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隙式环状液动调节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959471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缝隙式环状液动调节阀,属阀门制造技术领域。其构成包括阀体、阀座、阀芯、密封副结构、位移传感器、伺服油缸;所述的阀体为由内壳和外壳组成的双层结构的阀体,阀体内壳的前端具有一段阀芯的运动导向段,后部连接有一个密闭式导流罩,伺服油缸安装在阀体内壳中,阀芯固定在伺服油缸外壳上,位移传感器由水平传感器、竖直传感器共同担任,密封副结构由设置在阀座密封端面外圆周上的燕尾槽、镶嵌在燕尾槽中的软密封圈、设置在燕尾槽上端的硬质密封面以及对应设置在阀芯上的硬质密封面所构成。结构简单,密封性能可靠,位移信号反应准确。特别适用于空气动力研究试验系统管路。(*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的是空气动力研究试验系统管路上用的调节阀门。属阀门制造
-
技术介绍
缝隙式环状液动调节阀一直是空气动力研究风洞试验系统使用的一种阀 门,通过改变阀门的流通面积达到调节工作介质流量和压力的目的。现有的缝 隙式环状调节阀主要由阀体、阀座、套筒,阀芯、位移传感器、伺服油缸及传 动装置等部件组成,存在较多的缺陷,主要表现为;阀门密封副结构为简单的 软密封结构,不能有效抵御介质对密封圈的冲刷,并目-阀座固定在阀体上,在 使用过程中密封胶圈容易损坏,需要经常更换,操作使用不便;阀体为单层结 构,介质通过阀体内部流动时,由于阀体内部零件较多,且结构多样,易产生 紊流和噪音,能量损失大;伺服油缸及传动装置设在阔体外部,需要通过连杆机构带动阀芯运动,结构复杂;原有的位移传感器比较单一,测量精度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运行 稳定,密封性能可靠的缝隙式环状液动调节阔。实现本技术目的的缝隙式环状液动调节阀的构成包括阀体、阀座、阀 芯、密封副结构、位移传感器、伺服油缸,其特征是所述的阀体为由内壳和外 壳组成的双层结构的阀体,阀体内壳的前端具有一段阀芯的运动导向段,阀体 内壳的后部连接有一个密闭式导流罩,所述的伺服油缸安装在阀体内壳中,阀 芯固定在伺服油缸外壳上,在伺服油缸活塞端接有一伺服阀,所述的位移传感 器由水平位移传感器、垂直位移传感器共同担任,所述的密封副结构由设置在 阀座密封端面外圆周上的燕尾槽、镶嵌在燕尾槽中的软密封圈、设置在燕尾槽 上端的硬质密封面以及对应设置在阀芯上的硬质密封面所构成-本技术将原来的单层阀体改为双层阀体,阀体内壳的后部连接一个密闭式导流罩,使阀体内壳内腔形成封闭的腔体安装伺服油缸, 一方面保证了流 体介质平稳流动,解决了单层结构流体振动大、能量损失大、噪声大的缺陷,同时去掉了原来带动阀芯运动的连杆机构,大大简化了结构,减小了占地空间; 软硬双重密封结构保证密封的可靠性;不同方位设置的位移传感器具有双重保 险的功用。与前述现有同类产品相比,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运行平稳、灵活, 安装调试方便,流量调节准确,密封性能可靠、寿命长,液压系统响应迅速、 位移信号反应准确快速等特点。经实践证明,该调节阀完全能够满足空气动力 W究系统试验要求。本技术的内容结合以下实施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但本技术的内容不仅限于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内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阀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密封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组合阀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 2所示,本缝隙式环状液动调节阀的阀体为由内壳13和外壳4组 成的双层结构的阀体,内、外壳之间由流线形支撑翼板14连接,形成介质流道。 阀体外壳的前端与阀座1连接,阀体内壳13的前端具有一段阀芯3的运动导向 段15,阀体内壳13的后部连接有一个密闭式导流罩i2。伺服油缸5通过在阀 体内壳中部设置支撑架6、将伺服油缸固定在上面的方式来安装在阀体内壳中。 阀芯3固定在伺服油缸外壳上,其外表面活套在运动导向段15中=伺服阖7固 定在伺服油缸活塞端。在支撑架6上固定有一个供安装传感器的位移支撑架8, 水平位移传感器11的一端固定在导流罩12上,另一端插入位移支撑架8内, 垂直位移传感器10的一端固定在阀体上,另一端插入传导杆9内。