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丁香酚纳米乳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589315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丁香酚纳米乳药物,由肉豆蔻酸异丙酯、霍霍巴油、维生素E油、吐温-80、司盘-80、丁香酚组成的水包油型纳米乳体系。该香酚纳米乳药物大大提高了原丁香酚抗菌消炎、杀虫驱虫、解热镇痛、抗动物寄生虫等是效果,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药物属于植物源药物,不会引起食品、肉品药物残留以及环境毒物危险和病原耐药性,是一种良好的绿色、安全、高效的抗寄生虫纳米级药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兽药领域,涉及一种具有抗菌消炎、杀虫驱虫、解热镇痛、抗动物寄生虫的药物,具体涉及一种丁香酚纳米乳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丁香酚(Eugenol)是一种淡黄色或无色的澄明油状的有香味的化合物,是一种良好的植物源药物。丁香酚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主要有抗菌消炎、防腐保鲜、杀虫驱虫、解热镇痛、抗动物寄生虫的作用。由于丁香酚属挥发油类,极难溶于水,稳定性差,易于在传统制剂的生产和储藏过程中散失、影响药效,是目前技术有待解决的一个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兽医临床用于抗菌消炎、杀虫驱虫、解热镇痛、抗动物寄生虫的含丁香酚纳米乳药物,本专利技术通将丁香酚制成纳米乳,大大增强了丁香酚的效力,同时也解决了丁香酚极难溶于水,稳定性差的缺点。由于纳米乳基质属于纳米级乳液,可以使药物增溶到纳米乳体系中提高其稳定性,同时也可以提高皮肤渗透性,可最大化的提高药物利用率,故本专利技术将丁香酚增溶于纳米乳基质,制成动物皮肤外用药,旨在通过该专利技术为兽医临床上提供新型的抗寄生虫药物,起到对动物寄生虫病的治疗和预防作用。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方案是一种丁香酚纳米乳药物,各组分用量为在下述重量百分比范围都具有较好的效果肉豆蔻酸异丙酯0.77%~15.38%霍霍巴油 0.15%~3.08%维生素E油 0.08%~1.54%吐温-80 5.83%~37.50%司盘-80 1.17%~7.50%去离子水 25.00%~91.90%丁香酚0.10%~10.00%制备本专利技术药物的配方优选重量百分比范围是肉豆蔻酸异丙酯0.77%~11.26%、霍霍巴油0.15%~2.18%、维生素E油0.08%~1.38%、吐温-80 5.83%~27.80%、司盘-80 1.17%~5.50%、去离子水50.00%~82.00%、丁香酚0.1%~5.00%。制备本专利技术药物的配方最佳重量百分是肉豆蔻酸异丙酯10.00%、霍霍巴油2.00%、维生素E油1.00%、吐温-80 16.25%、司盘-80 3.25%、去离子水57.50%、丁香酚10.00%。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丁香酚纳米乳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称取各药物组分肉豆蔻酸异丙酯、霍霍巴油、维生素E油、吐温-80、司盘-80、去离子水、丁香酚,备用;2)在13℃~32℃室温条件下,先将所述重量的肉豆蔻酸异丙酯、霍霍巴油、维生素E油、吐温-80和司盘-80置于恒温磁力搅拌器上,以200~400rpm搅拌10min,混合均匀;3)向混合物中慢慢滴加去离子水,边滴加边搅拌;开始时体系粘度较小,随着水量的增加,体系会变得黏稠,此时体系可能会出现液晶相或水包油型纳米乳,继续滴加并不断的搅拌,当水量达到一定量时,体系会突然变稀,此时产生的即是O/W型纳米乳,将去离子水加到足够量,制备成澄清透明O/W型纳米乳,最后再将丁香酚加入纳米乳中,继续在恒温磁力搅拌器以200~400rpm搅拌,搅拌的过程中会出现浑浊的现象,继续维持200~400rpm搅拌,维持10~20min,体系又会突然变成澄清透明、淡黄色的液体,即制备成丁香酚纳米乳药物。本专利技术是将丁香酚增溶于纳米乳基质制备成丁香酚纳米乳药物,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用去离子水稀释成不同浓度的香酚纳米乳搽剂和丁香酚纳米乳浴液。本专利技术经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10%丁香酚纳米乳外观为淡黄色澄清透明液体,乳滴粒径分布在10~80nm之间,平均粒径约为50nm。本专利技术热力学稳定性好,贮存稳定性好,久置不分层,甚至在离心加速试验中,10000rpm离心30min也不会发生分层;本专利技术防腐性能较好,不需要另加防腐剂,所以比市售同类产品具有更好的防腐和防霉变能力,保质期时间长。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属于纳米级乳液具有更好的皮肤渗透性,能快速杀死动物体内外寄生虫,提高丁香酚纳米乳的疗效;2.丁香酚纳米乳属于植物源药物,不会引起食品、肉品药物残留以及环境毒物危险和病原耐药性,本专利技术是一种良好的绿色、安全、高效的抗寄生虫纳米级药物;3.