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丹参三七有效部位组合物及制备方法和用途技术

技术编号:581991 阅读:2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丹参三七提取物的有效部位组合物,为丹参氯仿部位、丹参乙酸乙酯部位和三七正丁醇部位;其重量比=10∶10∶1-1∶1∶5。其制备步骤为:分别取丹参和三七生药材,各自加入药材重量6~15倍的60~95%乙醇溶液回流提取1-3小时,分别得到丹参总提物和三七总提物的提取液;丹参总提物的提取液抽干后用水返溶,氯仿萃取,水层调pH=3后再用乙酸乙酯萃取,收集丹参氯仿部位及丹参乙酸乙酯部位;三七总提物的提取液抽干后用水返溶,分别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依次萃取,收集三七正丁醇部位;将丹参氯仿部位、丹参乙酸乙酯部位和三七正丁醇部位按比例混合,得丹参三七有效部位组合物。该组合物可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开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药丹参、三七提取物的有效部位组合物。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上述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上述组合物在制备治疗心血管病药中的用途。
技术介绍
丹参系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的根,为常用的活血化瘀药,是经过多年临床实践验证过的有效中药,是治疗心血管病最常用的药物。三七为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 Chen(PN)的干燥根,也是经过多年临床实践验证过的有效中药。丹参常同三七配伍,其功效为活血化瘀,理气止痛。常用于治疗胸中憋闷、心绞痛等症。现有的中成药有复方丹参片、复方丹参滴丸、复方丹参注射液等都由丹参和三七为主配伍而成。由于缺血再灌注广泛发生,因此在人类心血管病理生理学上非常重要。通过缺氧复氧(hypoxia/reoxyenation,H/R)可以模拟缺血再灌注的病理生理模型。在H/R过程中,受损内皮细胞的乳酸脱氢酶(LDH)从细胞内渗漏出来。药物对内皮细胞H/R的保护作用可能会减少或抑制LDH的渗漏。丹参、三七对缺血心肌和再灌注心脏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但它们的有效部位组合物对培养的内皮细胞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研究尚缺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药丹参、三七提取物的有效部位组合物。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制备上述组合物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组合物的用途,即在制备治疗心血管病药中的用途。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丹参、三七提取物的有效部位组合物为丹参氯仿部位、丹参乙酸乙酯部位和三七正丁醇部位;其重量比,丹参氯仿部位∶丹参乙酸乙酯部位∶三七正丁醇部位=10∶10∶1-1∶1∶5。该组合物可以冻干粉形式存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上述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如下a)取丹参和三七生药材,分别加入药材量6~15倍的60~95%乙醇溶液回流提取1-3小时,分别得到丹参总提物和三七总提物的提取液;b)丹参总提物的提取液抽干后用水返溶,氯仿萃取,水层调pH=3后再用乙酸乙酯萃取,分别得到丹参氯仿部位及丹参乙酸乙酯部位;c)三七总提物的提取液抽干用水后返溶,分别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依次萃取,得到三七正丁醇部位;f)将丹参氯仿部位、丹参乙酸乙酯部位和三七正丁醇部位按比例混合,得丹参三七有效部位组合物。上述各步骤中的产物可以制成冻干粉再进行后续处理。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丹参三七有效部位组合物可用于制备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以丹参为例,对丹参总提物及不同溶剂萃取部位的药理试验予以说明。将丹参用乙醇溶液提取后,总提物再通过不同溶剂依次萃取,按极性分成不同部位。将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通过缺氧复氧建立H/R模型来模拟缺血再灌注的病理生理模型,并对丹参总提物及不同溶剂萃取部位作药理试验。结果表明在无细胞毒性的安全浓度范围内,丹参总提物、氯仿部位,乙酸乙酯部位具有抗血管内皮细胞H/R损伤作用。即丹参中对心血管疾病起主要治疗作用的是氯仿部位和乙酸乙酯部位。而氯仿部位中含有的主要成分是丹参酮,乙酸乙酯部位中含有的主要成分是丹参酚酸类,因此丹参中对心血管疾病起主要治疗作用的是丹参酮和丹参酚酸类成分。