传导杆9连 接在阖体与位移支撑架的斜面之间。参见图3,软密封圈2镶嵌在设置在阀座密 封端面外圆周上的燕尾槽16中,在阀芯、阀体与阀座之间起密封作用。设置在 燕尾槽上端的硬质密封面18和设置在阀芯上的硬质密封面17可根据不同的密 封要求堆焊不同的合金材料来构成。同现有技术一样,工作时通过外置的液压系统电源输入信号,油泵开始供 油,并指挥伺服阀7控制伺服油缸5运动,推动油缸外缸套往复运动,同时带动连接在外缸套上的阀芯3往复运动,改变介质的流通面积,实现调节阀门流量、压力的要求;阀门关闭时,阔芯的硬密封面17首先接触阀座上的软密封圈2,实现可靠软密封关断,达到软密封的密封要求;当软密封圈被压缩或磨损后,阀芯上的硬密封面17和阔座上的硬密封面18接触,阀门能够继续可靠密封。 阀芯3的行程通过位移支撑架8将阀芯的位移信号传递给水平位移传感器11和 垂直位移传感器10。垂直位移传感器10可通过滚轮一直贴合在位移支撑架的斜 面上,位移支撑架8的斜面高度变化通过传导杆9传递给垂直位移传感器10, 垂直位移传感器10将信号处理后,以数字信号输出;水平位移直接由位移支撑 架8的水平移动来提供,将水平位移信号直接传递给水平位移传感器ll,水平 位移传感器将信号处理后,以数字信号输出,准确快速提供阀门的行程位置信 息,实现调节阀预定的所有功能。即使在一个位移传感器失效的情况下,也不 影响行程的反应,具有双重保险的功用。参见图4,所述的阀芯可以设计为由阀芯内衬19和阀芯外套20通过螺栓 21连接组成的组合阀芯。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通过改变阀芯内衬和阀芯外套的 材料组合,减轻阀芯的重量。权利要求1、缝隙式环状液动调节阀,包括阀体、阀座、阀芯、密封副结构、位移传感器、伺服油缸,其特征是所述的阀体为由内壳和外壳组成的双层结构的阀体,阀体内壳的前端具有一段阀芯的运动导向段,阀体内壳的后部连接有一个密闭式导流罩,所述的伺服油缸安装在阀体内壳中,阀芯固定在伺服油缸外壳上,在伺服油缸活塞端接有一伺服阀,所述的位移传感器由水平位移传感器、垂直位移传感器共同担任,所述的密封副结构由设置在阀座密封端面外圆周上的燕尾槽、镶嵌在燕尾槽中的软密封圈、设置在燕尾槽上端的硬质密封面以及对应设置在阀芯上的硬质密封面所构成。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缝隙式环状液动调节阀,其特征是所述的阀芯为由 阀芯内衬和阀芯外套通过螺栓连接组成的组合阀芯-专利摘要缝隙式环状液动调节阀,属阀门制造
其构成包括阀体、阀座、阀芯、密封副结构、位移传感器、伺服油缸;所述的阀体为由内壳和外壳组成的双层结构的阀体,阀体内壳的前端具有一段阀芯的运动导向段,后部连接有一个密闭式导流罩,伺服油缸安装在阀体内壳中,阀芯固定在伺服油缸外壳上,位移传感器由水平传感器、竖直传感器共同担任,密封副结构由设置在阀座密封端面外圆周上的燕尾槽、镶嵌在燕尾槽中的软密封圈、设置在燕尾槽上端的硬质密封面以及对应设置在阀芯上的硬质密封面所构成。结构简单,密封性能可靠,位移信号反应准确。特别适用于空气动力研究试验系统管路。文档编号F16K17/36GK201318489SQ20082022340公开日2009年9月30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16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16日专利技术者全玉华, 史利民, 张俊萍, 胥丹红, 龚王军 申请人:成都乘风阀门有限责任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缝隙式环状液动调节阀,包括阀体、阀座、阀芯、密封副结构、位移传感器、伺服油缸,其特征是所述的阀体为由内壳和外壳组成的双层结构的阀体,阀体内壳的前端具有一段阀芯的运动导向段,阀体内壳的后部连接有一个密闭式导流罩,所述的伺服油缸安装在阀体内壳中,阀芯固定在伺服油缸外壳上,在伺服油缸活塞端接有一伺服阀,所述的位移传感器由水平位移传感器、垂直位移传感器共同担任,所述的密封副结构由设置在阀座密封端面外圆周上的燕尾槽、镶嵌在燕尾槽中的软密封圈、设置在燕尾槽上端的硬质密封面以及对应设置在阀芯上的硬质密封面所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利民龚王军张俊萍胥丹红全玉华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乘风阀门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0[中国|成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