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整体加工的汽车制动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749680 阅读:2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整体加工的汽车制动鼓,包括制动鼓底面和制动鼓鼓体,其特征是,鼓体外轮廓靠近底面的位置设置用于加工时夹紧该制动鼓的工艺凹台。该制动鼓加工时可以利用这个工艺凹台装夹及拆卸,不需要进行二次装夹。所以加工的时候快捷方便,大大降低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显著提高了产品质量,避免了因多次装夹而产生的定位基准不统一,节约了其中找正、转序及装夹、拆卸的大部分时间,将普通工艺多道工序的25分钟缩短至10分钟左右。(*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汽车制动鼓的改进。
技术介绍
目前,汽车制动鼓内表面及内外底面加工工艺一般采用普通车床多工序加工,在加工过程中由于多次装夹,重复定位或定位基准不统一,易造成不同工序中加工的各内圆面不同轴、内外底面不平行,这样很容易导致制动鼓动平衡检测不合格,甚至因为超差太大而报废。这样的制动鼓如果装到车桥上,汽车制动过程中容易造成摩擦片异常磨损、制动力不足等安全隐患。而且由于制动鼓外形较大,比较沉重,因此在普通车床上加工时装夹较为不便,操作者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已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便于整体加工的汽车制动鼓。以下详细介绍本技术一种便于整体加工的汽车制动鼓,包括制动鼓底面和制动鼓鼓体,鼓体外轮廓靠近底面的位置设置用于加工时夹紧该制动鼓的工艺凹台。优化地,所述鼓体外轮廓上部设置加强带。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该制动鼓加工时可以利用这个工艺凹台装夹及拆卸,不需要进行二次装夹。所以加工的时候快捷方便,大大降低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显著提高了产品质量,避免了因多次装夹而产生的定位基准不统一,有效保证了制动鼓各内圆面同轴度、内外底面的平行度;工艺流程简单,将原来普通车床加工的多工序变成一道工序,降低了加工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避免了普车加工中的装夹及找正的麻烦,节约了其中找正、转序及装夹、拆卸的大部分时间,将普通工艺多道工序的25分钟縮短至IO分钟左右。附图说明3图1为本技术制动鼓的主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披露。实施例1:请参阅说明书附图,本技术是一种便于整体加工的汽车制动鼓,包括制动鼓底面1和制动鼓鼓体2,鼓体2外轮廓靠近底面1的位置设置用于加工时夹紧该制动鼓的工艺凹台3。鼓体2外轮廓上部设置加强带4。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也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实质范围内,作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便于整体加工的汽车制动鼓,包括制动鼓底面和制动鼓鼓体,其特征是,鼓体外轮廓靠近底面的位置设置用于加工时夹紧该制动鼓的工艺凹台。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整体加工的汽车制动鼓,其特征是,所述鼓体 外轮廓上部设置加强带。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整体加工的汽车制动鼓,包括制动鼓底面和制动鼓鼓体,其特征是,鼓体外轮廓靠近底面的位置设置用于加工时夹紧该制动鼓的工艺凹台。该制动鼓加工时可以利用这个工艺凹台装夹及拆卸,不需要进行二次装夹。所以加工的时候快捷方便,大大降低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显著提高了产品质量,避免了因多次装夹而产生的定位基准不统一,节约了其中找正、转序及装夹、拆卸的大部分时间,将普通工艺多道工序的25分钟缩短至10分钟左右。文档编号F16D65/10GK201284806SQ20082017429公开日2009年8月5日 申请日期2008年10月30日 优先权日2008年10月30日专利技术者龙 刘, 纪奕春, 纪建奕 申请人:青特集团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于整体加工的汽车制动鼓,包括制动鼓底面和制动鼓鼓体,其特征是,鼓体外轮廓靠近底面的位置设置用于加工时夹紧该制动鼓的工艺凹台。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纪建奕纪奕春刘龙
申请(专利权)人:青特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5[中国|青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