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仲玉专利>正文

一种车辆引擎进气导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763208 阅读:2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引擎进气导风装置,包括至少一片概呈圆形片状的主体外缘设置一圆环,所述圆环可固定在进气管内缘,其内围设置有复数个扰流孔,且复数个扰流孔从圆环内围到中心点以至少两列排列而形成格栅状,每一扰流孔内具有至少一片与进气管的轴向呈倾斜角度的扰流板,由车辆进气管进气的气流经过主体时,通过复数个扰流孔及每一扰流孔内的扰流板,可分散气流而不会集中,使进气管能均匀进气。(*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导风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车辆引擎进气导风装置,其 可固定在进气管内缘,当车辆进气管进气的气流经过导风装置时,可分散气流 而不会集中。
技术介绍
为了能使引擎在高转速时,能具有更好的进气效果,市面上出现多种设置 在进气管前端的扰流器,其目的在于使得引擎进气口前端管路内的空气在流动 时,能产生一涡旋状流动的涡流,此种涡流能使空气在大量进入进气管时,以 涡^走的方式高速通过。如图1所示,是一种已流通于市面上的扰流器结构,所述扰流器装设于引擎进气口前端的管路中,其构成的技术手段,在一口径较大的圆管90内设置了 一口径较小的中心空管91,并在圓管90与中心空管91之间连设有多个弧曲的 叶片92;据以使得气流流经扰流器时,中央的空气在经过中心空管91产生一直 流气流,周围的空气在经过复数叶片92时,分流成多股涡旋气流,待所述直流 气流与呈分流态样的多股涡旋气流离开扰流器之后,再整合成一涡旋气流。如图2所示,现有技术中还有另一种能将多股涡旋气流进行整合导引的扰 流器,所述种扰流器在结构上由一圆管90中设置一中心导引柱93,并且于圆管 卯与中心导引柱93之间连设有多个弧曲的叶片92,所述中心导引柱93末端呈 锥状造形,并且在所述中心导引柱93与各叶片92末梢之间保持有一末端开口 94;据以使得气流流经扰流器时,先分流至各叶片92之间的间距中形成多股涡 旋气流,并且在即将离开扰流器时,通过中心导引柱93末端的锥状造型,初步 导引多股涡旋气流进行整合动作。除了上述两种现有扰流器,其他类似构造诸如U.S. patent 5,113,838、 6,158,412、 6,796,296等,无论是哪一种现有技术,其设计重点都是在让气流以 涡旋气流的方式进气,这种进气方式或许能够达到加速进气的功能,但同时也有进气不均匀的缺点。尤其是上述设计中,相邻的两片叶片之间的间隙,是由扰流器中心点向外, 呈现距离渐开的状态,也就是说,叶片与叶片之间的间隙在越靠近中心点的位置间隙越小;因此当进气时,靠近扰流器中心点的风阻会远大于远离中心点的 风阻,使整体扰流器的进气不均匀。这种进气不均匀的情况,如果使用者在引 擎进气端添加空气触媒或其他助燃物,例如 一氧化二氮(N20),会使所述等 空气触媒或助燃物无法均匀扩散。除此之外,由于现有扰流器的每一片叶片由 中心点向外延伸的曲度不一 ,因此在制造上较为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风装置,能让车辆引擎进气较为均匀。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车辆引擎进气导风装置,包括至少一片概呈圆形 片状的主体,所述主体外缘设置一圓环,所述圆环可固定在进气管内缘,所述 主体内围设置有复数个扰流孔,且复数个扰流孔从圆环内围到中心点以至少两 列排列而形成格栅状,每一扰流孔内具有至少一片与进气管的轴向呈倾斜角度 的扰流板,由车辆进气管进气的气流经过主体时,通过复数个扰流孔及每一扰 流孔内的扰流板,可分散气流而不会集中,使进气管能均匀进气。实施时,上述复数扰流孔围绕在圓环内围呈圓周排列,而且由圓环中心点 到圆环内围至少有两列排列成圓周的复数扰流孔。除此,复凄史扰流孔亦可以围 绕在圆环内围,而且由圆环内围向中心点呈螺旋状排列。上述复数扰流孔呈圆周或呈螺旋状排列,在实施时复数扰流孔的排列数量, 可以让靠近中心点的扰流孔数量少于远离中心点的排列数量,使靠近中心点的 扰流孔孔径大小与远离中心点的扰流孔孔径大小大致相等,因此不会有靠近中 心点的风阻较大的问题,故可分散气流而不会集中,使进气管能均匀进气。当 然,让复数个扰流孔在圆环内围以矩形或多边形排列,更可以让大部分的扰流 孔孔径大小相近。除此之外,前述复数扰流孔以圆周或螺旋状排列的实施方式,每一扰流孔 内的扰流板实施时可以朝向同一个方向倾斜,或者让其中一部份扰流孔,其扰 流板朝向相反方向倾斜。前者每一扰流孔内的扰流板朝向同一个方向倾斜的目 的是让进气均匀,但同时又能达到导引进气形成涡漩气流的目的。后者一部份 扰流孔的扰流板朝向相反方向倾斜,则可以让气流分散的更均匀,不会有集中的情形;这些部分扰流孔以相反方向倾斜的方式,亦适用于复数个扰流孔在圆 环内围以矩形或多边形排列的实施例。除了上述实施例之外,排列成格栅状的复数个扰流孔之间,还可以另外设 有复数个不具有扰流板的通风口 ,其目的亦在于让气流可以分散而不集中。再者,为了制造方便,本技术导风装置可以由复数片主体叠合而成, 并且在每一主体外缘的圓环上设有连接部,以供与另一主体叠合固定,如此一 来,每一片主体的厚度就可以较薄的方式生产, 一来可以让主体的材料利用一 般塑胶或复合材料制造,使其材料不受限制,并可以减少模具体积、提高生产 效率。