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射式发光二极管崁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339166 阅读:2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13 07: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反射式发光二极管崁灯结构,包括一环形框体、多个支撑体及多个反光曲片,所述支撑体的一端分别等距地固接至该环形框体的内侧壁,其另端设有一发光二极管,各支撑体另端朝向环形框体的中央延伸,且与水平面形成一第一夹角,使其上的发光二极管能朝向水平面以上的方向射出光线,所述反光曲片的前段分别固接至环形框体的内侧壁,使各反光曲片与各发光二极管相对应,各反光曲片的中段朝向环形框体的中央延伸,各反光曲片的后段与中段形成一第二夹角,以使反光曲片的中后段对应于发光二极管的一侧共同形成一弧形曲面,弧形曲面上披覆有一层反光材质。本发明专利技术能扩大照明范围,克服一般发光二极管灯具容易产生叠影及亮、暗区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崁灯结构,尤指一种反射式发光二极管崁灯结构,该崁灯结构将多个倾斜的支撑体等距地固接至一环形框体的内侧壁,使支撑体上的发光二极管朝向水平面以上的方向射出光线,同时将多个反光曲片固接至该环形框体的内侧壁上对应于发光二极管的位置,以利用各该反光曲片的弧形曲面,将对应的发光二极管所产生的光线均勻地反射扩散至该崁灯结构的下方及邻近位置,因此能有效扩大该崁灯结构的照明范围,避免因照明范围过于狭窄而产生叠影及亮、暗区的问题。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能源的需求也随之升高,过去人们为了夜间或室内照明,通常会采用日光灯,然而,由于日光灯的使用寿命甚短,仅约1,000小时,且现行的日光灯将一钨丝设置在其内真空或充满惰性气体的空间中,而将电流通过该钨丝,使得该钨丝被加热至白炽,进而发出光线,因此,日光灯仅能将所接收到电能的百分之十转化为光能, 却将高达百分之九十的电能转化为无用的热能,而散失到空气中,造成电能的无谓耗损,不但大量浪费能源,更对自然环境造成沉重的负担。为解决上述日光灯的缺点(如使用寿命短、光电转换率低),兼具环保及节能诉求的发光二极管便随之应运而生;在相同照明条件下,发光二极管的使用寿命高达日光灯的四十倍,约为40,000小时,其耗电量却仅为日光灯的十分之一,且发光二极管中不含汞等有毒物质,其所投射出的光线也不会产生热量或辐射(因发光二极管所产生的光源光谱中,不含紫外线或红外线),加上发光二极管的制造技术已逐渐成熟,其成本价格亦不断下降,使得发光二极管逐渐取代日光灯,成为当前照明灯具中的主要光源。承上所述,由于发光二极管已成为当前照明灯具中的主要光源,业界遂逐渐发展出各种以发光二极管作为主要光源的照明灯具结构,现配合图1,针对现有发光二极管灯具,作说明如下请参阅图1所示的公知发光二极管崁灯结构10,该崁灯结构10包括一壳体11及多个发光二极管单元12,所述发光二极管单元12的一端分别等距地固接至该壳体11的内侧底面上,使其另端被定位成朝向远离该壳体11的方向,以当所述发光二极管单元12分别接收到外部电源而产生光线时,所述光线即能朝远离该壳体11的方向射出,进而照亮该崁灯结构10的下方及邻近位置。然而,该崁灯结构10仍具有缺点;复请参阅图1所示,该崁灯结构10利用多个发光二极管单元12所产生的光线,直接照射其下方及邻近位置,由于发光二极管单元12所产生的光线的方向性极强,其所能照明的范围又极为狭窄,因此容易在照明范围内产生如图1 所示的暗区13及亮区14 ;虽然,业者能经由在所述发光二极管单元12的另端上设置一光学透镜15,将所述发光二极管单元12所产生的光线散射至较远的位置,以达到缩小暗区13 的范围的效果,但并无法彻底消除暗区13的产生;另外,有业者通过增加该崁灯结构10内发光二极管单元12的数量,或将所述发光二极管单元12更为紧密地排列在该崁灯结构10内,以达到扩大照明范围的效果,然而,发光二极管单元12的数量越多,其所产生的热量亦会愈高,一旦该崁灯结构10内发光二极管单元12所产生的热量无法顺利散失,将导致该崁灯结构10的温度居高不下,在长时间持续高温的使用状况下,将使得该崁灯结构10产生严重的材质老化及光衰现象,而严重缩短其使用寿命;再者,增加该崁灯结构10内发光二极管单元12的数量,不但无法彻底解决其容易产生亮、暗区的问题,更会因为所述发光二极管单元12所产生的光线直接照射,而在照明区域产生明暗斑驳错落的多重叠影及炫光,导致在该崁灯结构10照明环境下活动的人员无法清晰地视物,更甚者,人员的视力将受到叠影及炫光的损伤,而产生退化,此结果将同为业者及使用者所不乐见。