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有机化学和药物化学领域,具体涉及新型双芳基叔胺唑类化合物及其 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本专利技术涉及新型双芳基叔胺唑类化合物及其在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的制 备、生物活性。本专利技术还涉及新型双芳基叔胺唑类化合物的医药用途。
技术介绍
微生物如真菌、细菌感染所引起的病变是一类常见且多发的疾病,其对人类生命 危害很大。近几十年来广泛应用广谱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抗肿瘤药物等又加剧了真 菌或细菌病的蔓延,尤其是深部真菌、细菌感染已成为癌症病人、AIDS病人及免疫丧失病人 死亡的因素之一。肿瘤也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症,尤其是恶性肿瘤,日趋严重,人类因恶性肿 瘤而引起的死亡率急剧增加,是世界公认的对人类健康危害最严重的疾病之一。目前肿瘤 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药物治疗等,但很大程度上仍以药物治疗为主。唑类化合物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氮芳杂环化合物,广泛出现在各类已应用于临床的 药物中。唑类化合物显示出多样的药理活性,如抗癌、抗菌、抗真菌、抗病毒、抗寄生虫、抗碳 酸酐酶、抗HIV、抗环氧化酶、拮抗组胺受体等。唑类化合物广泛用于医药领域是由于这类杂 环结构含N杂原 ...
【技术保护点】
下述通式(Ⅰ)和通式(Ⅱ)化合物及药学领域可接受的盐: ***式中Im和Im↑[1]分别为唑类基团;Ar↑[1]和Ar↑[2]是芳基及其取代芳基; X是氯原子、溴原子;盐为盐酸盐、硝酸盐、醋酸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成合,张文泰,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