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内部件附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464100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车内部件附接结构(8)包括前主体内部区段(5)和增强面板(6)。前主体内部区段(5)包括固定在车辆一侧上的第二壁(17),以及通过弯曲第二壁(17)一体形成的附接部分(18)。增强面板(6)在附接部分(18)附近固定在第二壁(17)的一个表面上,并且固定为与这个表面相表面接触。附接部分(18)包括刮水器电机单元紧固的附接表面(22)。附接表面(22)根据刮水器电机单元的紧固方向以预定的角度相对于第二壁(17)倾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能附接至主体面板的车内部件的附接结构。
技术介绍
公知的是,增强面板比如后挡板接合至并且布置于用于车内部件 (比如要附接至主体面板的刮水器电机)的附接结构中的主体面板的 后表面上,以便提供车内部件至主体面板的支撑强度。车内部件至主 体面板的附接在其中主体面板夹在车内部件的附接部分和增强面板之 间的状态下通过将紧固元件(比如螺栓)穿过车内部件、主体面板以 及增强元件来实现。.专利文献h JP-A 2000-233720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在上面给出的车内部件附接结构之下,如果障碍物(比如 主体面板或类似物)在相反的穿过方向上放置在紧固元件的延长线以 外,将紧固工具设置在紧固元件上可能是困难的。可能会存在其中车 内部件至主体面板的附接操作变得很复杂的情况。这个不方便能通过仅设置主体面板的附接部分(下文称为附接部 分)来避免,车内部件能借助于所述附接部分以紧固工具能设置的角 度紧固和固定。然而,如果附接部分形成为相对于外周边区域(下文 称为一般部分)倾斜,那么布置于附接部分的后表面和一般部分处的 增强面板必须以相应的形状形成。这种增强面板容易形成具有不平表 面的复杂形状,这种形状在一些情况下会引起制造增强元件所需成本 的增加。此外,孔径可形成于车内部件将紧固并且固定于此的主体面板的一部分中以便将具有不平表面的增强元件附接至孔径。然而,因为如 果孔径形成于主体面板中则会增加处理,比如闭合形成于主体面板和 增强面板之间的缝隙的防水处理,这导致车内部件附接的可操作性降 低。此外,这会导致有害的结果,比如雨水进入车辆内部。因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用于车内部件的附接结构,其允许在 没有降低支撑强度之下以优选的角度附接至主体面板。解决问题的手段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内部件附接结构(其应当实现上面给出的目的) 包括主体面板和增强面板。主体面板包括固定至车辆侧上的一般部分 以及通过弯曲一般部分一体形成的附接部分。增强面板在附接部分附 近布置于一般部分的一侧上,并且固定为与该侧相表面接触。附接部 分包括车内部件紧固并且固定至此的附接表面。附接表面根据车内部 件的紧固方向以预定的角度相对于一般部分倾斜。在上面给出的结构之下,通过弯曲一般部分一体形成的附接部分 设置至主体面板,并且车内部件能紧固并且固定至此的附接表面设置 在附接部分上。增强面板布置于附接部分附近,并且固定为与一般部 分的侧面相表面接触。附接部分根据车内部件的紧固方向以预定的角 度相对于一般部分倾斜。也就是,由于增强面板布置于与车内部件紧 固并且固定至此的附接部分附近的一般部分相接触的状态中,所以这 个增强面板能增强车内部件的支撑强度。因此,在附接部分的侧面上 没有布置增强板之下,这允许用于主体面板的车内部件的支撑强度的 提咼。此外,由于增强元件布置于没有干涉附接部分的位置(一般部分) 中,所以附接部分的形状不会受到增强面板的影响。因此,由于能适 当地形成用于主体面板的附接表面的梯度角,所以车内部件能以预期 的角度附接至主体面板。此外,由于增强面板沿着一般部分能是大致 平面形状的,所以能抑制制造增强元件所需成本的增加。替代地,主体面板可包括在附接部分附近形成于一般部分的预定 位置处并且车内部件的一部分由此穿过的孔,并且增强面板可布置于 所述孔的周围。在上面给出的结构之下,增强面板布置于孔周围的位置中并且在 附接部分附近。也就是,由于每个附接部分以及主体面板的孔的外周 边由增强面板增强,所以用于主体面板的车内部件的支撑强度可充分 地确保,甚至在孔形成于主体面板中时。