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多吸头旋转手臂系统中的旋转配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896343 阅读:2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元件取放装置,特别涉及用于多吸头的旋转手臂系统中的旋转配气装置,包括与气源相连的进气部件,可连接至少两个吸头的出气部件,进气部件与出气部件之间可作相对旋转运动,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进气部件为一固定圆盘,其上绕圆心阵列有n个圆形进气孔,所述出气部件包括一与固定圆盘同轴心的第二旋转配气盘,其上绕圆心阵列有m个圆形进气孔,第二旋转配气盘与固定圆盘面接触,可绕同轴心作旋转运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连接进气口和出气口的回路短,反应速度快,结构简单、成本低、工作效率高,同时能自动补偿磨损,保持良好的气密性,使用寿命长。(*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元件取放装置,特别涉及多个吸头的旋转手臂系统中的旋转配 气装置。
技术介绍
在工业控制系统中,气压控制由于具有体积小、反应快、安装方便、结构紧凑 等特点,因而得到广泛使用。由气压控制的执行系统通常包括气源、连接气管、控 制元件和执行元件。对于常见的元件在两点间的取放动作,较早采用利用真空以吸 头吸取元件做直线运动的方式完成,采用这种方法较简单,易于实现,但因吸头在 回程时做无用功,效率低,且取放速度较慢而逐渐被效率高的带有多个吸头的旋转 手臂所取代。旋转手臂包括一个可以做旋转运动的转盘,其上布有多个吸头,当转 盘转动时带动吸头及其吸附的元件一起转动,元件做弧线运动,实现对元件的取放。 用此方式时,无论转盘正转或反转,总会有一个或多个吸头在工作,因此工作效率 较高。但转盘转动时,连接气管与吸头同时随转盘一起转动,既对连接气路的连接 性能与密封性能要求比较高,也无法实现整个转盘的整周或多周的连续旋转,而旋 转速度也受到影响。现在运用较多的是图1所示的旋转配气方式(以四个气孔为例)。其主要组成构 件包括旋转板l、气管块主体2、导向轴3。其中旋转板1是一个设有四个气孔的 圆盘;导向轴3设四个内部供气孔及四个外周部沟槽,每个沟槽分别与内部供气孔 相通;旋转板1上的四个气孔与导向轴3上的四个内部供气孔接通后,旋转板l和 导向轴3通过螺栓6固定;气管块主体2是一个沿着轴向方向开四个气孔的环形圆 柱体,套装在导向轴3的外围,两者可做相对旋转运动。旋转过程中,气管块主体 2上的四个气孔保持与导向轴3上对应的外周部沟槽接通,并用轴承4和卡圈5定 位。采用这种方式进行配气的旋转板可以实现单向连续旋转,并能对每个独立气孔 进行单独控制。但由于每个气孔都与对应的内部孔及外周部沟槽接通,当气孔数较 多时,整个配气装置的体积就很大,旋转困难。旋转部采用金属密封,不仅接触面之间本身就存在间隙而漏气,而且在工作中两接触面间容易磨损使间隙扩大而无法 工作,使用寿命短。同时连接进气口与出气口的回路较长,当控制回路中的气压有 变化时,整个回路的反应时间较长,从而不能用于气压变化灵敏度较高的场合。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多吸头旋转手臂系统中的 旋转配气装置,进气口与出气口的回路较短,气密性良好,对控制回路中的气压变 化反应灵敏,使用寿命长,适用范围广。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多吸头旋转手臂系统中的旋转配气装置,包括与气源相连的进气部件, 可连接至少两个吸头的出气部件,进气部件与出气部件之间可作相对旋转运动,其 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进气部件为一固定圆盘,其上绕圆心阵列有n个圆形进气孔, 所述出气部件包括一与固定圆盘同轴心的第二旋转配气盘,其上绕圆心阵列有m个 圆形进气孔,第二旋转配气盘与固定圆盘面接触,可绕同轴心作旋转运动。为进一步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所述出气部件还包括与第二旋转配气盘同轴心的 带吸头接口的第一旋转配气盘,吸头接口通过第一旋转配气盘内部气孔与第二旋转 配气盘上的m个圆形进气孔导通。为进一步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所述固定圆盘、第二旋转配气盘以及第一旋转配 气盘通过固定螺钉同轴心安装,并加装有止推轴承与弹垫。为进一步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所述第二旋转配气盘与第一旋转配气盘间通过销 钉定位。