由于前述的发光二极管单元12装设于崁灯结构10中,以产生光线且照亮该崁灯结构10的下方及邻近位置时,具有前述容易产生叠影、炫光及亮、暗区的缺憾,因此,如何设计出一种创新的反射式发光二极管崁灯结构,除能提供大范围的照明外,尚能产生均勻的灯光效果,有效避免叠影及亮、暗区产生的问题,即成为本专利技术在此欲探讨的一重要课题。有鉴于此,为改进公知的崁灯结构的缺点,专利技术人经过长久努力研究与实验,终于开发设计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反射式发光二极管崁灯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反射式发光二极管崁灯结构,能有效地避免叠影及亮、暗区的产生,且能提供均勻且大范围的照明效果。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反射式发光二极管崁灯结构,包括一环形框体(该环形框体的形状可为矩形或圆形)、多个支撑体及多个反光曲片,该环形框体的内壁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支撑体的一端分别等距地固接至该环形框体的内侧壁(如铆合或螺丝锁合等方式)上,其另端上固设有至少一发光二极管,各该支撑体的另端朝向该环形框体的中央延伸,且与水平面形成一第一夹角(如45度),使其上的发光二极管所产生的光线能朝向水平面以上的方向射出,所述反光曲片的前段分别固接至该环形框体的内侧壁上,使各该反光曲片与各该发光二极管相对应,各该反光曲片的中段向该环形框体的中央延伸,各该反光曲片的后段与中段形成一第二夹角(如120度),以使该反光曲片的中段及后段对应于该发光二极管的一侧共同形成一弧形曲面,该弧形曲面上披覆有一层反光材质(该反光材质为聚酯涂料,例如聚胺酯涂料、三聚氰胺树脂涂料、环氧聚酯树脂涂料等),以将对应的发光二极管所产生的光线均勻地反射扩散至该崁灯结构的下方及邻近位置。由于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倾斜的各该支撑体,使各该发光二极管朝向水平面以上的方向射出光线,再通过对应的反光曲片上的弧形曲面,将光线均勻地反射扩散至该崁灯结构的下方及邻近位置,进而达到扩大本专利技术的照明范围的效果,因此,能克服公知发光二极管灯具因其上多个发光二极管产生的光线的方向性过强、照明范围过于狭窄,而容易产生叠影及亮、暗区的问题。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专利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其中4图1为公知崁灯结构的示意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另一示意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第四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主要元件标号说明崁灯结构20,30环形框体21,31支撑体22,32反光曲片23,33容置空间211发光二极管221,321反光曲片的前段231,331反光曲片的中段232,332反光曲片的后段233,333弧形曲面234,334第一夹角θ 1第二夹角θ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反射式发光二极管崁灯结构,请参阅图2及图3所示,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较佳实施例中所呈现的崁灯结构20中,包括一环形框体21、多个支撑体22及多个反光曲片23,在本实施例中,该环形框体21的形状呈矩形,且其内壁形成有一容置空间211,然而,在实际实施中,该环形框体21的形状可为圆形、多角型、多边型及其他对称或不对称的形状,并不以矩形为限。复请参阅图2及图3所示,所述支撑体22的一端分别等距地固接至该环形框体 21的内侧壁上,其另端上固设有至少一发光二极管221,各该支撑体22的另端朝向该环形框体21的中央延伸,且与水平面形成一第一夹角θ 1,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夹角Θ1为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聪明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帝信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