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轴承矢量润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027962 阅读:2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滚动轴承矢量润滑装置。它包括轴,安装轴承的箱体孔和轴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由分油环、内隔环组成的润滑机构;所述内隔环位于分油环的下方并设于轴的轴颈上,内隔环的端面与轴肩或轴承内圈接触;所述分油环位于轴承侧方,所述分油环内设有油槽、喷油孔,所述油槽通过油路与喷油孔相连,所述喷油孔对准内圈滚道,所述箱体上设有油道,所述油道与油槽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改变了润滑零件和滚动轴承各自独立,互不匹配的现状;使轴承的所有工作面都得到了充分的润滑。(*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滚动轴承的润滑装置,特别是公开一种滚动轴承矢量润滑装 置,应用于滚动轴承的润滑。
技术介绍
一般机械中,润滑系统由机械设计者设计,机械中所采用的标准件滚动轴承是由 专业的轴承设计人员设计。两者在轴承润滑方面缺乏沟通,难以实现轴承的理想润滑。在 这种情况下,轴承在中、低速运转时,润滑效果还能满足需要,但在高速运转时往往会因润 滑效果不理想而导致轴承的寿命下降,严重的甚至会因润滑不良而导致高温损毁机械。通常机械中使用的滚动轴承的保持架引导方式是内引导,即保持架7与轴承内圈 9之间有较小的间隙,两者有配合要求,从而使轴承内圈9可以限制保持架7旋转时的径向 移动。而保持架7与轴承外圈6之间没有配合的要求,有很大的空间,如图1、图2、图3中 的轴承结构。轴承的润滑方式一般采用油管喷油,油管喷射的油束与轴承端面垂直,如图1、 图2、图3所示,图中箭头方向表示润滑油喷射方向。图1中,润滑油从轴承一侧的保持架7 和轴承外圈6之间喷入,从另一端流出。由于两者之间空间大,润滑油直接进入外圈滚道和 滚动体8。但由于轴承内圈9、保持架7和滚动体8高速旋转产生离心力,润滑油难以进入 内圈滚道。内圈滚道润滑不良。图2中,润滑油喷射到保持架7端面上,被保持架7反射而 回,难以进入轴承内部,整个轴承内部润滑均不理想。图3中,润滑油从保持架7和轴承内 圈9之间的缝隙喷入。但因此间隙过小,润滑油难以全部进入,润滑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滚动轴承的润滑不良问题,特别是高速滚动轴承的润 滑不良问题,公开一种润滑效果好、充分润滑轴承所有工作面的滚动轴承矢量润滑装置。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滚动轴承矢量润滑装置,它包括轴,安装轴承的箱 体孔和轴承,所述轴承包括带内圈滚道的轴承内圈、带外圈滚道的轴承外圈、滚动体、保持 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由分油环、内隔环组成的润滑机构;所述内隔环位于分油环的下方 并设于轴的轴颈上,内隔环的端面与轴肩或轴承内圈接触;所述分油环位于轴承侧方,若轴 承为单套安装,所述分油环设于轴承的一侧,若轴承为两套或两套以上成组安装,所述分油 环设于两套轴承之间,所述分油环内设有油槽、喷油孔,所述油槽通过油路与喷油孔相连, 所述喷油孔对准轴承内圈与滚动体之间的内圈滚道,所述箱体上设有油道,所述油道与油 槽相连。所述轴承为保持架外引导结构,装球斜坡位于轴承内圈,装球斜坡一端靠近分油 环喷油孔。所述分油环为单向分油环或双向分油环,所述单向分油环仅在一个端面设有喷油 孔,所述双向分油环在两个端面上均设有喷油孔。所述油槽为环形油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改变了润滑零件和滚动轴承各自独立,互不匹配的现 状;使轴承的所有工作面都得到了充分的润滑。同时由于润滑油喷射的方向进行了设计 优化,润滑油的喷射点得到精确的控制,即使减少润滑油量,润滑效果也优于普通的润滑方 式。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滚动轴承结构及润滑技术一示意图。图2是现有滚动轴承结构及润滑技术二示意图。图3是现有滚动轴承结构及润滑技术三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结构单向分油环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结构双向分油环示意图。图6是现有技术保持架的内引导方式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保持架的外引导方式结构示意图。图中1、轴;2、内隔环;3、分油环;4、箱体孔;5、油道;6、轴承外圈;7、保持架;8、 滚动体;9、轴承内圈;10、环形油槽;11、喷油孔;12、油路。具体实施方式根据图4,本技术包括轴1,安装在箱体孔4内的由轴承外圈6和轴承内圈9构 成的轴承、滚动体8、保持架7,所述轴承外圈6与滚动体8之间为外圈滚道,所述轴承内圈 9与滚动体8之间为内圈滚道。