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开合车门吊具,特征是在固定框架设有前转轴,
在前转轴上铰接有前转动架,前转动架的底架上设有前车门支托,在前转动
架的底架中段设有前弹性圆柱销,在前转动架的上设有前车门前、后夹具;
在固定框架的中段设有后转轴,在后转轴上铰接有后转动架,后转动架上后
车门支托,在后转动架后弹性圆柱销,在后转动架上设有后车门前、后夹具。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其前转动架和后转动架与固定框架采用转轴铰接,为车门的
装配提供了方便。(*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开合车门吊具,具体的说是车门输送机上的承载 车门的工具,属于输送机
技术介绍
目前, 一般的车门吊具结构是由两个前车门夹具、两个后车门夹具、固 定框架、输送小车组成,前后车门夹具与固定框架是固定连接,车门在车门 夹具上夹紧固定后不能转动,车门外侧被挡住,装配车门外侧零件很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车门吊具的前转动架和后转动架与固定框架可以相对转动、为车门的装配提供方便的可 开合车门吊具。按照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可开合车门吊具,包括在工字钢 轨道下方固定设置的槽钢轨道,工字钢轨道内有走轮,走轮的下端连接有积 放链,槽钢轨道内设有与其滑动连接的输送小车,输送小车的前端通过联系 杆连接有前小车,在积放链上设有向下伸出并与前小车配合的推头,输送小 车的下方连接有固定框架,在固定框架的前端处设有向上伸出的前转轴,在 前转轴上铰接有前转动架,前转动架的底架前后端均设有前车门支托,在前 转动架的底架中段设有前弹性圆柱销,在前转动架的前后侧架上分别设有前 车门前夹具与前车门后夹具;在固定框架的中段设有向上伸出的后转轴,在 后转轴上铰接有后转动架,后转动架的底架前后端均设有后车门支托,在后 转动架的底架中段设有后弹性圆柱销,在后转动架的前后侧架上分别设有后 车门前夹具与后车门后夹具。本技术由于其前转动架和后转动架与固定框架采用转轴铰接,可以 相对转动,为车门的装配提供了方便。附图说明图l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A—A向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右视图。具体实施方式3如图所示本技术的可开合车门吊具主要由积放链l、输送小车2、 工字钢轨道3、槽钢轨道4、固定框架5、前车门前夹具6、前转轴7、前车 门后夹具8、走轮9、推头10、前弹性圆柱销11、前小车12、联系杆13、前 转动架14、后转动架15、前车门支托16、后转轴17、后车门支托18、后弹 性圆柱销19、后车门前夹具20与后车门后夹具21等构成。本技术包括在工字钢轨道3下方固定设置的槽钢轨道4,工字钢轨 道3内有走轮9,走轮9的下端连接有积放链1,槽钢轨道4内设有与其滑动 连接的输送小车2,输送小车2的前端通过联系杆13连接有前小车12,在积 放链1上设有向下伸出并与前小车12配合的推头10,输送小车2的下方连 接有固定框架5,在固定框架5的前端处设有向上伸出的前转轴7,在前转轴 7上铰接有前转动架14,前转动架14的底架前后端均设有前车门支托16, 在前转动架14的底架中段设有前弹性圆柱销11,在前转动架14的前后侧架 上分别设有前车门前夹具6与前车门后夹具8;在固定框架5的中段设有向 上伸出的后转轴17,在后转轴17上铰接有后转动架15,后转动架15的底架 前后端均设有后车门支托18,在后转动架15的底架中段设有后弹性圆柱销 19,在后转动架15的前后侧架上分别设有后车门前夹具20与后车门后夹具 21。积放链l的走轮9在工字钢轨道3上,嵌入积放链1内的推头10带动前 小车12,前小车12通过联系杆13带动输送小车2在槽钢轨道4上滚动,固 定框架5与输送小车2连接,前转动架14上设有前车门前夹具6和前车门后 夹具8,前转动架14通过转轴7与固定框架5活动铰接,后转动架15上设 有后车门前夹具20与后车门后夹具21,后转动架15通过后转轴17与固定 框架5活动铰接,前转动架14和后转动架15上设有车门支托16,前弹性圆 柱销11固定在前转动架14上,后弹性圆柱销19固定在后转动架15上,前 转动架14和后转动架15可以相对固定框架5有0°和60。