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毛华永专利>正文

一种车用液体式燃气与燃油加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742622 阅读:2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用液体式燃气与燃油加热器,包括热交换器、燃烧器和控制器, 热交换器的开口端连接在燃烧器的连接体一端;热交换器壁面上设有环形空腔、进水口、出 水口、水温传感器和过热传感器以及排气口;燃烧器包括燃烧室、燃气供给装置、燃油供给 装置、配风装置、点火装置和连接体,燃烧室套装在热交换器内,并连接在连接体的一端, 配风装置安装在连接体的另一端,燃烧室内设有由导流体本体和导流体上体形成的环形燃气 道,燃油供给装置包括燃油泵和喷油嘴,连接体外壁上安装有着火传感器;各个电器部件均 与控制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使用气体燃料和燃油两种能源,通用性强,可使排污降低8% 以上,而经济性可提高15%以上。(*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车内供暖、除霜、冷启动的液体式加热器,属于车用供暖设备

技术介绍
燃油加热器作为一种独立的供热装置,已被广泛的用于汽车、船泊等各种运载机械在低 温环境下取暖、化霜、冷起动等。随着燃油的日益紧缺和大气污染的日益严重,不少汽车改 用经济性和排放性能更好的气体燃料,尤其是城市公交和出租车有大量燃油车已经改用或者 正在改用压縮天然气或液化石油气,对于车用燃油加热器来说改用气体燃料亦势在必行,目 前的车用燃油加热器结构还不适用于气体燃料。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车用燃油加热器的结构不适应气体燃料的问题,提供一种既可燃用 气体燃料又可燃油的车用液体式燃气与燃油加热器。本技术的车用液体式燃气与燃油加热器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该车用液体式燃气与燃油加热器包括热交换器、燃烧器和控制器,燃烧器套装在热交换 器内,热交换器的开口端连接在燃烧器的连接体一端;热交换器壁面上设有环形空腔,空腔 内设有螺旋导流片,热交换器的内壁面上设有散热片,外壁面上设有进水口、放气螺塞、出 水口、放水螺塞、水温传感器和过热传感器以及与热交换器内腔连通的排气口,进水口处装 有循环水泵;燃烧器包括燃烧室、燃气供给装置、燃油供给装置、配风装置、点火装置和连 接体,燃烧室套装在热交换器内,并连接在连接体的一端,配风装置安装在连接体的另一端, 燃烧室内设有由导流体本体和导流体上体形成的环形燃气道,导流体上体连接在导流体本体 上,导流体本体的壁面上均布有进气口,导流体上体上均布有进气槽和与环形燃气道相通的 燃气喷射口,导流体上体与燃气供给装置连接,燃油供给装置包括安装在连接体内的燃油泵 和通过喷油电磁阀连接在燃油泵上的喷油嘴,燃油泵端盖上装有点火电极,点火电极与点火 装置的点火线圈连接,燃油泵与配风装置共用一个电动机,连接体外壁上安装有着火传感器; 各个电器部件均与控制器连接。燃烧室由定位套、燃烧筒和燃烧室小筒组成,燃烧室小筒套装在燃烧筒内, 一起连接在 定位套的端面上,燃烧室小筒的尾部焊有锥形回流罩,定位套的内壁面上设有锥形导流体本 体,导流体本体的锥形壁面上均匀分布有切向进气口和轴向辅助进气孔,导流体本体上连接 有导流体上体,导流体本体和导流体上体之间设有环形燃气道,导流体上体上焊有喇叭筒, 喇叭筒的端面周向均布有进气槽,导流体上体的喉口处设有与环形燃气道相通的燃气喷射口, 导流体上体上还设有与环形燃气道相通的燃气管接头。配风装置包括助燃风扇和助燃风扇电动机,风扇电机安装在连接体的左端,风扇与电机 的外部套有导风罩,导风罩的前端进风口处装有调风板。本技术设有燃气供给装置和燃油供给装置,能够使用气体燃料和燃油两种能源'通 用性强,可使排污降低8%以上,而经济性可提高15%以上。附图说明3附图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调风板,2、燃气截止流量阀,3、回油管,4、联轴器,5、控制器,6、电动 机,7、导风罩,8、助燃风扇,9、燃气管,10、点火线圈,11、燃油泵,12、连接体,13、 定位环,14、定位套,15、燃气管接头,16、导流体上体,17、导流体本体,18、放气螺塞, 19、进水口, 20、水温传感器,21、外套,22、燃气喷射口, 23、燃烧室,24、内套,25、 U 型散热片,26、过热传感器,27、出水口, 28、外堵,29、内堵,30、放水螺塞,31、燃烧 筒,32、锥形回流罩,33、螺旋导流片,34、燃烧室小筒,35、空腔,36、点火电极,37、 喷油嘴,38、切向进气口, 39、轴向辅助进气孔,40、排气口, 41、环形燃气道,42、喇叭 筒,43、挡盘锁片,44、进气槽,45、挡盘,46、电磁阀,47、进油管,48、着火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车用液体式燃气与燃油加热器主要包括热交换器、燃烧器和 控制器三大部分。