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靶向益生菌微胶囊,具体来说是一种具有三层保护层的益生菌的微胶囊靶向制剂。本专利技术同时还涉及该制剂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微生态学研究表明,以双歧杆菌为代表的“益生菌”,其对机体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包括抑制肠道致病菌的生长、降低血清中胆固醇含量、激活免疫系统及抗癌活性等作用,随着国内外人们对“益生菌”的认识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益生菌制品在医疗、保健及营养方面得到推广应用。但是,益生菌制品主要是活菌制剂,大多属专性厌氧菌,极易受到温度、氧气、水分及酸碱等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通常情况活性保持较困难。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益生菌产品,为保证其在有效期内的活菌数,一般采用2~8℃低温储存,但低温储存条件却限制了产品的储运及市场销售。除此之外,益生菌制品最大的问题是益生菌产品在口服时,容易受到胃酸的作用,在到达起效部位肠道之前活菌数会大幅度下降,从而影响益生菌产品的疗效或保健作用。为了克服上述问题,在药物和食品工业领域提出了很多益生菌微胶囊化的研究方法,欧洲专利EP0634167A1公开了胶囊生产工艺,描述了采用三层挤压法以室温下不流动的疏水物质作为芯材,双歧杆菌菌粉悬浮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靶向益生菌微胶囊,其特征在于它是由益生菌和/或保护剂以及三层保护层组成,其中第一层保护层是用生物相容性极好的蛋白质与转谷氨酰胺酶交联后包埋益生菌活菌体形成初级微胶囊;第二层保护层是用熔点在30℃-40℃的氢化油脂包覆初级微胶囊形成次级微胶囊;第三层保护层是根据不同需要用控释包衣材料进行包囊次级微胶囊形成最终靶向益生菌微胶囊。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靶向益生菌微胶囊,其中所述益生菌选自乳杆菌属、双歧杆菌属中的一种或多种菌株。3.根据权利要求1的所述的靶向益生菌微胶囊,其中所述的保护剂是从下组中选择一种或多种奶粉、脱脂奶粉、海藻糖、氯化钠、戊五醇、氨基酸类及其盐类、甘油、乳糖、淀粉、异维生素C钠、磷酸盐等无机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靶向益生菌微胶囊,其中益生菌与保护剂的比例为1∶0.1~1∶2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靶向益生菌微胶囊,其中益生菌与保护剂的比例为1∶0.5~1∶10。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靶向益生菌微胶囊,其中初级微胶囊重量计为脱脂奶粉1~30%、海藻糖2~30%、氯化钠0.1~3%、甘油0.1~1%。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靶向益生菌微胶囊,其中初级微胶囊重量计为脱脂奶粉2~20%、海藻糖2.5~20%、氯化钠0.5~3%、甘油0.1~0.9%。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靶向益生菌微胶囊,其中蛋白质是明胶、牛奶蛋白质、大豆蛋白质、玉米蛋白质或胶原蛋白质。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靶向益生菌微胶囊,其中所述蛋白质的用量为所用菌粉重量的1-20%。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靶向益生菌微胶囊,其中所述的酶是转谷氨酰胺酶。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靶向益生菌微胶囊,其中所述的酶的用量为所用初级微胶囊重量的0.01-3%。12.根据权利要求1、10或11所述的靶向益生菌微胶囊,其中所述的酶交联温度为20-70℃。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靶向益生菌微胶囊,其中所述的氢化油脂指的是熔点在30℃-40℃的氢化油脂,温度超过30℃-40℃,油脂呈现流动状态,且温度低于30℃时形成固体形态的一类油脂。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靶向益生菌微胶囊,其中所述用氢化油脂制得次级微胶囊所采用的方法是通过流化包衣机完成。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靶向益生菌微胶囊,其中所述氢化油脂的用量为需要包覆的初级微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云龙,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东方百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北京普尔康医药高科技有限公司,青岛东海药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