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浮法玻璃熔窑的池底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742460 阅读:3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浮法玻璃熔窑的池底结构,其特征是:浮法玻璃熔窑的熔化部热点(1)以后至卡脖入口(K)区间的窑池池底(D)设有逐渐升高的台阶T1、T2、T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逐渐升高的池底结构,使得卡脖前高温成型环流的表面流层(2)的厚度变浅,表面流层(2)中的微气泡浮升过程所需时间也就相应大为缩短,玻璃液的澄清质量也就更佳,澄清效率更高,同时还可适当缩短熔窑的长度,这样相对可降低熔窑的造价,节省熔窑的投资。(*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浮法玻璃熔窑的结构,特别涉及浮法玻璃熔窑的熔化部热点以后至卡脖 入口区间的窑池池底结构。技术背景浮法玻璃熔窑在正常生产时窑池内玻璃液流在纵向温度梯度的作用下形成如图1所示的 纵向对流,窑内温度最高区域称为热点l,热点前环流称之为"投料环流",热点后环流称之 为"成型环流",热点以前液流与热点以后这两股液流的循环方向正好相反,成型环流中的玻 璃液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玻璃成品的品质,成型环流中自冷却部进入熔化部的回流量的大 小也直接影响着熔窑的运行能耗,因该部分回流3进入到熔化部R后又被重新加热后进入到 成型环流的表面流2中。通常生产普通浮法玻璃的熔窑池底D的结构均采用如图1所示的平 底形式,池深约为1.2~1.3m,这种设计虽然结构简单,便于施工安装,但是不利于玻璃液中 的微气泡的最佳澄清和节能降耗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解决原有熔窑池底平底结构存在的玻璃液澄清效率低、能耗高的 缺点,提供的一种逐渐升高的浮法玻璃熔窑的池底结构。 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浮法玻璃熔窑的池底结构,其特征是浮法玻璃熔窑的熔化部热点以后至卡脖入口区间的窑池池底为逐渐升高的倾斜结构。根据上述基本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浮法玻璃熔窑的池底结构,其特征是:浮法玻璃熔窑的熔化部热点(1)以后至卡脖入口(K)区间的窑池池底(D)为逐渐升高的倾斜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寿王宗伟葛承全张冲马立云左泽方张国红徐善兵柳少山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材国际工程有限公司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