热交换器由内套24、外套21和定位环13组成,内套24和外套21的左端 焊接在定位环13上,右端分别焊有内堵29和外堵28,内、外套之间形成一个空腔35,空腔 35内设有用于加热换热介质的螺旋导流片33,内套内壁面周向焊有若干U型散热片25,外 套21的外壁面下部设有排气口 40和放水螺塞30,上壁面设有进水口 19、出水口 27、放气 螺塞18、水温传感器20和过热传感器26。定位环13固定在燃烧器的连接体12上。燃烧器由燃烧室23、燃气供给装置、燃油供给装置、配风装置、点火装置和连接体12 组成。燃烧室23由定位套14、燃烧筒31和燃烧室小筒34组成,燃烧室小筒34套装在燃烧 筒31内, 一起焊接在定位套14的右端外壁面上,燃烧室小筒31的尾部焊有锥形回流罩32。 定位套14的左端连接在连接体6上,其右端内壁面上焊有锥形导流体本体17,导流体本体 17的锥形壁面上均匀分布有切向进气口 38,切向进气口 38的左端壁面上还设有轴向辅助进 气孔39。导流体本体17上用螺钉连接有导流体上体16,导流体本体17和导流体上体16之 间设有环形燃气道41,导流体上体16上焊有喇叭筒42,喇叭筒42的左端周向均布有进气槽 44,端面盖有挡盘45,挡盘45处设有挡盘锁片43。导流体上体16的喉口处设有若干与环形 燃气道41相通的燃气喷射口 22,导流体上体16上焊有与环形燃气道41相通的燃气管接头 15。燃气供给装置包括燃气截止流量阀2和燃气管9,燃气截止流量阀2连接在燃气管9上, 控制供气与否以及流量大小,燃气管9与燃气管接头15连接。燃油供给装置包括进油管47、 回油管3、转子式燃油泵ll、喷油电磁阀46和喷油嘴37。燃油泵11的出口通过喷油电磁阀 46连接有喷油嘴37,由电磁阀46控制喷油与否。燃油泵11的两侧分别装有与燃油箱相连接 的进油管47和回油管3,与燃油泵11的端盖一体的喷油器座侧面装有喷油电磁阀46,喷油 器座顶部安装有高压点火电极36,点火电极36经高压线与固定在导风罩7外表面上的高压 线圈相接,而高压线圈的低压部分与固定在导风罩7侧面的控制器5相连接,配风装置包括 助燃风扇8和助燃风扇电动机6,风扇电机6安装在压铸成形的连接体12左端,风扇8与电 机6之外套有导风罩7,导风罩7前端进风口装有调风板1。燃油泵11与助燃风扇8共用助 燃风扇电动机6,燃油泵11通过联轴器4与电动机6的电机轴连接。点火装置由高压点火线 圈10和点火电极36组成,点火线圈10固定在导风罩7顶部,通过高压线与点火电极36连 接。控制器5固定在导风罩7的侧面,并分别与点火线圈10、水温传感器20、过热传26、风扇电机6、循环水泵(图中未画出)以及固定在连接体上的着火传感器48等电器部件 连接。本技术的工作过程是整个加热器在车体合适的位置安装好后,将进、出水管,燃油、燃气管以及电缆线连接 好。若燃用气体燃料,则接通相应的电源开关启动加热器,循环水泵(图中未画出)使传热 介质水循环流动。控制器5控制点火电极36以一定频率连续跳火,燃气截止流量阀2打开, 气体燃料由导流体上体16喉口处的喷射口 22喷出,助燃风扇8将空气由导风罩7前端的进 气口抽入经连接体12上的环形进气槽44送入燃烧室23供气。着火后,燃烧器中产生的高温 气体经燃烧筒31尾端折转18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用液体式燃气与燃油加热器,包括热交换器、燃烧器和控制器,其特征是:燃烧器套装在热交换器内,热交换器的开口端连接在燃烧器的连接体一端;热交换器壁面上设有环形空腔,空腔内设有螺旋导流片,热交换器的内壁面上设有散热片,外壁面上设有进水口、放气螺塞、出水口、放水螺塞、水温传感器和过热传感器以及与热交换器内腔连通的排气口,进水口处装有循环水泵;燃烧器包括燃烧室、燃气供给装置、燃油供给装置、配风装置、点火装置和连接体,燃烧室套装在热交换器内,并连接在连接体的一端,配风装置安装在连接体的另一端,燃烧室内设有由导流体本体和导流体上体形成的环形燃气道,导流体上体连接在导流体本体上,导流体本体的壁面上均布有进气口,导流体上体上均布有进气槽和与环形燃气道相通的燃气喷射口,导流体上体与燃气供给装置连接,燃油供给装置包括安装在连接体内的燃油泵和通过喷油电磁阀连接在燃油泵上的喷油嘴,燃油泵端盖上装有点火电极,点火电极与点火装置的点火线圈连接,燃油泵与配风装置共用一个电动机,连接体外壁上安装有着火传感器;各个电器部件均与控制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华永李国祥巩厅房朱贺
申请(专利权)人:毛华永李国祥巩厅房朱贺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8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