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糖尿病的口服复方药物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88725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治疗糖尿病的口服复方药物组合物,其主要成分为具有药物活性的罗格列酮盐(不包括马来酸盐和盐酸盐)和格列美脲。为需要进行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和磺脲类胰岛素促分泌剂联合治疗的Ⅱ型糖尿病患者提供了方便、安全、有效的药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治疗糖尿病的口服复方药物组合物,其主要成分为具有药物活性的罗格列酮盐(不包括马来酸盐和盐酸盐)和格列美脲。
技术介绍
糖尿病是一种与遗传相关的内分泌代谢疾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而引起的糖类代谢紊乱,进而导致血糖、尿糖升高的病症。糖尿病在临床上分两种类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即I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即II型糖尿病)。其中,II型糖尿病率很高,约占糖尿病发病人数的90%左右。糖尿病的危害通常是以一种间接形式表现出来的,这就是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并发症的高发生率,导致了糖尿病的高致死率和高致残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日益上升。世界卫生组织将它和肿瘤、心脑血管病一起列为世界范围的三大难症。从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来看,1995年全球糖尿病患者仅3000万人左右,而到了1997年己增至1.35亿,且据权威人士预测,到2010年将达到2.4亿,到2025年,将有3.3亿人被诊断为糖尿病,患者增幅最快的地区为亚洲和非洲。根据WHO最新统计,全世界平均每分钟就有6人因糖尿病而死亡。人口老龄化以及生活改善后的营养调节不当,致使我国糖尿病患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也在逐年剧增。从我国各地区分布的调研结果来看,80年代我国糖尿病患者的发病率不足1%,到1997年已上升至2.65%,而且近年来更以每年0.1%的速度迅速增长,已形成一个不容忽视的患病群体。目前,我国已进入糖尿病爆发期,每天至少增加患者3000名。糖尿病的治疗和预防迫在眉睫。由于II型糖尿病的高发病率约占糖尿病发病人数的90%左右,所以也就成为研究的焦点。目前治疗II型糖尿病的主要口服药物情况如下 表1治疗II型糖尿病的主要口服药物情况 鉴于糖尿病的发展状况,提倡早期联合治疗,其目的在于改善糖代谢,长期良好地控制血糖;保护β细胞功能,延缓其功能的衰退;减轻胰岛素抵抗;延缓或减少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尤其提倡不同机理药物联合应用,扬长避短。目前,在临床应用上,对于不能依靠饮食和锻炼有效控制高血糖,以及单独使用磺酰脲类药物,或二甲双胍不能很好控制血糖的II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将磺酰脲类降糖药和胰岛素增敏剂分别给药,在促进胰岛素分泌同时,增加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以达到降血糖的作用。磺脲类药物是促胰岛素分泌剂,在临床应用已有50余年,目前全球大约有2千万II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磺脲类降糖药。其中,格列美脲为目前最新的磺酰脲类降糖药,与其他磺酰脲类药物相比,其用量小(日用量仅为1.0mg~6.0mg),(其他磺脲类药物的日用量是格列本脲5mg~10mg,格列齐特80mg~240mg,格列吡嗪10mg~30mg,格列喹酮90mg~120mg)。磺脲类药物的共同缺点是容易出现低血糖症状,而且消化道反应、过敏反应也比较多。噻唑烷二酮类(Thiozolidinediones,TZDs)药物是一类新型的胰岛素增敏剂。首个发现的药物为环格列酮(Ciglitazone),而最早进行临床开发研究的为曲格列酮(Troglitazone,TRG),随后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RSG)、吡格列酮(Pioglitazone,PIO)也先后问世。该类药物自1997年进入临床以来,由于它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等作用,因而近年来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重视。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中,罗格列酮被认为是药效最强的,其活性是环格列酮的1000倍、曲格列酮的100倍。临床证明,罗格列酮与磺脲类联合可显著改善胰岛素抵抗与β细胞功能,胰岛素抵抗降低17.4%,β细胞功能平均增加72%;而单用磺脲类治疗者,β细胞功能仅增加8.6%,胰岛素抵抗还增加15%。虽然,联合给药对于治疗糖尿病、控制血糖浓度确实有效,但是,对于患者来说,现有分别给药的方式,服用剂量不易控制、服用次数多,使用不方便。