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架道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526872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架道路,包括上部结构和立柱。上部结构包括可供行车的桥面和相对于桥面的桥底,立柱包括两排沿桥面行车方向分布的桥墩。还包括一双层公交车道,双层公交车道设于两排桥墩之间,双层公交车道垂直向上下两层设置,双层公交车道包括第一层车道和第二层车道。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高架道路不仅仅具有桥面可供车辆行驶,其桥底的公交车道还可行驶公交车辆。并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高架道路在额外提供可供公交车辆运行的公交车道后并未增加占用任何道路资源,节约了资源,提高了原占用道路资源的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道路,尤其涉及一种高架道路。技术背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的发展,城市交通量激增,城市交通拥挤现象越来越 严重。为了缓解交通拥挤问题,许多城市纷纷在作为城市客运重要走廊的交通干道上建高 架道路,以增加道路通行容量。高架道路架设后,从某种程度上缓解了交通拥挤的压力。但 一般的高架道路仅仅是提供一条更加快捷的道路来增加通行容量,并没有实现道路资源利 用率的提高。同时高架道路下的空间一般只用作绿化或停车,对道路资源造成了一定的浪 费。另一方面,城市公共交通工具因其载量大,运送效率高,能源消耗低,相对污染小 和运输成本低等优点,而逐渐发展成为城市交通的发展方向。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高效利用高架道路所占用的道路资源建 设公共交通的技术方案,以缓解目前交通日益拥挤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充分利用所 占用的道路资源建设公共交通的高架道路。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架道路,包括上部结构和立柱。所述上部结 构包括可供行车的桥面和相对于桥面的桥底,所述立柱包括两排沿桥面行车方向分布的桥 墩。除此之外,专利技术还包括一双层公交车道。所述双层公交车道设于所述两排桥墩之间,所 述双层公交车道垂直向上下两层设置,所述双层公交车道包括第一层车道和第二层车道。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层车道为轨道。优选的,第二层车道为轨道。优选的,所述双 层公交车道设于所述两排桥墩之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层车道设于所述桥底,所述第二层车道设于所述两排桥墩之 间的地面。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层车道和所述第二层车道的行车方向相反。进一步的,所述双层公交车道设有起始站和终点站,所述起始站和/或终点站设 置有升降装置。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层车道和第二层车道与水平面平行。进一步的,其中还包括一双层公交站台,所述双层公交站台包括第一层站台和第 二层站台,所述第一层站台与在第一层车道上行驶的公交车辆互相衔接,第二层站台与第 二层车道上行驶的公交车辆互相衔接。进一步的,所述双层公交站台还包括一人行天桥,所述人行天桥连接所述第一层 站台和第二层站台,并跨越机动车道后连接路侧人行道。由于高架道路具有一定的高度,其上部结构的桥底与地面之间会形成一个垂直空间。该空间如果未被有效利用,将会形成浪费。本专利技术的高架道路在其下的空间中设置了 一双层公交车道,公交车辆可在该双层公交车道上运行。本专利技术在平面上仅占用高架道路的中央分隔带空间,不占用社会车道,满足道路 资源对社会车辆的最大供给,同时也减少社会车辆对公交专用道的影响;在垂直空间上设 置分层公交车辆双向通行,有效利用高架道路的净空高度,最大限度地利用了道路空间资 源。在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中,本专利技术的高架道路包括桥面,桥底,两排桥墩,升降 装置,第一层车道和第二层车道。第一层车道为设于桥底的轨道,第二层车道设于两排桥墩 之间的地面。第一层车道和第二层车道的行车方向相反,并与水平面平行。升降装置设置 于双层公交车道的起始站和终点站。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本专利技术还包括一双层公交站台和一人行天桥。 第一层站台与在第一层车道上行驶的公交车辆互相衔接,第二层站台与第二层车道上行驶 的公交车辆互相衔接。人行天桥连接所第一层站台和第二层站台,并可跨越机动车道后连 接路侧人行道。