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滑转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35141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润滑转动装置,包含一轴管、一设置于该轴管中的转动单元,及一位于该轴管中的循环单元。该轴管形成有一储油空间;该转动单元包括一设于该储油空间中的轴承,及一穿设于该轴承中的转轴,该轴承将该储油空间区隔为一回流部与一储油部,该轴承的内周面形成有一连通该回流部与该储油部的导沟,该循环单元包括一设置于该转轴上的拨动件,及至少一连通该回流部与该储油部的循环通道。利用拨动件推动该储油部中的润滑油流经该循环通道、回流部及导沟而回流至该储油部中,提高润滑油的循环与润滑效果。(*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润滑转动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润滑转动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在马达
的润滑转动装置。
技术介绍
参阅图1,中国台湾公告第371019号「小型马达自润轴承之转轴构造」新型专利揭 露一种转轴构造,该转轴构造包括一轴管11、一设置于该轴管11中的自润轴承12,及一穿 置于该自润轴承12中的转轴13,其中,该转轴13上设有多道连续延伸的螺旋槽131。 利用该转轴13转动时所产生的负压,吸出该自润轴承12中的润滑油,配合所述螺 旋槽131于转轴13转动时所产生的导流作用,导引位于该自润轴承12与该转轴13之间的 润滑油向下流动,达成润滑该转轴13的效果;然而,因为重力的关系,会使自润轴承12中的 润滑油最终都会积存于该转轴13的底部,导致该自润轴承12的润滑效果逐渐消失,造成该 转轴构造的使用寿命较短。 为了改善上述缺点,相关业者遂研发出如中国台湾公告第390548号「小型马达自 润轴承油液回收构造」新型专利所揭露的技术,如图2所示,其主要改善的地方在于该自 润轴承12的外表面上形成有一槽道121,利用该转轴13转动时所产生的负压,吸出该自润 轴承12中的润滑油以润滑转轴13,同时于转轴13转动时所往上流出的润滑油,则会沿该槽 道121中流动,配合自润轴承12的毛细现象予以收回以循环使用润滑油,借此增加该自润 轴承12的使用寿命。 但是,无论是中国台湾公告第371019号或是第390548号所揭露的技术均只能利 用自润轴承12的毛细现象被动地进行润滑油的循环,再加上重力的关系,造成现有技术的 润滑油循环效果差,而且润滑效果不均,因此,如何更有效率的循环润滑油,以提高润滑效 果,就成为相关业者所欲积极克服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循环与润滑效果较佳的润滑转动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润滑转动装置,包含一个形成有一个储油空间的轴管、一个设置于该储油空间中的转动单元,及一个循环单元,该转动单元包括一个设置于该储油空间中的轴承,及一根穿设于该轴承中的转轴,其中,该轴承将该储油空间区隔为一个回流部与一个储油部,且该轴承具有一个触抵于该轴管上的外周面、一个与该外周面相间隔的内周面,及一条形成于该内周面上且两端分别连通该回流部与该储油部的导沟,其特征在于该循环单元包括一个设置于该转轴上且位于该储油部中的拨动件,及至少一条连通该回流部与该储油部的循环通道。 本技术润滑转动装置是应用在马达的
,该润滑转动装置包含一轴 管、一设置于该轴管中的转动单元,及一位于该轴管中的循环单元。该轴管形成有一能储存润滑油的储油空间;该转动单元包括一个设置于该储油空间中的轴承,及一根穿设于该轴承中的转轴,其中,该轴承将该储油空间区隔为一个回流部与一个储油部,且该轴承具有一个触抵于该轴管上的外周面、一个与该外周面相间隔的内周面,及一条形成于该内周面上且两端分别连通该回流部与该储油部的导沟。 该循环单元包括一个设置于该转轴上且位于该储油部中的拨动件,及至少一条连通该回流部与该储油部的循环通道。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该拨动件随该转轴转动而推动润滑油向上流 动,配合与该回流部及该储油部相互连通的循环通道,以及形成于该轴承内周面的导沟,使 该拨动件能推动该储油部中的润滑油流经该循环通道、回流部及导沟而回流至该储油部 中,提高润滑油的循环与润滑效果。附图说明图l是图2是图3是图4是件态样。图5是图6是图7是-剖视图,说明中国台湾公告第371019号新型专利案所揭露的技术。 -局部剖视图,说明中国台湾公告第390548号新型专利案所揭露的技术。 -剖视图,说明本技术润滑转动装置的第一较佳实施例。 -剖视图,说明本技术润滑转动装置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另一种拨动-剖视图,说明本技术润滑转动装置的第二较佳实施例。 -剖视图,说明本技术润滑转动装置的第三较佳实施例。 -剖视图,说明本技术润滑转动装置的第四较佳实施例。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在本技术被详细描述之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参阅图3,本技术润滑转动装置2的第一较佳实施例是应用在马达的
,在此需特别说明的是,马达
