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轮拖总装线的卡放式接车下线台板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314121 阅读:2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机械制造领域,涉及用于轮拖总装线的卡放式接车下线台板总成,包括:辅助台板组件、主台板组件、顶升辊轮组件、“π”形限位座组件、凹形限位座组件,其中,所述主台板组件左下端连接两个“π”形限位座组件,且“卡放”在位于主台板组件左下端的两个顶升辊轮组件的辊轮上,右下端连接两个“倒置”凹形限位座组件,且“卡放”在位于主台板组件右下端的两个顶升辊轮组件的辊轮上。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与轮拖总装线中的接车下线设备中的驱动部分、传动部分、控制系统配套使用,可实现其接车台面的“平升平降”或“倾转”,满足轮拖总装线上总装后的轮拖自动随线上台及顺坡下滑下线的需要,且结构新颖,构思合理,实用可靠,易于实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机械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轮拖总装线的卡放式接车下线台板 总成。
技术介绍
轮式拖拉机,简称为轮拖。在我国,轮拖总装线大多采用板式输送链形式,并在其 输送链板上,设置有若干组固定支架,用于支撑若干台处于不同装配过程中的轮式拖拉机。 然而,随着市场的需求变化及技术发展,轮拖的机型品种也在日趋增多,这使得在一条轮拖 总装线上共线完成装配作业,出现困难,其突出的问题是原有与轮拖总装线配套使用的“接 车下线装置”,已不能适应各种机型品种轮拖总装完成后的接车下线需要,并且严重障碍了 生产的正常进行。由图1、图2知,操作输送链电控柜3a,驱动装置3d驱动板式输送链3沿ω方向 运行,可使得待下线的大型轮拖4、小型轮拖5及随后陆续装配完成的各种待下线轮拖,沿 着L方向运行,并通过前固定支架北、后固定支架3c的倾转拨动力,依序将其上轮拖推上 接车下线装置2上,随后,人工将其推下,行至加油加水工位1。在板式输送链3上的边移 动、边装配的各种轮拖,由于机型品种大小不一,轮拖轮胎的最低点至顶面链板的高度值也 不一致。h为接车下线装置高度,Ii1为大型轮拖的轮胎最低点至顶面链板高度,且Ii1 < h ; h2为小型轮拖的轮胎最低点至顶面链板高度,且Ii2 > h,即Ill < h < Iv上述说明大型轮拖4可视为轮拖总装线上所需装配的最大机型轮拖,小型轮拖5 可视为其上所需装配的最小机型轮拖。上述配用“接车下线装置”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点1)由于装置不具备“平升平降”功能,因而,当hi < h时,如将大型轮拖4推上装置,需 增大板式输送链3的驱动力,这样,易使板式输送链3出现过载故障;当Ii2 > h时,如将小 型轮拖5推上装置,由于存有落差,易使得前固定支架3a在沿ω方向转动时,与小型轮拖 的前桥横梁干涉,出现卡蹩故障。2)由于装置不具备“台面倾转”功能,不能使其台面形成下滑坡度,使得其上的轮 拖不能够依其自身重力滚动下滑下线,反而还需人工将其推下,行至加油加水工位1,这样 做,不仅费力费时,而且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其接车下线装置应具备“平升平降”和“台面倾转”的功能, 然而,作为一台可平升、可平降、可倾转的全新接车下线装置来讲,虽然,其组成部分可以包 括驱动部件(如电机)、传动部件(如机械或液压或气动传动)、执行部件和控制系统,但是, 其中的执行部件——接车下线台板总成部件,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关键部件,该部件的 技术方案的可行与否,将直接关系到全新的接车下线装置的功能实现,以及装置全新研究 的成败,为此,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轮拖总装线的卡放式接车下线台板总成,不仅可 使其总成台面依据需要,在外部传递的驱动力作用下,可平升、可平降、可倾转,而且其总成 结构新颖,构思独特,实用可靠,易于制作,便于维护,且具有可推广的价值。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用于轮拖总装线的卡放式接车下线台板总成,包括辅助台板组件、主台板组件、 四个顶升辊轮组件、“ η ”形限位座组件、凹形限位座组件;所述主台板组件的左端设置有 辅助台板组件,且为铰接合页式可转动连接;主台板组件左下端设置连接有两个“ η ”形限 位座组件,右下端设置有两个“倒置”的凹形限位座组件,作为主台板组件7下端的四个支 点;Ll为两个“ π ”形限位座组件支点间的距离尺寸;L2为两个凹形限位座组件间的支点距 离尺寸;L3为“ π ”形限位座组件与凹形限位座组件支点间的距离尺寸;两个“ π ”形限位 座组件,“卡放”在位于主台板组件左下端的两个顶升辊轮组件的辊轮上;两个“倒置”的凹 形限位座组件,“卡放”在位于主台板组件右下端的另外两个顶升辊轮组件的辊轮上。