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由第三代磺酰脲类降糖药(格列美脲)与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盐)组成的复方药物组合物,不仅提高了药物疗效,也方便了患者服用。专利申请CN200410022514.3中也提及了一种口服降血糖复方药物制剂,其特征在于它由罗格列酮和格列美脲及辅料制成。复方药物制剂按照重量组分计算,罗格列酮1-8重量份,格列美脲0.5-8重量份。其中详细论述了将罗格列酮与格列美脲制成复方制剂的科学依据和令人满意的效果。例如与现有技术相比,相同疗效的情况下,减少了单独使用罗格列酮或格列美脲的用量(单独使用的常规用量为罗格列酮4.0mg~8.0mg/日,格列美脲1.0mg~6.0mg/日;使用本专利技术制剂的用量可为罗格列酮1.0mg~4.0mg/日,格列美脲0.5mg~4.0mg/日,即大约减少一半用量);同时与使用其他降糖药相比减少了副作用等等。本专利技术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中选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溶解性和体内吸收性的罗格列酮盐(不包括马来酸盐和盐酸盐),并进一步确定了罗格列酮和格列美脲的比例,为II型糖尿病患者的用药提供了方便、安全、有效的药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方便、安全、有效的治疗糖尿病,尤其是II型糖尿病的口服复方药物组合物。该药物组合物包含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和磺脲类胰岛素促分泌剂及辅料。其中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促分泌剂优选为具有药学活性的罗格列酮盐(不包括马来酸盐、盐酸盐),磺脲类胰岛素促分泌剂优选为格列美脲。药用辅料可以是氯化锌、预胶化淀粉、水溶性淀粉和/或药用淀粉、乳糖、糊精、羧甲基淀粉钠、羧基乙酸淀粉钠、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丙基纤维素、多种或一种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乙基纤维素、微晶纤维素、甲基纤维素、聚维酮K30乙醇溶液、聚乙二醇、硬脂酸镁和/或滑石粉、二氧化硅、二氧化钛、氧化铁、碳酸钠和/或碳酸氢钠、十八醇、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肠溶包衣粉中的部分或全部。该口服药物组合物的制剂形式优选为胶囊和片剂,其中片剂包括缓释片、泡腾片、胃漂浮片、肠溶片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中选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溶解性和体内吸收性的罗格列酮盐(不包括马来酸盐和盐酸盐),并进一步确定了罗格列酮和格列美脲的比例,为II型糖尿病患者的用药提供了方便、安全、有效的药物。本专利技术中的罗格列酮盐(不包括马来酸盐和盐酸盐),优选为酒石酸罗格列酮和罗格列酮钠。由于格列美脲会引起患者的低血糖症状,在服用时应采用逐渐增加剂量的方式,所以,在罗格列酮与格列美脲的剂量选择上,罗格列酮/格列美脲的比例优选为4mg/1mg、4mg/2mg、4mg/4mg,以方便针对不同病情的患者的给药。实施例1含有酒石酸罗格列酮和格列美脲及辅料的胶囊,制剂规格为罗格列酮/格列美脲为4mg/1mg。酒石酸罗格列酮0.57kg格列美脲 0.10kg辅料 14.10kg辅料是氯化锌0.1kg、水溶性淀粉3kg、乳糖10kg、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1kg。按常规胶囊剂工艺制作。实施例2含有罗格列酮钠和格列美脲及辅料的胶囊,制剂规格为罗格列酮/格列美脲为4mg/1mg。罗格列酮钠 0.45kg 格列美脲 0.10kg辅料 14.10kg辅料是氯化锌0.1kg、水溶性淀粉3kg、乳糖10kg、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1kg。按常规胶囊剂工艺制作。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糖尿病的口服复方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药物组合物含有具药物活性的罗格列酮盐(不包括马来酸盐和盐酸盐)和格列美脲。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糖尿病的口服复方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药物组合物含有具药物活性的罗格列酮盐(不包括马来酸盐和盐酸盐)和格列美脲。2.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服复方药物组合物,其中罗格列酮盐为酒石酸罗格列酮、依替膦酸罗格列酮或罗格列酮钠。3.权利要求2所述口服药物组合物,其中罗格列酮盐为酒石酸罗格列酮。4.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口服复方药物组合物,其中,格列美脲与罗格列酮盐的重量比为1∶4到1∶1。5.权利要求4所述的口服复方药物组合物,其中,罗格列酮盐的剂量为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成功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辅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