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红花黄色素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技术

技术编号:596716 阅读:2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含红花黄色素药物组合物,其中含有一定配比的乙酰谷酰胺和红花黄色素,本发明专利技术药物组合物中乙酰谷酰胺和红花黄色素组配而成的复方制剂,通过二者相互补充协同作用于机体,充分发挥活血化瘀、改善脑代谢及脑功能作用,可作为制备治疗闭塞性脑血管疾病,肝昏迷、偏瘫、神经外科手术等引起的昏迷、瘫痪及智力减退、记忆力障碍等疾病药物方面的应用;也可用于制备治疗冠心病、脉管炎等疾病药物方面的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药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由乙酰谷酰胺和红花黄色素,红花经提取有效部位后与乙酰谷酰胺制得可用剂型的新颖的药物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在治疗闭塞性脑血管疾病,肝昏迷、偏瘫、神经外科手术等引起的昏迷、瘫痪及智力减退、记忆力障碍等疾病方面的用途。
技术介绍
乙酰谷酰胺为N2-乙酰-L-谷氨酰胺(C7H12N2O4),为白色结晶性粉末,临床常用作脑功能改善药。该药能够通过血-脑脊液屏障,通过血-脑脊液屏障后分解为谷氨酸、γ-氨基丁酸(GABA)发挥作用。谷氨酸参与中枢神经系统的信息传递,γ-氨基丁酸能拮抗谷氨酸兴奋性毒理作用,可改善神经细胞代谢,维持神经应激能力及降低血氨的作用,改善脑功能。该药物临床常用于肝昏迷、偏瘫、神经外科手术等引起的昏迷、瘫痪及智力减退、记忆力障碍等。红花为菊科植物红花(Carthamus tinctorins L)的干燥花,它性温,味辛。能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用于月经不调、痛经和经闭跌打损伤。对冠心病、血管栓塞性疾病、传染性肝炎有一定疗效,单用或与其他活血化瘀配伍。红花含有黄酮醇(Flavonols)、查尔酮(Chalcones)、烷链双醇类(Alkan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含红花黄色素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组合物包括乙酰谷酰胺及红花黄色素,乙酰谷酰胺重量为红花黄色素重量的1~150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红花黄色素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组合物包括乙酰谷酰胺及红花黄色素,乙酰谷酰胺重量为红花黄色素重量的1~150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乙酰谷酰胺重量为红花黄色素重量的10~50倍,优选15~18倍。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药物组合物,红花黄色素采用HPLC法检测,ODS柱,流动相为水∶乙腈∶磷酸=80∶20∶0.5,吸收波长为λ=390nm,流速1ml/min,柱温30℃,其中羟基红花色素A含量大于等于50%。4.根据权利要求1~3之任一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红花黄色素按照以下方法制备红花原药材加溶媒在微波作用下,提取,合并提取液,提取液中加入丙酮,和结晶助剂,静置,析出混合晶体,即得红花黄色素。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红花黄色素按照以下方法制备红花原药材加溶媒,45~100℃,采用频率为900~2500兆赫、功率为500~15000瓦的微波作用下,提取2~7次,每次15~90分钟,合并提取液,在提取液中加入10%~75%丙酮,0.05~5%结晶助剂,静置12~70小时,析出红花黄色素的混合晶体,即得红花黄色素,结晶助剂选自有机碱或生物碱类,如三乙醇胺、乌头碱、钩藤碱、川芎嗪、咖啡因、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玉梅
申请(专利权)人:阿尔贝拉医药控股通化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22[中国|吉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