中如壳座、定子、磁铁环、电路板…等现有构件与位置关系,为所属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所能轻易思及,所以不在此加以赘述及特别绘出图式表示。 该润滑转动装置2包含一轴管3、一设置于该轴管3中的转动单元4,及一位于该 轴管3中的循环单元5。 该轴管3包括一围绕壁31,及一封闭该围绕壁31的一端的底壁32,其中,该底壁 32与该围绕壁31相配合界定出一能储存润滑油200 (图未示)的储油空间33,且该围绕壁 31具有相间隔的一外壁面311与一内壁面312。 在此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于本较佳实施例中,该底壁32与该围绕壁31是个别制造 后再加以组装,当然,在实际应用上该底壁32与该围绕壁31也可以是一体成型所制成,依 然可以达成相同的效果,且此为所属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所能轻易思及,所以在此 不予多加赘述。 该转动单元4包括一设置于该储油空间33中的轴承41,及一穿设于该轴承41中 的转轴42,其中,该轴承41具有一嵌合于该围绕壁31的内壁面312上的外周面411、一与 该外周面411相间隔且环绕界定出一穿孔413的内周面412,及一依据该转轴42转动方向(如图3箭头61所示方向)而螺旋环设于该内周面412上的导沟43,其中,该轴承41将该 储油空间33区隔为一回流部331与一储油部332,且该导沟43的两端是分别连通该回流部 331与该储油部322,而该穿孔413具有一面向并连通该回流部331且向下渐縮的上缓冲部 414,及一相反于该上缓冲部414并连通该储油部332且概呈拔锥状的下缓冲部415 ;而该 转轴42是一穿置于该轴承41的穿孔413中。 该循环单元5包括一设置于该转轴42上且位于该储油部332中的拨动件51 ,及多个轴向形成于该围绕壁31的内壁面312上且连通该回流部331与该储油部332的循环通道52(图中只显示二个)其中,该拨动件51具有一可设置于该转轴42上且位于该储油部332中的安装部511,及多个自该安装部511径向向外延伸的推动部512。 在此需特说明的是,所述推动部512也可以如图4所示,是自该安装部511向下延伸,甚至是与该转轴42 —体成型(图未示),依旧可以达成相同的功效,并不应被本技术所揭露的较佳实施例所囿限。 于本较佳实施例中,该围绕壁31的内壁面312上形成有多个循环通道52,当然,于 实际应用上该围绕壁31的内壁面312上也可以只形成一循环通道52,依然可以达成相同的 功效,并不应为本较佳实施例的揭露所囿限。 在实际应用上,该储油部332中于组装前是先储存有润滑油200,当该转轴42依据 图3中箭头61所示方向转动时,该拨动件51也会随该转轴42的转动方向而转动,利用所 述推动部512推动储油部332中的润滑油200朝向所述循环通道52方向流动,配合该转轴 42转动时与螺旋环设于该轴承41内周面412上的导沟43所产生的负压吸力,驱使循环通 道52中的润滑油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润滑转动装置,包含:一个形成有一个储油空间的轴管、一个设置于该储油空间中的转动单元,及一个循环单元,该转动单元包括一个设置于该储油空间中的轴承,及一根穿设于该轴承中的转轴,其中,该轴承将该储油空间区隔为一个回流部与一个储油部,且该轴承具有一个触抵于该轴管上的外周面、一个与该外周面相间隔的内周面,及一条形成于该内周面上且两端分别连通该回流部与该储油部的导沟,其特征在于:该循环单元包括一个设置于该转轴上且位于该储油部中的拨动件,及至少一条连通该回流部与该储油部的循环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润滑转动装置,包含一个形成有一个储油空间的轴管、一个设置于该储油空间中的转动单元,及一个循环单元,该转动单元包括一个设置于该储油空间中的轴承,及一根穿设于该轴承中的转轴,其中,该轴承将该储油空间区隔为一个回流部与一个储油部,且该轴承具有一个触抵于该轴管上的外周面、一个与该外周面相间隔的内周面,及一条形成于该内周面上且两端分别连通该回流部与该储油部的导沟,其特征在于该循环单元包括一个设置于该转轴上且位于该储油部中的拨动件,及至少一条连通该回流部与该储油部的循环通道。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转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拨动件具有一设置于该转轴上 且位于该储油部中的安装部,及一形成于该安装部上的推动部。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润滑转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沟是依据该转轴转动方向而 螺旋环设于该轴承的内周面上。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润滑转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轴管包括一个围绕壁,及一个封 闭该围绕壁的一端的底壁,其中,该底壁与该围绕壁相配合界定出该储油空间,而该围绕壁 具有相间隔的一个外壁面与一个内壁面,而该轴承的外周面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荣郑瑞鸿林志明
申请(专利权)人:元山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