。当一种物质被不断切割至一定程度,其粒子小至纳米量级即为纳米材料。纳米材料往往会产生一些新的理化特性。超微粉碎是将物料粉碎至10um以下粒度的单元操作,常用气流式粉碎。在功能性食品制造上,由于功效成分的使用量通常很小,需超微粉碎至足够细小,才能保证它的均匀分布。将纳米技术应用到医药技术方面,克服了某些传统药物和工艺上无法解决的难题,为促进药物在体内输送等提供了崭新的技术。纳米化方法、微乳化方法、脂质体化方法及超音速射流方法,是当代物理化学技术在生物学、医药学领域中可以采纳的高新技术,使纳米SOD葛根有一定的脂溶性,因此能保护生物膜脂质免受自由基损伤,具有更强的抗脂质过氧化作用;由于粒度小,克服了蛋白质的抗原性问题,解决了生物膜透过性和提高了避免蛋白酶破坏的稳定性。纳米SOD葛根是一种球形乳状液,根据内相与外相的性质,乳状液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油分散在水中,称水包油型乳浊液,用O/W表示;另一类是水分散油中,简称油包水型乳浊液,用W/O表示。那么乳化剂也相应分为两种类型,即油包水型乳化剂和水包油型乳化剂。乳化剂是否容易溶解于水,也就是亲水性的大小,对于合理应用乳化剂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因为乳化剂同时含有亲水基和亲油基,这两个基间又互相影响,为了比较乳化剂的亲水性就用HLB值来表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经验方法。HLB值就是亲水亲油平衡值,为了得到稳定的乳浊液必须选择适当的乳化剂。乳化剂的HLB值的含义是HLB值的乳化剂亲水性百分比HLB值大约在0-20之间。如HLB值为0,则表示亲水性为0,HLB值为20表示亲水性为100%。HLB越大,表示亲水性作用越大;其值越小表示亲油性越大。纳米SOD葛根也可以是干粉。纳米SOD葛根粒径可控制在≤10-80纳米范围内,必要时可以进一步细化或粗化。纳米SOD葛根是自由基清道夫,清除病人的多余自由基(病人往往自由基比正常人多),在药物被人体吸收前进入药效时,用纳米SOD将体内自由基清除,使药物被人体全面吸收,发挥最大的药效,以往由于自由基对药物的药效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纳米SOD与葛根或其提取物的组合物,在于配比为:纳米SOD1-10万活性单位:纳米葛根或其提取物1-50克,粒径≤10-80纳米。

【技术特征摘要】
1.纳米SOD与葛根或其提取物的组合物,在于配比为纳米SOD1-10万活性单位∶纳米葛根或其提取物1-50克,粒径≤10-80纳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纳米SOD与葛根或其提取物的组合物,在于配比为纳米SOD1万活性单位∶纳米葛根1克,粒径50纳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纳米SOD与葛根或其提取物的组合物,在于提取物为异黄酮成分葛根素、葛根素木糖苷、大豆黄酮苷及β-谷甾醇、花生酸及淀粉。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纳米SOD与葛根或其提取物的组合物,在于用于改善呼吸功能,提高抗缺氧能力药纳米SOD母液6克,60000活性单位、纳米葛根6克。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纳米SOD与葛根或其提取物的组合物,在于用于发挥抗疲劳功效,提高运动耐力药纳米SOD干粉3克,48000活性单位、纳米葛根素1.5克。6.纳米SOD与葛根或其提取物的组合物制备方法,在于SOD与葛根或其提取物的组合物组合后纳米化;或者纳米SOD与纳米葛根或其提取物的组合。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纳米SOD与葛根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成余王刚王强
申请(专利权)人:王成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9[中国|沈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