本专利技术热力学稳定性好,贮存稳定性好,久置不分层,甚至在离心加速试验中也不会分层,保质期时间长;4.本专利技术属于纳米级药物,外观澄清透明,乳液液滴粒径平均为50nm,分散度良好,可用去离子水稀释成0.5%丁香酚纳米乳浴液和1%丁香酚纳米乳搽剂;5.通过以上方法制备乳基质工艺简单,便于操作,而且所需原料价格适中,能够被广大消费者所接受。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通过试验例来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所述药物的有益效果,这些试验例包括了本专利技术药物的药效学试验和临床疗效观察试验。试验例1本专利技术药物对自然感染螨病的家兔进行离体杀螨试验试验材料选本专利技术药物丁香酚乳液、1%丁香酚溶液(溶液基质为1∶1∶8的Tween80、乙醇和蒸馏水配制而成)、600倍稀释杀螨灵水溶液(中国湖南韶山市世源兽药厂,批号20050503)、阿维菌素注射液(哈尔滨绿达生动物药业有限公司,批号20050904)。试验方法刮取自然感染螨虫的家兔耳道内长满血痂的痂皮和表皮患部皮屑,并用镊子取出置于玻璃平皿内,平皿边缘涂少量螨虫驱避剂,稍微加温,用挑虫针挑取活性强的螨虫供试验用。在解剖镜下进行虫体鉴定,供试螨为长圆形,长0.5~0.9mm,虫体前端有圆锥状的口器,腹面有4对足,前面的两对足粗大,后面的两对足细长,突出身体边缘,雄虫腹面后部有两个大的突起,突起上有毛;兔疥螨为圆形,灰白色,长约0.2~0.5mm,背部隆起,腹面扁平,身体背面有许多细的横纹、鳞片及刚毛,腹面有4对粗而短的腿,肛门在虫体背面,距虫体后缘较近。根据虫体形态特征确定为兔痒螨和兔疥螨。用分离针挑取螨虫于凹形载玻片上,滴加供试药两滴,将挑选的螨虫8只置药液中并加盖玻片,在倒置显微镜下持续观察24h,每隔5min观察1次,每次持续观察2min,对于每组观察直至8只螨虫全部死亡,记录螨虫死亡时间。判定标准虫体肢节不动,轻微加温肢节颤动判定为麻痹;虫体肢节不动,轻微加温无复苏或虫体皱缩、变色、变形判定为死亡。试验结束时,将试验离体螨虫置于37℃水浴锅上稍微加热观察虫体复苏情况;同时设阿维菌素、杀螨灵、1%丁香酚溶液为对照,试验在室温下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药液处理24h后杀灭螨虫结果显示,10%丁香酚乳液杀螨仅只需1min,5%、1%、0.5%丁香酚乳液杀螨分别为3~4min、8~11min、20~22min,杀螨效果明显高于1%丁香酚溶液和600倍稀释杀螨灵水溶液,而与阿维菌素杀螨效果相当,结果见表1。表1离体杀螨效果比较结果 注+表示有螨虫存活;-表示螨虫全部杀死无复苏试验例2本专利技术药物对自然感染螨病的家兔进行兔体杀螨试验试验材料将试验兔18只随机分为A,B,C,D,E,F共6组,每组3只病兔,性别不限。试验方法A,B组分别为1%丁香酚乳液和300倍稀释杀螨灵水溶液,A,B组均用药棉蘸供试药物,反复涂搽病兔患部治疗,每天一次连续两天,7d后再涂搽一次;C,D组分别为0.5%丁香酚乳液和600倍稀释杀螨灵水溶液,将病兔全部全身药浴3min,并用药棉蘸药液涂搽头部和耳廓患部,提出病兔并分组放入无螨笼内饲养,间隔7d再药浴一次;F组为阿维菌素注射液,一次皮下注射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丁香酚纳米乳药物,由下列质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肉豆蔻酸异丙酯0.77%~15.38%、霍霍巴油0.15%~3.08%、维生素E油0.08%~1.54%、吐温-805.83%~37.50%、司盘-801.17%~7.50%、去离子水25.00%~91.90%、丁香酚0.10%~10.0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丁香酚纳米乳药物,由下列质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肉豆蔻酸异丙酯0.77%~15.38%、霍霍巴油0.15%~3.08%、维生素E油0.08%~1.54%、吐温-80 5.83%~37.50%、司盘-80 1.17%~7.50%、去离子水25.00%~91.90%、丁香酚0.10%~10.00%。2.根据权利求要1所述的丁香酚纳米乳药物,其中各原料的质量百分比为肉豆蔻酸异丙酯0.77%~11.26%、霍霍巴油0.15%~2.18%、维生素E油0.08%~1.38%、吐温-80 5.83%~27.80%、司盘-80 1.17%~5.50%、去离子水50.00%~82.00%、丁香酚0.10%~5.00%。3.根据权利求要1所述的丁香酚纳米乳药物,其中各原料的重量百分比为肉豆蔻酸异丙酯10.00%、霍霍巴油2.00%、维生素E油1.00%、吐温-80 16.25%、司盘-80 3.25%、去离子水57.50%、丁香酚10.00%。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丁香酚纳米乳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纳米乳药物的乳液滴粒径为10~100nm。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阳五庆寇贺红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61[中国|陕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