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捣固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964475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铁路线路、道岔的捣固作业的捣固机。它包括机架、内燃机、振动棒和主行轮,内燃机固定在机架上,机架下部固定有主行轮,在机架的上部对称设有两个动力传递装置,内燃机的输出轴依次与被动盘、离合器输出盘和小带轮连接,小带轮通过梯形齿同步带与两动力传递装置一端的大带轮连接,动力传递装置另一端的输出接头总成与振动棒后端的软轴插头插接,振动棒的前端连接镐头,在机架前端下部设有能左右旋转的旋转臂总成,旋转臂总成的一端与机架活动连接,另一端与侧轮连接,在机架前端一侧设有旋转臂定位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紧凑,重量轻,上下道快捷,操作方便,劳动强度小,作业效率高的优点。(*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铁路工务部门进行线路和道岔维修的施工机械,具体 地说是一种用于铁路线路、道岔的捣固作业的捣固机。技术背景-小型捣固机械是铁路线路养护作业中广泛应用的机具。目前大量应用的有 内燃、电动、液压等各种类型的"一操一"手持式捣固机。手持式捣固机机动 性强,上下道方便,但作业时操作者须负担其整机重量,操作不方便,劳动强 度大,而且由于只有一个振动棒作业,作业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捣固机,它结构紧凑,重量轻,上下道快捷,操作 方便,劳动强度小,作业效率高,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机架、内燃 机、振动棒和主行轮,内燃机固定在机架上,机架下部固定有主行轮,在机架 的上部对称设有两个动力传递装置,内燃机的输出轴依次与被动盘、离合器输 出盘和小带轮连接,小带轮通过梯形齿同步带与两动力传递装置一端的大带轮 连接,动力传递装置另一端的输出接头总成与振动棒后端的软轴插头插接,振 动棒的前端连接镐头,在机架前端下部设有能左右旋转的旋转臂总成,旋转臂 总成的一端与机架活动连接,另一端与侧轮连接,在机架前端一侧设有旋转臂 定位装置。所述旋转臂总成包括与机架活动连接的转向板,转向板与旋转接头焊接, 旋转接头通过螺栓与旋转柄活动连接,旋转柄与旋转接头连接处有固定套进行 固定,在固定套的内孔中装有压縮弹簧,压缩弹簧的外端由支撑套固定,旋转 柄与绝缘栓螺纹连接,绝缘栓与旋转杆螺纹连接,旋转杆内部的空腔中插接有 伸缩杆,伸縮杆外端与侧轮连接,在伸縮杆上还设有定位止键;在转向板上的 转轴两侧对称设有两定位孔。所述旋转臂定位装置包括定位支架,在定位支架上设有定位杆,定位杆与 转向板上的定位孔位置相对。所述动力传递装置包括固定在机架上端的瓦盒,瓦盒与瓦盒连接件和瓦盒 盖螺栓连接,在瓦盒内孔中通过两盘深沟球轴承固定有瓦盒轴,瓦盒轴一端与 大带轮固连,另一端与输出接头总成螺纹连接。所述振动棒包括与输出接头总成连接的软轴插头,软轴插头与软轴一端压 接,软轴另一端与软轴接头压接,软轴接头与滚锥螺纹连接,在滚锥的颈部装 配有轴承和油封;软轴插头外侧的胶棒小卡头通过胶棒小卡套与套在软轴外侧 的软管一端胀紧连接,软轴接头外侧的胶棒大卡头通过胶棒大卡套与软管的另 一端胀紧连接,胶棒大卡头与套在滚锥外侧的套筒螺纹连接,套筒与镐头螺纹 连接。在软管上安装有手把,手把与软管之间设有若干个弹簧。 所述镐头前端部为"山"字形结构。在机架的两侧面分别设有一振动棒放置架,所述放置架包括设在机架前部 的托钩和机架后部的插环。在内燃机与机架之间还设有减振垫。在机架下部主行轮的一侧还设有支撑轮;在机架上部大带轮外侧还设有防护罩。本技术采用上述结构,具有结构紧凑,重量轻,上下道快捷,操作方 便,劳动强度小,作业效率高的优点。采用梯形齿同步带作为传动带,提高了 传动效率;采用能够左右旋转并定位旋转臂总成,可以实现双向道碴捣固作业, 从而提高了作业效率;采用在机架上部对称设置两个动力传递装置,可同时带 动两根振动棒进行捣固作业,与一根棒相比,作业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振动 棒采用滚锥式,较大的提高了激振力,从而提高了下插力;在镐头前端采用"山" 字型结构,有利于棒体的下插和提高捣固速度;在软管上安装有手把,手把与 软管之间设置若干个弹簧,振动棒振动时,弹簧对人体有减振作用。附图说明图l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机架及动力传递装置部分结构左视图。