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水通讯元件,其由一用于电磁波传导的芯部及一包覆该芯部的外部件所构成。该芯部为一具有一接合缝的组合件,而该外部件可阻断环境水气通过该接合缝而侵入内部。该组合件于该接合缝处分别具有形状互补的嵌合部,通过该嵌合部可以进一步阻止形成该外部件的未固化材料侵入内部。一实施例中,该芯部与该外部件以金属制成,且该芯部与该外部件间冶金结合。由此,可以实现一种具有完全防水功效及不受天候及环境影响的防水设计,并且可以阻止包覆件未成型时形成该外部件的未固化材料侵入内部。(*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通讯装置的防水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包覆式的防水 结构。
技术介绍
设置于户外的通讯元件会面临到不同气候条件的挑战,而其中以水的影 响尤为剧烈。因此,户外通讯元件的设计中,以防水设计最为重要。一般通讯元件由多个组件组合而成,其中这些组件间形成的接合缝成为 通讯元件所处环境中的水气进入该通讯元件内部的主要通道,因此通讯元件 防水效果的优劣与这些接合缝防水方法有关。图1为一现有技术的防水结构示意图。通讯元件100由上组件102和下 组件104所组合而成,其中上组件102和下组件104间形成一接合缝106。 接合缝106中设置一 O形环(0-ring)108,并以螺栓110将上组件102和下组 件104锁紧使0形环108变形,由此达到防水的目的。然而,O形环108为 一固态物质,无法将与其接触的粗糙表面完全填补,因此不能完全防止水气 进入。此外,O形环108也有长期使用时发生老化的问题,而这对防水而言 也是一隐忧。图2为另一现有技术的防水结构示意图。于此现有技术中,上组件102 和下组件104所形成的接合缝106间以黏胶202予以密封,以达到防水的效 果。虽黏胶202的使用可使接合缝106形成的粗糙表面获得充分的填补,但 是黏胶202不具长期耐候能力且易因紫外线发生老化等不利因素影响,故此 种设计仍不足以提供完全的防水功效。综上所述,关于设置于户外的通讯元件,业界至今仍无法提供具有完全 防水功效的设计,且由于长期受到气候条件的剧烈变化,再加上紫外线照射 等不利影响,也使得在防水设计中材料的使用上造成一大困难。故对于设置 于户外的通讯元件而言,仍待一种具有完全防水功效及不受天候及环境影响的防水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完全防水功效的防水通讯元件, 其将通讯元件中具有电磁波传导特性的部分,利用被包覆的方式来阻断外界 水气进入该通讯元件的内部,由此达到完全防水的目的。本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能完全防止包覆件形成时侵入内部 被的防水通讯元件,其于接缝介面设置一形状互补的嵌合部,以阻断包覆件 未成型的可流动材料入侵。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揭示一种防水通讯元件,其包含一芯部及一外部件。该芯部为一具有至少一接合缝的组合件,而其用于电磁波传导;该 外部件用于包覆该芯部,由此阻断环境水气通过该接合缝而侵入内部。该组 合件于该接合缝处分别具有形状互补的嵌合部,通过该嵌合部可以进一步阻 止形成该外部件的未固化材料侵入内部。本技术揭示另一种防水通讯元件,其包含一芯部及一如前述的外部 件。该芯部为一具有至少一接合缝的组合件,其中该芯部的内部表面具有一 导波结构(高度落差结构)。该外部件包覆该芯部,由此阻断环境水气通过 该接合缝通连至该芯部中。该组合件于该接合缝处分别具有形状互补的嵌合 部,通过该嵌合部可以进一步阻止形成该外部件的未固化材料侵入内部。本技术揭示另一种防水通讯元件,其包含一导波件及一外部件。该 导波件具有至少一接合缝;该外部件以铸造包覆的方式包覆该芯部,用以阻 断环境水气通过该接合缝通连至该导波件的内部。该导波件于该接合缝处分 别具有形状互补的嵌合部,通过该嵌合部可以进一步阻止形成该外部件的未 固化材料侵入内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可以实现一种具有完全防水功效及不受天 候及环境影响的防水设计,并且可以阻止包覆件未成型时形成该外部件的未 固化材料侵入内部。