本技术还包括由分油环3、内隔环2组成的润滑机构; 所述内隔环2位于分油环3的下方并设于轴1的轴颈上,内隔环2的端面与轴肩或轴承内 圈9接触,起分隔、定位的作用。所述分油环3设于轴承的一端,分油环3的外圆表面与箱 体孔4配合,所述分油环3内设有环形油槽10、喷油孔11,所述油槽10通过油路12与喷油 孔11相连,所述喷油孔11对准轴承内圈9与滚动体8之间的内圈滚道,所述箱体4上设有 油道5,所述油道5与环形油槽10相连。所述轴承为保持架7外引导结构,装球斜坡位于轴 承内圈9,装球斜坡一端靠近分油环3的喷油孔11。所述分油环3为单向分油环,即所述分 油环仅一个端面上设有喷油孔11。实施例一如图5,所述分油环3为双向分油环,即所述分油环3上设有方向相反 的喷油孔11。其余结构如上述。本技术改变轴承的结构,将保持架7的内引导方式(图6)改为保持架7外引 导方式(图7)。由于轴承的内滚道尺寸、外滚道尺寸、滚动体8尺寸等与轴承负载能力相关 联的因素没有变化,所以轴承的负载能力不会改变。轴承保持架7采用外引导方式时,保持 架7与轴承内圈9之间就没有配合要求,两者之间的空间很大,不影响润滑油的进入。轴承的润滑过程如图4、图5所示,图中的箭头方向为润滑油流动和喷射方向。润 滑油进入润滑零件,从润滑零件的喷油孔11喷出。喷出的润滑油经由保持架7和轴承内圈 9之间的间隙直接进入内圈滚道,保证了内圈滚道的良好润滑。由于轴承内圈9、保持架7 和滚动体8的旋转产生的离心力,润滑油经由滚动体8、保持架7兜孔流入外圈滚道。滚动 体8、保持架7和外圈滚道都得到了良好的润滑。最后,润滑油从轴承外圈6和保持架7之 间的缝隙流出。此时,整个轴承都得到了良好的润滑。权利要求1.一种滚动轴承矢量润滑装置,包括轴,安装轴承的箱体孔和轴承,所述轴承包括带 内圈滚道的轴承内圈、带外圈滚道的轴承外圈、滚动体、保持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由分油 环、内隔环组成的润滑机构;所述内隔环位于分油环的下方并设于轴的轴颈上,内隔环的端 面与轴肩或轴承内圈接触;所述分油环位于轴承侧方,所述分油环内设有油槽、喷油孔,所 述油槽通过油路与喷油孔相连,所述喷油孔对准内圈滚道,所述箱体上设有油道,所述油道 与油槽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动轴承矢量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为保持架外 引导结构,装球斜坡位于轴承内圈,装球斜坡一端靠近分油环喷油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动轴承矢量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油环为单向 分油环或双向分油环,所述单向分油环仅在一个端面设有喷油孔,所述双向分油环在两个 端面上均设有喷油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动轴承矢量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槽为环形油槽。专利摘要本技术为一种滚动轴承矢量润滑装置。它包括轴,安装轴承的箱体孔和轴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由分油环、内隔环组成的润滑机构;所述内隔环位于分油环的下方并设于轴的轴颈上,内隔环的端面与轴肩或轴承内圈接触;所述分油环位于轴承侧方,所述分油环内设有油槽、喷油孔,所述油槽通过油路与喷油孔相连,所述喷油孔对准内圈滚道,所述箱体上设有油道,所述油道与油槽相连。本技术的优点是改变了润滑零件和滚动轴承各自独立,互不匹配的现状;使轴承的所有工作面都得到了充分的润滑。文档编号F16C33/66GK201916671SQ201120021788公开日2011年8月3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24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24日专利技术者刘刚, 孙捷, 宗文, 徐古洛, 杨永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滚动轴承矢量润滑装置,包括轴,安装轴承的箱体孔和轴承,所述轴承包括带内圈滚道的轴承内圈、带外圈滚道的轴承外圈、滚动体、保持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由分油环、内隔环组成的润滑机构;所述内隔环位于分油环的下方并设于轴的轴颈上,内隔环的端面与轴肩或轴承内圈接触;所述分油环位于轴承侧方,所述分油环内设有油槽、喷油孔,所述油槽通过油路与喷油孔相连,所述喷油孔对准内圈滚道,所述箱体上设有油道,所述油道与油槽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永太孙捷宗文刘刚徐古洛郭昆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特安一凯轴承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