本专利技术的高架道路在其下的空间中设置了一双层公交车道,最大效率的利用了高 架道路所占空间。利用本专利技术的高架道路,不仅其桥面可供一般车辆行驶,其下部空间的公 交车道还可供公交车辆运行。并且本专利技术的高架道路在额外提供可供公交车辆运行的公交 车道后并未增加占用任何道路资源,节约了资源,提高了原占用道路资源的利用率。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 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充分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高架道路所处交叉口的交通相位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的高架道路包括上部架 构1,桥面10,桥底11,两排桥墩2,第一层车道3和第二层车道4。另如图1中所示,其中 所示5为地面,所示9为公交车辆。如图1所示,高架道路的上部结构1的桥底11与地面 5及两排桥墩2之间形成了一个空间,本专利技术的双层公交车道即利用此空间设置,包括上下 两层垂直向设置的第一层车道3和第二层车道4。另如图2所示,该双层公交车道设于两排 桥墩2之间。由于高架道路具有一定的高度,高架道路的上部结构与地面及两排桥墩之间会形 成一个空间。本专利技术的高架道路充分利用了该空间,设置了一双层公交车道。由此本专利技术 的高架道路不仅仅具有桥面可供车辆行驶,其桥底的公交车道还可行驶公交车辆。并且本 专利技术的高架道路在额外提供可供公交车辆运行的公交车道后并未增加占用任何道路资源, 节约了资源,提高了原占用道路资源的利用率。另如图1中所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的第一层车道3设于桥底11上,第二层 车道4设于高架道路下的地面5上。由于本实施例的第一层车道供公交车辆悬挂行驶,因 此第一层车道3为轨道,在其上行驶的车辆9为专用有轨车辆,通过轨道装置悬挂行驶。第 一层车道和第二层车道与水平面平行,并且行车方向相反。在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本发 明还包括一升降装置(图中未示出),升降装置设置于双层公交车道的起始站和终点站。利 用该不同行车方向的双层公交车道和升降装置将有利于公交车辆的循环运行。如图3所示的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还包括一双层公交站台和一人行天 桥。双层公交站台包括第一层站台6和第二层站台7,第一层站台6与在第一层车道3上行 驶的公交车辆互相衔接,第二层站台7与第二层车道4上行驶的公交车辆互相衔接。人行 天桥8连接所第一层站台和第二层站台,并可跨越机动车道后连接路侧人行道。由于本专利技术中设置了双层公交车道,双层站台能够方便乘客上下车。本专利技术优选 的双层站台包括第一层站台和第二层站台。如图3所示,当乘客从在第一层车道3上行驶 的车辆中进出时,可利用第一层站台6;当乘客从在第二层车道4上行驶的车辆中进出时, 可利用第二层站台7。同时人行天桥8能够方便乘客在第一和第二层站台之间换乘。如图4所示,在本专利技术的高架道路20的交叉口,可实施专用相位通行本专利技术的公 交车道上行驶的公交车辆,或采用公交车辆与同向的社会车辆处于1个信号相位内通行。 在禁止专用公交车辆通行的相位里,放行与之行驶交叉的车辆。以上详细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无需创 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
中技术人员 依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 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高架道路,包括上部结构和立柱,所述上部结构包括可供行车的桥面和相对于 桥面的桥底,所述立柱包括两排沿桥面行车方向分布的桥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双层公 交车道,所述双层公交车道设于所述两排桥墩之间,所述双层公交车道垂直向上下两层设 置,所述双层公交车道包括第一层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架道路,包括上部结构和立柱,所述上部结构包括可供行车的桥面和相对于桥面的桥底,所述立柱包括两排沿桥面行车方向分布的桥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双层公交车道,所述双层公交车道设于所述两排桥墩之间,所述双层公交车道垂直向上下两层设置,所述双层公交车道包括第一层车道和第二层车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磊徐一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