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椅的座椅防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56380 阅读:2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轮椅的座椅防震装置,设立在分别与座椅及轮椅架体固接的内管与外管之间,以便利用该防震装置有效消除座椅的震动力,增加乘坐的平稳性,提升使用者乘坐时的舒适性。防震装置具有一螺杆、一下封盖、一弹性件、一上封盖及一螺帽,螺杆由下而上依序穿设下封盖、弹性件及上封盖,再以螺帽锁设于螺杆上,以组成该防震装置,上封盖与内管的下端固设,下封盖则与外管固接。(*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轮椅,特指一种具有吸震效果的轮椅的座椅防震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习知的轮椅所具设的座椅,皆未设立防震装置,因此,轮椅于行驶中所产生的震动无法消除,造成乘坐在轮椅上的病患者因震动所产生的颠簸而感到极度的不适,尤其是乘坐在轮椅上即表示其身体本身有所不适,加上轮椅行驶时的震动颠簸将更令患者无法舒适乘坐,以至影响病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前述习用轮椅的座椅未设立防震装置,以致于实际使用上,因无法消除座椅的震动力,所造成乘坐不舒适的缺点,提供一种具有防震装置的轮椅座椅,以期能够彻底改善习用轮椅的缺失,令使用者在乘坐时更为舒适。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轮椅的座椅防震装置,设立在分别与座椅及轮椅架体固接的内管与外管之间;外管的上端设有上调整孔,内管上设有一长槽孔,利用一固定销穿设于外管的上调整孔及内管的长槽孔使内、外管组成一体,内管可在长槽孔设立的长度范围内移位,防震装置的一端固接于内管,防震装置的另一端组立于外管。所述轮椅的座椅防震装置,内管的长槽孔中组立有与之形状对应的补强件,穿设外管上调整孔的固定销穿置其中。所述轮椅的座椅防震装置,防震装置具有一螺杆、一下封盖、一弹性件、一上封盖及一螺帽,螺杆由下而上依序穿设下封盖、弹性件及上封盖,再以螺帽锁设于螺杆上,以组成该防震装置,上封盖与内管的下端固设,下封盖则与外管固接。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防震装置设立在分别与座椅及轮椅架体固接的内管与外管之间,能够利用该防震装置有效消除座椅的震动力,增加乘坐的平稳性,提升使用者乘坐时的舒适性。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能够更清楚且完整的揭露,现结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图1本技术的轮椅的整体立体外观示意图。图2本技术的内、外管与防震装置的立体分解图。图3本技术的内、外管与防震装置的组合剖视图。图4本技术的内、外管与防震装置的组合作动图之一。图5本技术的内、外管与防震装置的组合作动图之二。图6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内、外管与防震装置的立体分解图。图7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内、外管与防震装置的组合剖视图。图8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内、外管与防震装置的组合作动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本技术的轮椅是在轮椅架体1上固设一外管2,并在座椅3的底端连设一内管4,且令内管4容置于外管2中,继于内管4与外管2之间设立防震装置5;其中外管2的上端处设有数个上调整孔21,可供固定销22穿设,并在外管2的下端处设有对应各上调整孔21的间距及个数的下调整孔23,再于外管2内部底端处容置一定位件24,且以另一固定销25由下调整孔23穿入并贯穿定位件24,将定位件24的位置固定; 内管4的管壁上设有长槽孔41,于长槽孔41之中套设一对应长槽孔41形状的补强件42,补强件42中则供穿过外管2的上调整孔21的固定销22穿设;防震装置5具有一螺杆51,螺杆51上由下而上依序套设下封盖52、弹性件53及上封盖54,并以螺帽55对应螺设于螺杆51的上端处,使下封盖52、弹性件53及上封盖54组立在一起,同时,下封盖52为与定位件24固设,而上封盖54则与内管4相固接。