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饰膜壳射出成形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523852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提供一种内饰膜壳射出成形机,包括:一机座;一输送装置,设于该机座上,该输送装置包括有一输送件,该输送件上设有至少一下模具;一成形装置,设于该机座上,该成形装置包括有一成形机,该成形机位于该下模具的上方,该成形机设有一成形上模具;一射出装置,设于该机座上,该射出装置包括有一射出机,该射出机位于该下模具的上方,该射出机设有一射出上模具,该输送件将该下模具完成成形作业后送至该射出装置进行射出操作;如此能达到简易、快速地进行内饰膜壳的制造,并得以积极缩短作业时间、增加量产,进而提高其生产效率及制造经济效益。(*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于一种薄膜射出成形机,尤指一种进行具膜内装饰的膜壳的制造, 并具有能使薄膜成形作业时间縮短、产量增加及具有经济效益的内饰膜壳射出成形机
技术介绍
按现有3C产品,例如笔记形计算机壳体、手机外壳或其它各种高中面板等,常使 用到各种形状的膜壳,此种膜壳的制造是将薄膜置于薄膜高压成形机内施予加热、抽真 空、高压等步骤加以成形,而薄膜成形后需再进行射出操作,即射出塑料结合该成形薄 膜,以增强其结构强度,由于薄膜所成形的膜壳具有极好的亮度、光滑度,是目前业界 主要的产品制造方式。只是这种制造方式,当薄膜成形后需自成形机模具内取出再置入 射出成形机模具内予以射出塑料形成膜壳,由于成形完成的薄膜与模具间的精密关系位 置已异动,致使射出成形后的膜壳边缘或棱角常有衔接不良或贴合欠佳的瑕疵品发生, 甚至造成不良品。又,前述成形完成的薄膜与模具间的精密关系位置的对正作业颇费时 间,对良率生产量的提高遭遇难以突破的瓶颈。再者,由于产品营销设计上的需求,此 类3C产品常于壳体表面另行设置或再予印刷所需的图案、标示或文字等,来进行产品 的美饰或表彰,但所设置或印刷的图案、标示、文字常随着使用时间而逐渐模糊或消失, 不但丧失原有的美饰、表彰效果,也造成产品外观上的缺失,实有加以改进的必要。因 此,如何针对现有膜壳、生产方式及设备的缺失问题加以改进,并提供一种经济可行的 技术方案及机具设备,诚是业界应加以探究、突破的重点方向。鉴于现有膜壳使用上、生产制造上的缺失问题及其制造设备设计上未臻理想的事 实,专利技术人基于多年从事此业研发设计的经验,着手研发其解决方案,希望能开发出一 种更具制造经济效益及产品竞争力的内饰膜壳射出成形机,以促进此业的发展,遂经多 时的构思而有本技术的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饰膜壳射出成形机,其能简易、快速地进行薄 膜的成形及射出操作,而得以积极縮短作业时间、增加量产,进而提高其生产效率及 制造经济效益。本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饰膜壳射出成形机,其能使薄膜在模具内的 一次完成制作,避免薄膜成形后再予取置或移动的操作,使内饰膜壳的成形及射出作业 能在同一模具内进行完成,以确保其制作精密度,进而能精简作业制程及大为提高其质 量、良率。本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饰膜壳射出成形机,其能使成形、射出后的 膜壳具有膜内饰功能,而能不受使用时间的损耗,进而积极提高其产质量感。本技术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及功效,其所实行的技术手段包括 一机座; 一输 送装置,设于该机座上,该输送装置包括有一输送件,该输送件上设有至少一下模具; 一成形装置,设于该机座上,该成形装置包括有一成形机,该成形机位于该下模具的上 方,该成形机设有一成形上模具; 一射出装置,设于该机座上,该射出装置包括有一射 出机,该射出机位于该下模具的上方,该射出机设有一射出上模具,藉该输送件将该下 模具完成成形作业后送至该射出装置进行射出操作。该输送件设有二呈对应设置的下模具。该二下模具为相同的模具,该下模具设有模槽。该成形机为一高压薄膜成形机。该成形机藉两侧的支撑轴所支撑而位于该下模具的上方,并藉该支撑轴的导引而进 行上、下的运作。该射出机为一立式射出机,该射出机藉数个支撑轴所支撑而位于该下模具的上方。 该成形包括一机械手臂,该机械手臂设于该机座的一侧,该机械手臂前端相对该射 出下模具方向、位置设有一取件部。该输送件设有三呈相同角度设置的下模具,该三下模具是对应该成形装置、该射出 装置及一裁切装置,该裁切装置是用以进行切边料的操作。 