附图说明图1为一现有技术的防水结构示意图;图2为另一现有技术的防水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通讯装置的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通讯元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通讯元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6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通讯元件的分解示意图;及 图7A及7B为本技术嵌合部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0、 100a 通讯元件104下组件108 O形环202黏胶300通讯装置402芯部402a、 402c 第一部件 404 外部件 408 外表面412、 512、 512'、 712、 712' 502 内表面 506、 606 接合面具体实施方式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通讯装置300的示意图。参照图3,通讯 装置300包含一用于电磁波传导的通讯元件302。于本实施例中,该通讯元 件302为一内部具有一导波结构(未示出)的导波管。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通讯元件302的立体示意图。参照图4, 通讯元件302包含一芯部402及将该芯部402包覆于其中的一外部件404。 该外部件404与该芯部402于轴向(如图4箭头所示)可近似等长且其以如 套合的方式将该芯部402密封包覆。该芯部402与该外部件404可均为金属, 而该芯部402与该外部件404间可为冶金结合。该外部件404也可使用非金 属如塑胶等材料,而其可通过射出成型的方式包覆于芯部402外部。 一实施102上组件 106接合缝 110螺栓302、 302a 通讯元件402b、 402d第二部件 406接合缝 410 凸缘嵌合部504、 504a高度落差结构例中,可将该芯部402放入一铸模中,以压铸的方法将该芯部402包覆于该 外部件404的铸造件中。参照图4,芯部402为一组合件,其包含第一部件402a及第二部件402b。 组合后的芯部402于第一部件402a及第二部件402b结合处具有接合缝406。 因接合缝406为外部件404所完整包覆,且外部件404具有一无缝的外表面 408,因此可阻断环境水气通过该接合缝406进行通连而达到完全防水的功 效。然而于前述外部件404的压铸或射出成型时,熔融的金属液及未固化的 塑胶会因压力而渗入接合缝406内。若金属液或塑胶液沿着接合缝406流入 芯部402内部的导波通道,则会造成电磁波传导的不可预期的影响。因此该 接合缝406处分别具有形状互补的嵌合部412,通过该嵌合部412可以进一 步阻止形成该外部件404的未固化材料侵入内部。本实施例的嵌合部412是 分别设于第一部件402a及第二部件402b的接合缝406处一波浪状的凹凸部, 且彼此形状可以互补及啮合。然而本技术的嵌合部412并不限于此种波 浪形状,其他任何凹凸互补的形状均为权利要求所限定的保护范围所涵盖。参照图4,外部件404可设有凸缘410,由此通讯元件302于通讯装置 300中可与其他元件固定连接。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通讯元件302的分解示意图。参照图4与 图5,第一部件402a与第二部件402b的内表面502上具有一高度落差结构 504,而于此实施例中,该高度落差结构504为一高度较低的凹部。由于通 讯元件302内部包含高度落差结构504,因此利用如铸造等方式制造时,考 虑因高度落差结构504造成脱模的困难,故需将其分成数个组件,以便于制 造的施行,并于这些组件制造完成后,再组装而成。然而,若因内部的高度 落差结构504而将整个通讯元件302切割成多个组件以便于制作,则通讯元 件302外露表面上会有接缝而使水气易渗漏至通讯元件302的内部。有鉴于 此,本技术将,该具有接缝的第一部件402a与第二部件402b的组合件 被包覆于侧面无接缝的外部件404内,由此达到完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水通讯元件,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芯部,其为一具有至少一接合缝的组合件,用于电磁波传导,其中该组合件于该接合缝处分别具有一嵌合部;以及 一外部件,其包覆该芯部,由此阻断环境水气通过该接合缝侵入该芯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柯东杙,
申请(专利权)人:台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