本技术的优点是连接进气口和出气口的回路短,反应速度快,结构简单、 成本低、工作效率高,同时能自动补偿磨损,保持良好的气密性,使用寿命长。附图说明图1是目前常用旋转配气简易原理图。图2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图3是图;X中的固定圆盘与第二配气盘的结构图,其中,图3-l是固定圆盘的 结构图;图3-2是第二配气盘的结构图。图4是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图,其中,图4-1所示的是第二配气盘3上h广h7 号孔与固定进气盘1上的孔接通时的情形;图4-2所示的是第二配气盘3上h广h6号孔与固定进气盘1上的两个气孔同时 接通,h7号孔只与固定进气盘l上的一个孔接通时的情形;图4-3所示的是第二配气盘3上h广h6号孔与固定进气盘1上的一个孔接通, h7号孔被断开时的情形;图4-4所示的是第二配气盘3上h广h6号孔与固定进气盘1上的两个孔接通, h10号孔与固定进气盘1的一个孔接通时的情形。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2所示的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中,包括进气部件, 一个圆形的固定 进气盘l或称固定圆盘l,其上绕圆心阵列有多个圆形气孔11,固定圆盘l的结构 形状如图3-l所示,它与一个出气部件通过固定螺钉8同轴心相连接,出气部件包 括一带吸头接口51的第一旋转配气盘5,与固定进气盘l紧密(面)接触的第二旋 转盘3,在圆形固定进气盘1及第一旋转配气盘5间加有圆环状的密封圈2。密封圈. 2的内、外圆柱面分别与固定进气盘1的外圆柱面和带吸头接口的第一旋转配气盘5 的内圆柱面接触。.如图3-2所示,第二旋转配气盘3上绕圆心阵列有十个圆形进气孔31。第一旋 转配气盘5上的吸头接口 51通过内部气孔与第二旋转配气盘3上的m个圆形进气孔 31导通,销钉4起定位作用,保证气孔连接位置准确。在固定螺钉8与第一旋转配气盘5间加装有止推轴承6与弹垫7,是为了利用 弹垫7的弹力来自动补偿进气部件和出气部件由于旋转时产生的磨损,时刻保持良 好的气密性,提高整个装置的使用寿命。所述圆形固定进气盘1上的每一圆形气孔ll,可作为一支独立分气路的输入口, 分别与一路单独实时控制的气源相通,并由电磁阀控制该气源的通断。参照图4 (固定进气盘1和第二配气盘3重叠放置),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固定进气盘l上绕圆心阵列有气孔ll,为13个(看不到以虚线表示),每个气5孔单独连接一根进气管并固定不动,第二配气盘3紧贴在固定进气盘1上并可以自 由旋转,第二配气盘3上绕圆心阵列有气孔31,为10个(以hl、 h2……h10标示, 并以实线表示)。为简单起见,气孔11与气孔31的阵列半径相同。当第二配气盘3在如图4-1所示的位置时,第二配气盘3上hl~h7号孔与固定 进气盘1上的孔接通;当第二配气盘3转到如图4-2所示的位置时,第二配气盘3上hl h6号孔与固 定进气盘1上的两个气孔同时接通,实现气路转换控制,h7号孔只与固定进气盘1 上的一个孔接通;当第二配气盘3转到如图4-3所示的位置时,第二配气盘3上h广h6号孔与固 定进气盘1上的一个孔接通,h7号孔被断开;当第二配气盘3转到如图4-4所示的位置时,第二配气盘3上h广h6号孔与固 定进气盘1上的两个孔接通,h10号孔与固定进气盘1的一个孔接通。依此类推,无论第二配气盘3转到哪个角度,都会有依次相邻的6个气孔31同 时与固定进气盘1上的一个或两个气孔接通,并且可以实现对接通的每个气孔31进 行单独控制。由上可知,带吸头接口51的第一旋转配气盘5可自由旋转,当转过任一角度时 正在工作的吸头接口都可以和固定进气盘1中的一个或两个气孔11连接,保证带吸 头接口 51的第一旋转配气盘5在自由旋转时吸头可以实现单独、连续控气。为实现上述目的,气孔11、气孔31应满足一定的条件,但这对于本领域技术 人员来讲,属于常识应用,本说明书不再赘述。以上为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多吸头旋转手臂系统中的旋转配气装置,包括与气源相连的进气部件,可连接至少两个吸头的出气部件,进气部件与出气部件之间可作相对旋转运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部件为一固定圆盘(1),其上绕圆心阵列有多个圆形进气孔(11),所述出气部件包括一与固定圆盘(1)同轴心的第二旋转配气盘(3),其上绕圆心阵列有多个圆形进气孔(31),第二旋转配气盘(3)与固定圆盘(1)面接触,可绕同轴心作旋转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通宙池家武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步科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