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纱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774492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用于纺织生产的导纱器,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半部由上固定座、4根纵向档条和1条横向档条组成,4根纵向档条平行,设置在上固定座上,相互之间有一定空隙,隔挡形成3道导纱通道;横向档条设置在纵向档条前方,垂直于纵向档条,一端与其中一根靠外的纵向档条连接,横向档条和纵向档条之间有一定的间隙。下半部包括下固定座,并在上面的设置3条凹槽。3条凹槽的位置对应上半部的3道导纱通道。上、下固定座上均开有通孔,用于通过螺栓等固定件安装到纺纱机械上。应用这种导纱器,能同时满足生产赛路纺和增长环锭纺的要求,变更品种无需更换导纱器,提高劳动生产效率。(*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纺织机械,特别涉及一种毛纺设备的导纱器的构造。技术背景目前现有的毛纺设备的导纱器多是采用金属材料,弯曲成型,形成1道导 纱通道或者2道导纱通道。根据产品品种不同,在生产赛路纺时,原材料为1 根毛纱,该纱线通过导纱器的导纱通道,对应使用单道的导纱器;在生产增长 环锭纺的时候,需要2条粗纱通过导纱器的导纱通道捻成成品,此时对应使用 双道的导纱器。在更换生产品种的时候,需要操作工人停车、手动更换导纱器。 这个工作量很大,增加了停机时间、增强了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导纱器,能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技术缺陷,即 停车后不用更换导纱器而实现两种品种的互换牛产。本技术分为上下两部分,分别对应安装在纺纱机械的上下两头。上半 部由上固定座(1)、 4根纵向档条(2)和l条横向档条(3)组成,4根纵向档 条(2)平行,设置在上固定座(1)上,相互之间有一定空隙,形成3道导纱 通道;横向档条(3)设置在纵向档条(2)前方,垂直于纵向档条(2), 一端 与一个靠外的纵向档条连接,横向档条(2)和纵向档条(3)之间有一定的间 隙。横向挡条(3)可以防止纱线从导纱通道中滑出。下半部包括下固定座(4),并在上面的设置3条凹槽(5)。 3条凹槽(5) 的位置对应上半部的3道导纱通道。上下固定座上都开有通孔(6),用来通过螺栓等固定件将本技术安装 到纺纱机械上。本技术运用到生产中,在生产赛路纺或者增长环锭纺的时候,仅需要 停车、变更纱线,将纱线落到不同的导纱通道,而不需要更换导纱器,大大提 高了生产效率,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 图2为本技术的左视图。具休实施方式本技术分为上、下两部分,采用塑料或者尼龙一次成型,上、下固定 座(1、 4)为扁平形,上面开有椭圆形通孔(6)。椭圆形孔的作用在于,在安 装时上、下两部分时可以横向微调相对位置,以保证上、下两部分导纱通道和 凹槽(5)位置的对应。上半部分的上固定座(1)下连接4条纵向档条(2)。垂直于该4条纵向档 条(2)前方、并与其中一条靠外的纵向档条连接一条横向档条(3)。各档条都 为圆柱形,横、纵档条之间都留有间隙,形成的间隙用于走纱。4条纵向档条(2) 隔挡形成3道导纱通道,其中,中间的通道略宽于边上两条,边上两条等宽。下半部分的下固定座(4)上设置3条凹槽(5)。为了使纱通过顺滑流畅,本技术的导纱通道和凹槽(5)进行倒角处理, 去除毛刺。使用中,通过固定座(1、 4)上的通孔(6),用螺栓分别固定到纺纱机上, 并且橫向调节使上下两部分的导纱通道和凹槽(5)对应于同一直线上。在生产 赛路纺的时候, 一条毛纱落在中间一条导纱通道走纱;生产增长环锭纺的时候, 两条粗纱落到边上两条导纱通道走纱。而不需要更换导纱器。权利要求1、一种导纱器,分为上下两部分,其特征是上半部由上固定座(1)、4根纵向档条(2)和1条横向档条(3)组成,4根纵向档条(2)平行,设置在上固定座(1)上,相互之间有一定空隙,隔挡形成3道导纱通道;横向档条(3)设置在纵向档条(2)前方,垂直于纵向档条(2),一端与其中一根靠外的纵向档条(2)连接,横向档条(3)和纵向档条(2)之间有一定的间隙;下半部包括下固定座(4),并在上面的设置3条凹槽(5)。3条凹槽(5)的位置对应上半部的3道导纱通道;上、下固定座(1、4)上开有安装用通孔(6)。2、 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纱器,其特征为上、下固定座(1、 4)上的 通孔(6)为长圆形。3、 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导纱器,其特征为4条纵向档条(2)隔 档形成的3道导纱通道,中间的l道通道略宽于边上两道,边上两道等宽。专利摘要用于纺织生产的导纱器,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半部由上固定座、4根纵向档条和1条横向档条组成,4根纵向档条平行,设置在上固定座上,相互之间有一定空隙,隔挡形成3道导纱通道;横向档条设置在纵向档条前方,垂直于纵向档条,一端与其中一根靠外的纵向档条连接,横向档条和纵向档条之间有一定的间隙。下半部包括下固定座,并在上面的设置3条凹槽。3条凹槽的位置对应上半部的3道导纱通道。上、下固定座上均开有通孔,用于通过螺栓等固定件安装到纺纱机械上。应用这种导纱器,能同时满足生产赛路纺和增长环锭纺的要求,变更品种无需更换导纱器,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文档编号D01H13/04GK201305691SQ20082017929公开日2009年9月9日 申请日期2008年11月21日 优先权日2008年11月21日专利技术者杨剑华, 林东辉, 邱晓忠 申请人:无锡协新毛纺织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纱器,分为上下两部分,其特征是:上半部由上固定座(1)、4根纵向档条(2)和1条横向档条(3)组成,4根纵向档条(2)平行,设置在上固定座(1)上,相互之间有一定空隙,隔挡形成3道导纱通道;横向档条(3)设置在纵向档条(2)前方,垂直于纵向档条(2),一端与其中一根靠外的纵向档条(2)连接,横向档条(3)和纵向档条(2)之间有一定的间隙; 下半部包括下固定座(4),并在上面的设置3条凹槽(5)。3条凹槽(5)的位置对应上半部的3道导纱通道; 上、下固定座(1 、4)上开有安装用通孔(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剑华林东辉邱晓忠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协新毛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