因此,在没有降低用于主体 面板的车内部件的支撑强度之下,车内部件的一部分可经由孔定位。此外,多个附接部分可设置在主体面板,并且在多个附接部分的 两个邻近附接部分之间延伸的每个延伸部分可设置至增强面板。在上述结构中,增强面板的每个延伸部分布置于多个附接部分的 两个相邻附接部分之间。因此,车内部件可更有利地附接至主体面板, 因为多个附接部分分别由延伸部分增强。本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车内部件可在没有降低车内部件的支撑强度之下由 简单的结构以一角度附接至主体面板。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的透视图; 图2是从图1的线II-II看到的横截面;图3是在从车辆内部看时增强元件固定至此的内部面板的主要部 分的放大透视图4是从图3的线IV-IV看到的横截面;并且 图5是从图3的线V-V看到的横截面。 附图标记描述 1:车辆5:前主体内部区段(主体面板) 6:增强面板7:刮水器电机单元(车内部件) 8:车内部件的附接结构 17:第二壁(一般部分) 18:附接部分 19:孑L22:附接表面 27:延伸部分31:主体(车内部件的一部分) 具体实施例方式现在基于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图l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的透视图。图2是从图1的线II-II看到的横截面。图3是在从车辆内部看时增强元件固定至此的内部面板的主要部分的放大透视图。图4是从图3的线IV-IV看到的横截面。图5是从图3的线V-V 看到的横截面。注意到图中的"前"表示车辆前面,并且"上"表示 车辆顶部。如图1和2所示,根据这个实施例的车辆1是驾驶室在发动机上 部的卡车,其驾驶室2中的驾驶员座位(从图中省略)的位置通常在 发动机(从图中省略)的前面。其包括作为驾驶室2前面部分中的外 壳板部件的前主体外部区段3、大致矩形的前面板4、布置为在前主体 外部区段3的车辆宽度方向上面向内的前主体内部区段(主体面板)5、 具有预定厚度的增强面板6,以及刮水器电机单元(车内部件)7。在 这个实施例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内部件附接结构8由前主体内部区段 5和增强面板6构成。前主体外部区段3邻近地布置于前窗玻璃9的下侧,并且包括前 壁11、孔径12、上壁13、顶部凸缘14以及侧端凸缘(从图中省略)。前壁11以朝着车辆前面逐渐弯曲的弯曲形状几乎垂直地布置。孔 径12在前壁11的预定位置沿着车辆宽度形成为大致矩形。上壁13从 前壁11的顶部朝着车辆后面弯曲并且延伸。顶部凸缘14从上壁13的 顶部朝着车辆上侧弯曲并且延伸。侧端凸缘在车辆宽度方向设置在前 壁11的任一端上。前窗玻璃9布置于顶部凸缘14的前面,并且密封元件10沿着车 辆宽度方向应用于在顶部凸缘14和前窗玻璃9之间形成的间隙中。前面板4设置为可从前主体外部区段3移除,并且在其附接至前 主体外部区段3时从前面覆盖孔径12。注意到前面板4不限于被设置为可从前主体外部区段3移除,并且能设置为可闭合。如图2至5所示,前主体内部区段5包括第一壁16、第二壁(一 般部分)17、附接部分18、孔19、上壁20、顶部凸缘21以及侧端凸 缘(从图中省略)。第一壁16大约是平板形的并且几乎垂直地布置。第二壁17在第 一壁16的顶部弯曲并且然后朝着车辆后部倾斜地延伸。多个附接部分 18形成于第二壁17上的预定位置(在这个实施例中是四个位置)处, 将托架32固定至稍后描述的刮水器电机单元7。孔19形成于第二壁 17的多个附接部分18附近,并且成形为允许稍后描述的刮水器电机 单元7的主体(车内部件的一部分)31穿过。上壁20从第二壁17的 顶部朝着车辆前面弯曲并且延伸。上部凸缘21从上壁20的前端朝着 车辆上侧弯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内部件附接结构,其包括: 主体面板,其包括固定在车辆侧上的一般部分以及通过弯曲所述一般部分一体形成的附接部分;以及 增强面板,其在附接部分附近布置于所述一般部分的一侧上,并且固定为与该侧相表面接触,其中 所述附接部分 包括车内部件紧固并且固定至此的附接表面,并且 所述附接表面根据车内部件的紧固方向以预定的角度相对于所述一般部分倾斜。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丸山一彦
申请(专利权)人:五十铃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