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冲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040312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缓冲器,在封入油液的缸体(2)内嵌装连结有活塞杆(6)的活塞(5)。利用伸长侧及缩短侧衰减力发生机构(13、14)控制由于活塞(5)的滑动而在伸长侧及缩短侧通路(11、12)产生的油液的流动,产生衰减力。在伸长侧及缩短侧衰减力发生机构(13、14)中,将油液从背压导入节流孔(32、48)导入背压室(30、46),利用其内压来控制减压阀(28、44)的打开。在活塞速度低速范围,背压室(30、46)的下游侧的衰减阀(34、50)打开,当活塞速度上升时,减压阀(28、44)打开而抑制衰减力的过度上升。在由于活塞速度上升而减压阀(28、44)打开时,在该活塞速度以上,维持其打开状态,由此得到稳定的衰减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过相对于活塞杆的行程控制工作流体的流动而产生衰减力的油压缓冲器等缓冲器。
技术介绍
例如在车辆的悬架装置上安装的油压缓冲器,为提高乘坐舒适度及操纵稳定性,期望具有最佳的衰减力特性。在这种油压缓冲器中,通常利用由节流孔、盘式阀等构成的衰减力发生机构,来控制伴随活塞杆行程的缸体内的活塞的滑动而产生的工作流体的流动,从而产生衰减力,且根据节流孔的流路面积、盘式阀的打开特性等调节衰减力特性。此外,(日本)特开2006-10069公报中记载的油压缓冲器,在盘式阀的背面侧具备背压室、以及使该背压室的压力释放到下游侧的减压阀。通过工作流体的一部分被导入背压室,使背压室的内压向盘式阀的关闭方向作用,来调节盘式阀的打开压力。由此,提高衰减力特性的设定自由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进一步提高衰减力特性的设定自由度而得到所希望的衰减力特性的缓冲器。为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缓冲器的特征在于,具备:封入有工作流体的缸体;插入所述缸体内并能够滑动的活塞;与所述活塞连结且延伸到所述缸体外部的活塞杆;减压阀,其控制所述活塞向一方滑动而产生的工作流体从上游侧的室向下游侧的室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缓冲器,其特征在于,具备:封入有工作流体的缸体;插入所述缸体内并能够滑动的活塞;与所述活塞连结且延伸到所述缸体外部的活塞杆;减压阀,其控制所述活塞向一方滑动而产生的工作流体从上游侧的室向下游侧的室的流动;向所述减压阀的关闭方向作用内压的背压室;背压导入节流孔,其将工作流体从所述上游侧的室导入所述背压室;衰减阀,其通过所述背压室的压力而打开并对于向所述下游侧的室的工作流体的流动产生衰减力;以及下游侧节流孔,其使所述背压室与所述下游侧的室连通;所述背压导入节流孔的流路面积根据所述减压阀的开度而成为一定或减小。

【技术特征摘要】
2010.01.29 JP 019557/101.一种缓冲器,其特征在于,具备:封入有工作流体的缸体;插入所述缸体内并能够滑动的活塞;与所述活塞连结且延伸到所述缸体外部的活塞杆;减压阀,其控制所述活塞向一方滑动而产生的工作流体从上游侧的室向下游侧的室的流动;向所述减压阀的关闭方向作用内压的背压室;背压导入节流孔,其将工作流体从所述上游侧的室导入所述背压室;衰减阀,其通过所述背压室的压力而打开并对于向所述下游侧的室的工作流体的流动产生衰减力;以及下游侧节流孔,其使所述背压室与所述下游侧的室连通;所述背压导入节流孔的流路面积根据所述减压阀的开度而成为一定或减小。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器,其特征在于,当由于活塞速度的上升使所述减压阀打开时,在该活塞速度以上的状态下,按照将所述减压阀维持在打开状态的方式,设定所述背压导入节流孔及所述下游侧节流孔的流路面积。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器,其特征在于,当由于活塞速度的上升使所述衰减阀打开时,在该活塞速度以上的状态下,按照利用所述减压阀的上游侧与所述背压室的压力平衡将所述减压阀维持在打开状态的方式,设定所述背压导入节流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前田笃佐藤博康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