于实施组立时,请参阅图3所示,令防震装置5下端的下封盖52与外管2内部的定位件24相固设,再使防震装置5的上封盖54与内管4固接,继以固定销22自外管2的上调整孔21穿入,且贯穿位于内管4长槽孔41处的补强件42,使内、外管4、2套接组立在一起,如此,即使座椅3具有防震的功能。当轮椅行驶于路面上并因此产生震动时(请参阅图4),便可藉位于座椅3底端的内管4因与防震装置5的上封盖54组设,而上封盖54压掣弹性件53,使弹性件53吸收震动力,并利用固定销22穿设于外管2的上调整孔21及内管4的补强片42中,使内管4在补强片42本身的通道的设立范围内作上下活动移位。此外,使用者可依据本身需求进行座椅3位置的高低调整,即如图3所示,上、下固定销22、24各插设于外管2位处最上方的上调整孔21及下调整孔23,此一状态为座椅3的最高位置;而如图5所示,上、下固定销22、24则各插设于外管2位置最下方的上调整孔21及下调整孔23,这时的座椅3所处的位置为最低的状态。继请参阅图6,为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其中外管6上端管壁处有数个上调整孔61,并在其下端管壁上设有数个对应上调整孔61的下调整孔62,而上、下固定销63、64则分别贯穿于其中之一的上、下调整孔61、62;内管7穿套于外管6内,内管7中段贯穿设有一长槽孔71,并且一与长槽孔71形状对应的补强件72套置其中,补强件72的底部具有一缺口721,再于内管7的底部固设一定位销73;防震装置8为一弹性件81,弹性件81的一端811勾设在穿置于外管6的上调整孔61及内管7的补强件72的上固定销63处,其另一端812则勾设在固定于内管7下端的定位销73处。于组立时(请参阅图7),令内管7穿置于外管6中,且以上固定销63对应穿过外管6的上调整孔61及内管7的补强件72,将内、外管7、6组立在一起,同时,令弹性件8的一端811在穿过补强件72的缺口721后勾设于前述的固定销63,而其另一端812则勾设于定位在内管7下端的定位销73处。据此,令内管7具有一个可在补强件72本身具有的通道的范围内上、下移位;此外,尚可利用外管6的下固定销64限制内管7下移的最终位置。当座椅3受到震动力时,如图8所示,内管7将在外管6中移位,使位于内管7中的定位销73亦随之位移,并据此拉伸弹性件31,以藉弹性件81吸收震动力,同时利用上固定销63穿设在补强件72之中,以限制内管7在外管6内的移动距离。权利要求1.一种轮椅的座椅防震装置,设立在分别与座椅及轮椅架体固接的内管与外管之间;其特征在于外管的上端设有上调整孔,内管上设有一长槽孔,利用一固定销穿设于外管的上调整孔及内管的长槽孔使内、外管组成一体,内管可在长槽孔设立的长度范围内移位,防震装置的一端固接于内管,防震装置的另一端组立于外管。2.如权利要求1所述轮椅的座椅防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内管的长槽孔中组立有与之形状对应的补强件,穿设外管上调整孔的固定销穿置其中。3.如权利要求1所述轮椅的座椅防震装置,其特征在于防震装置具有一螺杆、一下封盖、一弹性件、一上封盖及一螺帽,螺杆由下而上依序穿设下封盖、弹性件及上封盖,再以螺帽锁设于螺杆上,以组成该防震装置,上封盖与内管的下端固设,下封盖则与外管固接。4.如权利要求2所述轮椅的座椅防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外管下端设有一下调整孔,并在外管内套置一定位件,此定位件利用穿设下调整孔的固定销与外管固定,并以该定位件供防震装置的另一端固接定位。5.如权利要求4所述轮椅的座椅防震装置,其特征在于防震装置具有一螺杆、一下封盖、一弹性件、一上封盖及一螺帽,该螺杆由下而上依序穿设下封盖、弹性件及上封盖,再以螺帽锁设于螺杆上,以组成该防震装置,上封盖与内管的下端固设,下封盖则与外管固接。6.如权利要求1所述轮椅的座椅防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外管下端设有一下调整孔,并在外管内套置一定位件,此定位件利用穿设下调整孔的固定销与外管固定,并以该定位件供防震装置的另一端固接定位。7.如权利要求6所述轮椅的座椅防震装置,其特征在于防震装置具有一螺杆、一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轮椅的座椅防震装置,设立在分别与座椅及轮椅架体固接的内管与外管之间;其特征在于:外管的上端设有上调整孔,内管上设有一长槽孔,利用一固定销穿设于外管的上调整孔及内管的长槽孔使内、外管组成一体,内管可在长槽孔设立的长度范围内移位,防震装置的一端固接于内管,防震装置的另一端组立于外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信泉
申请(专利权)人:成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