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LED一体化崁灯,其包括灯杯、电源及LED光源模组,所述灯杯设置有电源装配空间,所述电源收容在所述电源装配空间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LED一体化崁灯通过在所述灯杯上设置有电源装配空间,所述电源收容在所述电源装配空间内,使所述电源与所述灯杯形成一体化的形式,因而结构紧凑,体积小,便于装配及使用。(*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LED灯具,尤其是涉及一种LED —体化崁灯。
技术介绍
传统灯具使用的卤素灯泡,以钨丝作为发光源,其结构简单且价格低廉,广泛为大众接受。然而,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能且耗电量极大,造成能源的浪费,另一方面又有光源不稳定与使用寿命短的缺陷,对于需要长时间稳定光源的使用者无疑存在着不方便性。与卤素灯泡相比,LED灯具有体积小、省电与稳定发光等优点,因而广泛作为各种发光装置的光源,如手电筒、车灯、崁灯或投射灯等。例如,专利申请号为200820139636揭示了一种用发光二极管光源的崁灯,其包括崁灯罩、电源座、固定架及发光二极管光源座体,所述崁灯罩可侧向装入光源,所述电源座固定在所述固定架上,电源固定在所述电源座上。所述固定架上设有一组嵌固嵌耳,所述固定架设有螺孔,所述发光二极管光源座体中央部设有螺固孔,再以一螺栓锁螺固定所述的螺孔与螺固孔,而令所述发光二极管光源座体容设在崁灯罩内部。然而,现有的所述电源通过所述电源座固定在固定架上,因而体积庞大,不便于装配及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紧凑、体积小、便于装配及使用的LED —体化崁灯。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公开了一种LED—体化崁灯,其包括电源、灯杯及 LED光源模组,所述灯杯设置有电源装配空间,所述电源收容在所述电源装配空间内。进一步地,所述灯杯的上端设置有若干散热鳍片,所述散热鳍片围成所述电源装配空间。进一步地,所述散热鳍片形成两排,并位于所述电源的两侧。进一步地,所述电源设置有相互配合连接的上盖及下盖,所述上盖及下盖之间收容有驱动电路模块,所述上盖设置有缺口,所述缺口上设置有与所述缺口大小相对应的小盖,所述小盖可拆卸的固定在所述下盖上,所述下盖固定在所述灯杯上。进一步地,所述灯杯连接有安装弹片。进一步地,所述灯杯下端设置有收容空间,所述收容空间收容有反光罩,所述LED 光源模组固定在灯杯上并延伸至所述反光罩内,所述反光罩的下方设置有扩散板,所述扩散板的下方设置有面盖,所述面盖固定在所述灯杯上。综上所述,本技术LED —体化崁灯通过在所述灯杯上设置有电源装配空间, 所述电源收容在所述电源装配空间内,使所述电源与所述灯杯形成一体化的形式,因而结构紧凑,体积小,便于装配及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本技术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本技术的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LED —体化崁灯包括灯杯1、电源2及LED光源模组3。所述灯杯1的上端设置有若干散热鳍片11,所述散热鳍片11形成两排,并围成电源装配空间12。通过所述散热鳍片11将本技术的热量排出,从而可增加使用寿命。所述电源2收容在所述电源装配空间12内,所述散热鳍片11位于所述电源2的两侧。所述电源2设置有相互配合连接的上盖21及下盖22,所述上盖21及下盖22之间收容有驱动电路模块23。所述上盖21设置有缺口 211,所述缺口 211上设置有与所述缺口 211 大小相对应的小盖对,所述小盖24设置有穿孔M1,电源线穿过所述穿孔241与所述驱动电路模块23电连接。所述小盖M通过固定螺钉25进行可拆卸的固定在所述下盖22上, 通过设置所述小盖24,因而便于连接电源2线。所述下盖22通过连接螺钉沈固定在所述灯杯1上。所述灯杯1的中部两相对侧设置有两固定孔13,所述灯杯1下端设置有收容空间 14,所述收容空间14与所述固定孔13相连通。所述固定孔13的外侧设置有安装弹片4,所述安装弹片4通过拉钉5与所述灯杯1相连,所述拉钉5插设在所述固定孔13内并延伸至所述收容空间14内。所述收容空间14收容有反光罩6及LED光源模组3,所述LED光源模组3固定所述灯杯1上,LED光源模组3产生的热量通过所述灯杯1向外导出。所述反光罩6的下方设置有扩散板7,所述扩散板7的下方设置有面盖8,所述面盖8设置有两位置相对的连接耳81,所述连接耳81设置有与所述固定孔13位置相对应的插孔82。所述连接耳81收容在所述收容空间14内,所述拉钉5插设在所述插孔82内,从而使所述面盖8固定在所述灯杯1上。综上所述,本技术LED —体化崁灯通过在所述灯杯1上设置有电源装配空间 12,所述电源2收容在所述电源装配空间12内,使所述电源2与所述灯杯1形成一体化的形式,因而结构紧凑,体积小,便于装配及使用。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 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权利要求1.一种LED —体化崁灯,包括灯杯(1)、电源(2)及LED光源模组(3),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杯(1)设置有电源装配空间(12),所述电源(2)收容在所述电源装配空间(12)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体化崁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杯(1)的上端设置有若干散热鳍片(11),所述散热鳍片(11)围成所述电源装配空间(1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LED—体化崁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鳍片(11)形成两排, 并位于所述电源(2)的两侧。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LED—体化崁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2)设置有相互配合连接的上盖(21)及下盖(22),所述上盖(21)及下盖(22)之间收容有驱动电路模块 (23);所述上盖(21)设置有缺口(211),所述缺口(211)上设置有与所述缺口(211)大小相对应的小盖(24),所述小盖(24)可拆卸的固定在所述下盖(22)上,所述下盖(22)固定在所述灯杯(1)上。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LED—体化崁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杯(1)连接有安装弹片(4)。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LED—体化崁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杯(1)下端设置有收容空间(14),所述收容空间(14)收容有反光罩(6),所述LED光源模组(3)固定在灯杯 1)上并延伸至所述反光罩(6)内,所述反光罩(6)的下方设置有扩散板(7),所述扩散板 (7 )的下方设置有面盖(8 ),所述面盖(8 )固定在所述灯杯(1)上。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LED一体化崁灯,其包括灯杯、电源及LED光源模组,所述灯杯设置有电源装配空间,所述电源收容在所述电源装配空间内。本技术LED一体化崁灯通过在所述灯杯上设置有电源装配空间,所述电源收容在所述电源装配空间内,使所述电源与所述灯杯形成一体化的形式,因而结构紧凑,体积小,便于装配及使用。文档编号F21Y101/02GK201935005SQ20112002404公开日2011年8月17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26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26日专利技术者赵文兴 申请人:东莞高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LED一体化崁灯,包括灯杯(1)、电源(2)及LED光源模组(3),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杯(1)设置有电源装配空间(12),所述电源(2)收容在所述电源装配空间(12)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文兴,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高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