相较于现有技术,由于本技术的复数个扰流孔从圆环内围到中心点以 至少两列排列而形成格栅状,每一扰流孔内具有至少 一片与进气管的轴向呈倾 斜角度的扰流板,因此由车辆进气管进气的气流经过主体时,通过复数个扰流 孔及每一扰流孔内的扰流板,可分散气流而不会集中,使进气管能均匀进气, 尤其是添加空气触媒或助燃物(例如 一氧化二氮N20)时,可以让所述等空 气触媒或助燃物均匀扩散。附图说明图l是现有引擎进气扰流器的构造示意图; 图2是现有另一种扰流器的构造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安装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 图5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 图6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 图7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 图8是本技术第四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 图9是本技术第四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 图IO是本技术第五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 图11是本技术第六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lO-进气管;20、 20,-主体;21-圆环;22-扰流孔;23-扰流 板;24-通风口; 25-隔板;26-连接部。具体实施方式如图3、图4所示,本技术车辆引擎进气导风装置的第一实施例,其构 造包括至少一片概呈圆形片状的主体20,所述主体20外缘设置圆环21,所述 圆环21可固定在进气管IO内缘,所述主体20内围设置有复数个扰流孔22,且 复数个扰流孔22从圆环21内围到中心点以至少两列排列而形成格栅状,每一 扰流孔22内具有至少一片与进气管10的轴向(进气方向)呈倾斜角度的扰流 板23,由车辆进气管10进气的气流经过主体20时,通过复数个扰流孔22及每 一扰流孔22内的扰流板23,可分散气流而不会集中,使进气管IO能均匀进气。图示中,上述复数扰流孔22围绕在圓环21内围呈圆周排列,而且由圆环 21中心点到圓环21内围,至少有两列排列成圆周的复数扰流孔22。实施时亦 可以如图5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所示,复数扰流孔22围绕在圆环21内围, 而且由圆环21内围向中心点呈螺旋状排列。图3至图5的两种实施例中,复数扰流孔22的排列数量,均可以让靠近中 心点的扰流孔22数量少于远离中心点的排列数量,使靠近中心点的扰流孔22 孔径大小与远离中心点的扰流孔22孔径大小大致相等,因此不会有靠近中心点 的风阻较大的问题,故可分散气流而不会集中,使进气管IO能够均匀进气。除此之外,复数扰流孔22以圆周或螺旋状排列的实施方式,每一扰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引擎进气导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至少一片呈圆形片状的主体;所述主体外缘设置圆环,内围设置有复数个扰流孔,且所述复数个扰流孔在所述圆环内围到中心点以至少两列排列而形成格栅状,每一扰流孔内具有至少一片与所述进气管的轴向呈倾斜角度的扰流板,由车辆的所述进气管进气的气流经过主体时,通过所述复数个扰流孔及所述每一扰流孔内的扰流板,分散气流而不集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引擎进气导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至少一片呈圆形片状的主体;所述主体外缘设置圆环,内围设置有复数个扰流孔,且所述复数个扰流孔在所述圆环内围到中心点以至少两列排列而形成格栅状,每一扰流孔内具有至少一片与所述进气管的轴向呈倾斜角度的扰流板,由车辆的所述进气管进气的气流经过主体时,通过所述复数个扰流孔及所述每一扰流孔内的扰流板,分散气流而不集中。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引擎进气导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数扰 流孔围绕在所述圆环内围呈圆周排列,而且由所述圆环中心点到所述圓环内围 至少有两列排列成圆周的扰流孔。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引擎进气导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状 扰流孔围绕在所述圆环内围,而且由所述圆环内围向中心点呈螺旋状排列。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引擎进气导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数个 扰流孔在所述圆环内围呈矩形排列。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引擎进气导风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仲玉
申请(专利权)人:杨仲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