该输送件为一转盘。 该输送件为一输送带。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特征及其它功效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图示详细说 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2为本技术的另一角度方向结构示意图3为本技术的上视示意图4为本技术的局部侧视示意图5为本技术输送装置结构示意图6为本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7为本技术操作示意图一;图8为本技术操作示意图二;图9为本技术下模具设置示意图一;图10为本技术下模具设置示意图二。具体实施方式请阅图1一4,本技术内饰膜壳射出成形机包括有一机座IO、输送装置20、成 形装置30、射出装置40及机械手臂50;该机座IO用以提供机具设置、操作空间及装 设动力系统(未图标),其设有一操作基台11及各式操作按键12;该输送装置20设于该 机座10的操作基台11上,该输送装置20包括有一输送件21,该输送件21在本实施例 中为一圆形盘体(或其它形状的盘体),并受该机座10的动力轴13所传动而间歇旋转, 请一并参阅图5,该输送件21于两对应侧分别设有一下模具22、 23,该下模具22、 23 通常为相同的模具,其具有所需形状设计的模槽221、 231。再者,该输送件21的输送下模具22、 23为其它方式实施,例如,该输送件21为 一输送带构成,同样达移送该下模具22、 23的功能。该成形装置30设于该机座10的操作基台11上,该成形装置30包括有一成形机31 , 该成形机31为一高压薄膜成形机,其藉两侧的支撑轴32所支撑而导引以进行上、下的 运作,即相对位于该下模具22的上方(依图1所示位置),藉该支撑轴32的连动(或其它 连动方式)而相对该下模具22进行下降靠合及上升分离的操作,该成形机31的下方设 有一加热系统33及成形上模具34,其中该加热系统33是用以提供成形所需的热源,该成形上模具34对应该下模具22(23)以进行薄膜高压成形的操作。该射出装置40设于该机座10的操作基台11上,请一并参阅图6,该射出装置40 包括有一射出机41,该射出机41为一立式射出机,其藉二支撑轴42、 一支撑轴43所 撑起而相对位于该下模具23的上方(依图1所示位置),其中该支撑轴43与该动力轴13 呈同一中心位置的穿套设置,该射出机41藉该支撑轴42、 43的连动(或其它连动方式) 而相对该下模具23进行下降靠合及上升分离的操作;该射出机41的下方设有一射出上 模具44,该射出上模具44对应该下模具22(23)以进行射出成形的操作。该机械手臂50设于该机座10的一侧,该机械手臂50前端相对该射出上模具44方 向、位置设有一取件部51,用以对最终产品的取件及运送置于适当的产品集结处。请参阅图7、图8,本技术内饰膜壳射出成形机操作时,先将一薄膜(未图示) 置于该下模具22上,该薄膜利用薄膜输送机或其它方式置于该下模具22上,藉该薄膜 适当的柔软性而略贴附覆盖于该下模具22上,继启动该成形装置30使该成形机31下 降,并使该成形上模具34靠合该薄膜及下模具22,此时该加热系统33将对该薄膜进行 加热,并藉该成形装置30继施予高压成形的操作,使该薄膜成形为预定的形状。当该薄膜成形后,该成形机31将上升离开该成形薄膜及下模具22;继启动该输送 装置20使该输送件21旋转180度,由于该下模具22、 23相互呈对称的设置,将使该 下模具22旋转至位于该射出机41的下方,而该下模具23则旋转至位于该成形机31的 下方;而位于该射出机41的下方的成形薄膜继施予射出操作,即藉该射出上模具44与 下模具22的靠合而使该射出机41对该成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饰膜壳射出成形机,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机座; 一输送装置,设于该机座上,该输送装置包括有一输送件,该输送件上设有至少一下模具; 一成形装置,设于该机座上,该成形装置包括有一成形机,该成形机位于该下模具的上方,该成 形机设有一成形上模具; 一射出装置,设于该机座上,该射出装置包括有一射出机,该射出机位于该下模具的上方,该射出机设有一射出上模具; 藉该输送件将该下模具完成成形作业后送至该射出装置进行射出操作。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贵戊
申请(专利权)人:鑫望企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