丹参总提物及不同部位的制备将丹参粉碎后用6~15倍量60~95%乙醇溶液回流提取3h,提取液抽干后用水返溶,然后分别用氯仿、乙酸乙酯依次萃取。丹参总提物、氯仿、乙酸乙酯层减压浓缩后冷冻干燥为冻干粉,分别得到丹参总提物、氯仿部位、乙酸乙酯部位。对于三七按照与丹参相似的方法进行制备及药理试验。分别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为溶剂依次萃取,正丁醇部位是有效部位,而正丁醇部位中含有的主要成分是皂甙。对丹参、三七有效部位组合药的药理试验采用丹参氯仿部位、丹参乙酸乙酯部位及三七正丁醇部位进行组合。对丹参氯仿部位∶丹参乙酸乙酯部位∶三七正丁醇部位的比例各为10∶10∶1、5∶5∶1、5∶5∶3、1∶1∶1、3∶3∶5、1∶1∶5及1∶1∶10的组合药进行的药理试验表明除了比例为1∶1∶10的组合药,其它比例的组合药都具有抗血管内皮细胞H/R损伤作用。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发掘了丹参、三七不同部位的新医疗用途,开拓了一个新的应用领域。2.丹参氯仿部位,乙酸乙酯部位(丹参酮、丹参酚酸)及三七正丁醇部位(皂甙)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R损伤有很明显的保护作用,因而用这三个有效部位,即丹参酮、丹参酚酸及三七皂甙配制的药物应该有良好的药用前景。3.丹参来源丰富,价廉,三七来源也很丰富且价格不高,丹参酮、丹参酚酸和三七皂甙的制备工艺简单,应该有很好的工业化应用前景。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描述,进一步说明但不限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丹参有效部位的制备取丹参生药材1kg用13倍药材重量的65%乙醇溶液回流提取1.5h×2,滤过,提取液浓缩后冷冻干燥为冻干粉得73.46克。用100ml水溶解25g冻干粉,然后用300ml×4氯仿萃取,水层调PH=3后再用300ml×4乙酸乙酯萃取。氯仿和乙酸乙酯层减压浓缩后冷冻干燥为冻干粉,分别得到剩余丹参总提物、氯仿部位及乙酸乙酯部位冻干粉各48.46,5.13,5.32克。收率各为生药量的7.35%、1.50%、1.56%。实施例2三七有效部位的制备取三七生药材1kg用13倍药材重量的95%乙醇溶液回流提取1.5h×2,滤过,提取液浓缩后冷冻干燥为冻干粉得176.40克。用200ml水溶解50g冻干粉,然后分别用600ml×4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依次萃取。正丁醇层减压浓缩后冷冻干燥为冻干粉,得到剩余三七总提物、三七正丁醇部位冻干粉各126.40,23.27克。收率各为生药量的17.64%、7.88%。实施例3丹参及不同部位对HUVECs细胞存活率的研究将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为8组,分别为空白组及不同剂量的药物组,剂量分别为0.1ng/mL,1ng/mL,10ng/mL,100ng/mL,1μg/mL,10μg/mL,100μg/mL。用MTT比色法测其对正常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生长的结果,以评价药物无细胞毒性的安全浓度范围。结果发现丹参及不同部位在1-100ng/mL的浓度范围对正常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没有毒性损伤效应(见表1)。实施例4丹参及不同部位对H/R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研究每种药物的药效学实验中都将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组(1)正常对照组置常氧培养箱中培养2h,换培养基后继续培养6h。(2)H/R组置缺氧条件下培养2h,换培养基后再置常氧培养箱中培养6h。(3)H/R+药物组置缺氧条件下培养2h,换含药培养基后再置常氧培养箱中培养6h。余同H/R模型组。通过计算不同组细胞的LDH漏出率的差异性,可判断药物抗血管内皮细胞H/R损伤的作用。LDH漏出率计算公式为LDH漏出率=上清液LDH活性/(上清液LDH活性+胞浆LDH活性)结果(见表2)丹参总提物各浓度,丹参氯仿部位中浓度以及丹参乙酸乙酯部位高浓度与模型组比有极显著性差异。即丹参总提物、氯仿部位,乙酸乙酯部位具有抗血管内皮细胞H/R损伤作用。丹参中起主要抗H/R损伤作用的物质在氯仿部位和乙酸乙酯部位中。这说明丹参能对H/R所致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起保护作用是由丹参中氯仿部位所含的化学成分和丹参中乙酸乙酯部位所含的化学成分协同作用的结果。而丹参氯仿部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丹参三七提取物的有效部位组合物,为丹参氯仿部位、丹参乙酸乙酯部位和三七正丁醇部位;其重量比,丹参氯仿部位∶丹参乙酸乙酯部位∶三七正丁醇部位=10∶10∶1-1∶1∶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桂凤肖红斌梁鑫淼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1[中国|大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