两种固定位置。当前后车门夹具装夹好车门,与固定框架5成0。固定,由积放链l的推 头10带动前小车12,前小车12通过联系杆13带动输送小车2,使车门吊具 前进,经过不同工位装配车门的各种零部件,需要装配车门外侧的零件时, 将前转动架14绕前转轴7、后转动架15绕后转轴17旋转60。后通过前弹性 圆柱销11、后弹性圆柱销19固定,可以很方便地装配车门外侧的零件。此 可开合车门吊具使车门的装配过程简单,方便,增强了自动化的连续性,提 高了生产效率。权利要求1、一种可开合车门吊具,包括在工字钢轨道(3)下方固定设置的槽钢轨道(4),工字钢轨道(3)内有走轮(9),走轮(9)的下端连接有积放链(1),槽钢轨道(4)内设有与其滑动连接的输送小车(2),输送小车(2)的前端通过联系杆(13)连接有前小车(12),在积放链(1)上设有向下伸出并与前小车(12)配合的推头(10),输送小车(2)的下方连接有固定框架(5),其特征是在固定框架(5)的前端处设有向上伸出的前转轴(7),在前转轴(7)上铰接有前转动架(14),前转动架(14)的底架前后端均设有前车门支托(16),在前转动架(14)的底架中段设有前弹性圆柱销(11),在前转动架(14)的前后侧架上分别设有前车门前夹具(6)与前车门后夹具(8),所述固定框架(5)的中段设有向上伸出的后转轴(17),在后转轴(17)上铰接有后转动架(15)。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开合车门吊具,其特征是所述后转动架(15) 的底架前后端均设有后车门支托(18)。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开合车门吊具,其特征是所述后转动架(15) 的底架中段设有后弹性圆柱销(19)。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开合车门吊具,其特征是所述后转动架(15) 的前后侧架上分别设有后车门前夹具(20)与后车门后夹具(21)。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可开合车门吊具,特征是在固定框架设有前转轴,在前转轴上铰接有前转动架,前转动架的底架上设有前车门支托,在前转动架的底架中段设有前弹性圆柱销,在前转动架的上设有前车门前、后夹具;在固定框架的中段设有后转轴,在后转轴上铰接有后转动架,后转动架上后车门支托,在后转动架后弹性圆柱销,在后转动架上设有后车门前、后夹具。本技术由于其前转动架和后转动架与固定框架采用转轴铰接,为车门的装配提供了方便。文档编号B62D65/18GK201296307SQ20082016049公开日2009年8月26日 申请日期2008年9月22日 优先权日2008年9月22日专利技术者玉 甘, 魏明利 申请人:江苏天奇物流系统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开合车门吊具,包括在工字钢轨道(3)下方固定设置的槽钢轨道(4),工字钢轨道(3)内有走轮(9),走轮(9)的下端连接有积放链(1),槽钢轨道(4)内设有与其滑动连接的输送小车(2),输送小车(2)的前端通过联系杆(13)连接有前小车(12),在积放链(1)上设有向下伸出并与前小车(12)配合的推头(10),输送小车(2)的下方连接有固定框架(5),其特征是:在固定框架(5)的前端处设有向上伸出的前转轴(7),在前转轴(7)上铰接有前转动架(14),前转动架(14)的底架前后端均设有前车门支托(16),在前转动架(14)的底架中段设有前弹性圆柱销(11),在前转动架(14)的前后侧架上分别设有前车门前夹具(6)与前车门后夹具(8),所述固定框架(5)的中段设有向上伸出的后转轴(17),在后转轴(17)上铰接有后转动架(1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明利,甘玉,
申请(专利权)人:魏明利,甘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