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载5-氟尿嘧啶药物的pH敏感可控释放纳米粒及制备方法,属于用于包载5-氟尿嘧啶的纳米粒技术。
技术介绍
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缩写为5-FU)是最早的化学治疗药物之一,1957年由Heidelberger合成,为嘧啶类的氟化物,属于抗代谢抗肿瘤药,对增殖性细胞各项均有杀伤性作用。临床主要用于乳腺癌,结肠癌,直肠癌,胃癌,肝癌,卵巢癌,宫颈癌,膀胱癌,前列腺癌和头颈部肿瘤等,是多种恶性肿瘤的一线治疗药物,也可作为放射治疗的增敏剂。局部应用还可以治疗基底细胞癌,和某些恶性皮肤病。但其在体内代谢快,半衰期短,仅为5-10min;临床上为了达到有效的体内血药浓度,往往采用大剂量、持续给药或反复多次给药等途径,由于5-氟尿嘧啶对正常细胞和病变细胞识别率差,致使使病人产生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口腔炎,胃炎,腹痛,腹泻,严重者可以出现血便;骨髓抑制为主要毒性,表现为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和贫血;脱发,指甲改变,皮炎,皮肤色素增加等毒副作用。为了提高药效,减少临床使用剂量,延长给药间隔时间,减少药物对人体的副作用,提高病人在化疗期间的生命质量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载5-氟尿嘧啶药物的pH敏感可控释放纳米粒,其特征在于该纳米粒为粒径在50-200nm的核壳型结构,它的壳材为改性普鲁兰-磺胺地托辛,它的核材为改性普鲁兰的乙酰基部分,载药纳米粒在pH=6.6-6.9强烈聚集并释放药物,而在pH=7.4以上实现缓释并保持粒度,其药物包封率在80%以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载5-氟尿嘧啶药物的pH敏感可控释放纳米粒,其特征在于该纳米粒为粒径在50-200nm的核壳型结构,它的壳材为改性普鲁兰-磺胺地托辛,它的核材为改性普鲁兰的乙酰基部分,载药纳米粒在pH=6.6-6.9强烈聚集并释放药物,而在pH=7.4以上实现缓释并保持粒度,其药物包封率在80%以上。2.一种制备按权利要求1所述纳米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过程1).将分子量在100000-200000的普鲁兰溶于甲酰胺溶液中,制备成浓度为10-15%的溶液,向该溶液中加入乙酸酐对普鲁兰进行疏水性修改,普鲁兰与乙酸酐的重量比为1∶3-1∶5,反应温度控制在50-54℃,反应时间48-50小时,所得沉淀经反复洗涤后得到改性普鲁兰;2).将上述改性普鲁兰溶解于干燥的1,4-二氧六环制备成浓度为10-20%的溶液,并将丁二酸酐,二甲基氨基吡啶,三乙基胺加入上述溶液中,其重量比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亮,张国亮,张凤宝,王淑兰,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