所述的用于轮拖总装线的卡放式接车下线台板总成,所述辅助台板组件,包括三 块支撑垫板、辅助台板台体;其中在辅助台板台体的焊合框架上焊接有圆钢、钢板和两个带 孔的单耳座;两个单耳座可用于与主台板组件实施铰接合页式连接。所述的用于轮拖总装线的卡放式接车下线台板总成,所述主台板组件,包括销 轴、主台板台体和开口销;其中,在主台板台体上设置有两个双耳座、两个前连接板、两个后 连接板和台体面板;位于主台板台体左端的两个双耳座,与前述的两个单耳座一起,通过两 根销轴和两个开口销,将辅助台板台体与主台板台体实施铰接合页式可转动连接;位于主 台板台体左下端设置的两个前连接板,分别用于紧固连接两个“ η ”形限位座组件,形成两 个支点;位于主台板台体右下端设置的两个后连接板,分别用于紧固连接两个凹形限位座 组件,形成另外两个支点;主台板台体还开有一个凹口,凹口长为L4,宽为L5,设置凹口的 目的是为了方便板式输送链上的前固定支架、后固定支架沿着ω方向运行时,顺利通过为主台板台体的高度。所述的用于轮拖总装线的卡放式接车下线台板总成,所述顶升辊轮组件,包括支 承轴、辊轮、支承座、四个连接螺栓、限位螺栓;其中,支承座为一焊合件,其上设置有两块相 互平行的支承座耳板;支承轴穿入支承座耳板的孔内,并将辊轮置于两块支承座耳板的中 间,为防止支承轴脱落,在支承轴的一侧设置有一个限位螺栓;辊轮内孔与支承轴的轴颈为 间隙配合,且应转动灵活;支承座与外部传递动力的传动部件连接,系通过四个连接螺栓予 以实施。所述的用于轮拖总装线的卡放式接车下线台板总成,所述“ π ”形限位座组件,包 括连接螺栓、单边限位座、底板、压座螺栓;其中,八个压座螺栓分别将两个单边限位座紧 固连接在底板上,且两个单边限位座之间的间距尺寸L6大于辊轮的外径Φ尺寸,其单边间 隙控制在2-10mm之间;四个连接螺栓系用于将底板连接紧固到位于主台板台体左下端设 置的两个前连接板上。所述的用于轮拖总装线的卡放式接车下线台板总成,所述凹形限位座组件,包括 凹形限位板、压板螺栓;在凹形限位板上开有一个长凹槽,其凹槽宽度L8大于辊轮的轴向 尺寸L7,单边间隙控制在5-25mm之间;四个压板螺栓系用于将凹形限位板连接紧固到位于 主台板台体右下端设置的两个后连接板上。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可达到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所述卡放式接车下线台板总成,可随同所配用的驱动部件、传动部件和控制 系统一起,依据轮拖总装线接车下线的需要,实现接车台面的“平升平降”或“台面倾转”, 不仅适应不同机型轮拖总装后的自动随线上台需要,无驱动过载或卡蹩现象发生,而且可 使其上的轮拖,在其“台面倾转”的过程中,能够依据自身重力顺坡滚动下滑下线,且无需再 用人工奋力推送下线;2、本专利技术所述卡放式接车下线台板总成,结构新颖,构思独特,其突出点在于在主台 板组件左下端设置有两个“ η ”形限位座组件,右下端设置有两个凹形限位座组件,且“卡 放”在四个顶升辊轮组件的辊轮上,而非采用传统的铰接合页方式联接,实用可靠,易于制 作,便于维护;3、本专利技术所述卡放式接车下线台板总成,结构简单,实用可靠,不仅可解决不同机型轮 拖共线装配时的接车下线难题,而且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具有可推广的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带原接车下线装置的轮拖总装线俯视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视图3为本专利技术卡放式接车下线台板总成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轮拖总装线的卡放式接车下线台板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辅助台板组件(6)、主台板组件(7)、顶升辊轮组件(8)、“π”形限位座组件(9)、凹形限位座组件(10);所述主台板组件(7)的左端设置有辅助台板组件(6),且为铰接合页式可转动连接;主台板组件(7)左下端设置连接有两个“π”形限位座组件(9),右下端设置有两个“倒置”的凹形限位座组件(10),作为主台板组件(7)下端的四个支点;L1为两个“π”形限位座组件(9)支点间的距离尺寸;L2为两个凹形限位座组件(10)间的支点距离尺寸;L3为“π”形限位座组件(9)与凹形限位座组件(10)支点间的距离尺寸;两个“π”形限位座组件(9)“卡放”在位于主台板组件(7)左下端的两个顶升辊轮组件(8)的辊轮(17)上;两个“倒置”的凹形限位座组件(10)“卡放”在位于主台板组件(7)右下端的另外两个顶升辊轮组件(8)的辊轮(17)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华荣李晔辉王智红王建明贾天义周存堂吴志刚王海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