图3为本技术梯形齿同步带动力传动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旋转臂总成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振动棒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的A部放大图。图7为图5中的B部放大图。图8为本技术动力传动机构连接示意图。图中,1、机架;2、内燃机;3、主行轮;4、梯形齿同步带;5、旋转臂总 成;6、动力传递装置;7、振动棒;8、被动盘;9、离合器输出盘;10、小带 轮;11、镐头;12、侧轮;13、定位支架;14、定位杆;15、手把;16、弹簧; 17、托钩;18、插环;19、减振垫;20、支撑轮;21、防护罩;501、转向板;502、旋转接头;503、旋转柄;504、固定套;505、压縮弹簧;506、支撑套; 507、绝缘栓;508、旋转杆;509、空腔;510、伸縮杆;511、定位止键;512、 定位孔;61、瓦盒;62、瓦盒连接件;63、瓦盒盖;64、瓦盒轴;65、大带轮; 66、输出接头总成;701、软轴插头;702软轴;703、软轴接头;704、滚锥; 705、轴承;706、油封;707、胶棒小卡头;708、胶棒小卡套;709、软管;710、 胶棒大卡头;711、胶棒大卡套;712、套筒。具体实施方式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 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如图1 8所示,本技术包括机架l、内燃机2、振动棒7和主行轮3, 内燃机2固定在机架1上,机架1下部固定有主行轮3,在机架1的上部对称 设有两个动力传递装置6,内燃机2的输出轴依次与被动盘8、离合器输出盘9 和小带轮10连接,小带轮10通过梯形齿同步带4与两动力传递装置6 —端的 大带轮65连接,动力传递装置6另一端的输出接头总成66与振动棒7后端的 软轴插头701插接,振动棒7的前端连接镐头11,所述镐头ll前端部为"山" 字形结构。在机架1前端下部设有能左右旋转的旋转臂总成5,旋转臂总成5 的一端与机架1活动连接,另一端与侧轮12连接,在机架1前端一侧设有旋转 臂定位装置。所述旋转臂总成5包括与机架1活动连接的转向板501,转向板501与旋 转接头502焊接,旋转接头502通过螺栓与旋转柄503活动连接,旋转柄503 与旋转接头502连接处有固定套504进行固定,在固定套504的内孔中装有压 缩弹簧505,压縮弹簧505的外端由支撑套506固定,旋转柄503与绝缘栓507 螺纹连接,绝缘栓507与旋转杆508螺纹连接,旋转杆508内部的空腔509中 插接有伸縮杆510,伸縮杆510外端与侧轮12连接,在伸縮杆510上还设有定 位止键511;在转向板501上的转轴两侧对称设有两定位孔512。所述旋转臂定位装置包括定位支架13,在定位支架13上设有定位杆14, 定位杆14与转向板501上的定位孔512位置相对。所述动力传递装置6包括固定在机架1上端的瓦盒61,瓦盒61与瓦盒连 接件62和瓦盒盖63螺栓连接,在瓦盒61内孔中通过两盘深沟球轴承固定有瓦 盒轴64,瓦盒轴64 —端与大带轮65固连,另一端与输出接头总成66螺纹连接。所述振动棒7包括与输出接头总成66连接的软轴插头701,软轴插头701 与软轴702 —端压接,软轴702另一端与软轴接头703压接,软轴接头703与 滚锥704螺纹连接,在滚锥704的颈部装配有轴承705和油封706,轴承705 有固定和支撑滚锥704的作用,油封706可防止润滑油流入滚锥704下部;软 轴插头701外侧的胶棒小卡头707通过胶棒小卡套708与套在软轴702外侧的 软管709 —端胀紧连接,软轴接头703外侧的胶棒大卡头710通过胶棒大卡套 711与软管709的另一端胀紧连接,胶棒大卡头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捣固机,包括机架、内燃机、振动棒和主行轮,内燃机固定在机架上,机架下部固定有主行轮,其特征在于:在机架的上部对称设有两个动力传递装置,内燃机的输出轴依次与被动盘、离合器输出盘和小带轮连接,小带轮通过梯形齿同步带与两动力传递装置一端的大带轮连接,动力传递装置另一端的输出接头总成与振动棒后端的软轴插头插接,振动棒的前端连接镐头,在机架前端下部设有能左右旋转的旋转臂总成,旋转臂总成的一端与机架活动连接,另一端与侧轮连接,在机架前端一侧设有旋转臂定位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胜民彭红卫刘守芹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三鼎铁道机具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8[中国|济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