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置有油分离器的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447038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内置有油分离器的压缩机是内置有离心分离方式的油分离器 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通过构成压缩机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对接结 构,使所述油分离器形成在所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之间。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内 置有油分离器的压缩机中,通过简化油分离部的结构,可提高生产效率、 降低成本,而且可确保排出端口位置的设计自由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内置有油分离器的压縮机,尤其涉及一种能简化油分离器 内置机构、减少零件个数、使装配容易、降低成本等的内置有油分离器的压縮 机。
技术介绍
以往,例如作为装入车用空调装置的制冷系统中的压縮机,已知有一种将 离心分离方式的油分离器内置在压縮机内的内置有油分离器的压縮机(例如专利文献l)。在以往的内置有油分离器的压縮机中,例如像图6所示的包括由 定涡盘101和动涡盘102构成的压縮机构103的祸旋式压縮机的例子那样,经 压縮机构103压縮后的气体(例如制冷剂气体)通过排出孔104导入排出室105 内,在形成排出室105的后壳106内装入有离心分离方式的油分离器107。在 这样的油分离器107中,采用如下结构在后壳106内设置筒状的缸(油分离 室108)作为油分离部,在其轴上插入或压入分离管109,并利用开口环110 来固定或卡扣上端侧。油分离部仅设置在后壳106上,由于油分离部通过机械 加工形成,因此为了保持内部的压力需要密封螺栓111。而与压縮机外部(外 部配管)连接的排出端口 112与分离管109的上部和密封螺栓111的下端之间 的空间连通。经压缩机构103压縮后的气体经由定涡盘的排出端口孔104向排出室105 排出,排出室105内的含有油的气体经由连通孔113导入油分离室108内。导 入后的气体绕分离管109周围旋转,利用离心力使气体和油分离。分离后的气 体经过分离管109内从排出端口 112排出,被离心力分离出的油经由下部孔114 (油返回孔)存积到下方的储油室115内。存积在储油室115内的油经由节流 孔116返回吸入室117。4专利文献l:日本专利特开平11一93880号公报但是,上述以往的油分离器的结构中存在以下的问题。油分离室108 (缸部)、下部孔114 (油返回孔)、分离管109的插入部 或压入部、密封螺栓lll用的螺纹部等全部需要用机械加工形成,机械加工部 分多,因此生产效率低、成本高。由于需要分离管109、密封螺栓lll等部件,因此油分离室108的全长较 长,该部位的加工性差。而且,由于油分离室108 (缸部)为圆筒形状,因而 设置油分离部的空间受到限制,而且壳体全长也增加。因此,生产效率低,而 且结构布置的自由度小。另外,由于需要分离管109、开口环IIO、密封螺栓lll等零件,零件个 数多,因此装配所需的时间长。另外,在分离管109的压入工序和密封螺栓111 的紧固工序中容易发生问题。因此,存在生产效率低、且制造、装配两方面成 本高的问题。此外,经油分离后的压缩气体从与密封螺栓111的下端和分离管109的上 端之间的空间连通的排出端口 112朝压縮机外流出,由于对分离机构部的布置 来说没有自由度,因此排出端口 112的位置也受到限制。因而存在排出端口 112 的位置布置的自由度小、压縮机本身的设计以及与外部的连接结构受到限制的 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简化油分离部的结构、提 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而且可确保排出端口位置的设计自由度的内置有油分 离器的压縮机。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内置有油分离器的压縮机是内置有离心 分离方式的油分离器的压縮机,其特征在于,通过构成压縮机的第一部件和第 二部件的对接结构,使上述油分离器形成在上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之间。具体而言,例如,上述油分离器至少包括利用离心力对从排出室导入的含有油的气体的油成分和气体成分进行分离的分离室;该分离室与排出室之间 的连通孔;以及下部孔,在分离室分离出的油经由上述下部孔向位于分离室下 方的储油室导出,这些部位通过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的对接结构形成在该第一 部件与第二部件之间。艮P,油分离机构的缸部(分离室)、连通孔、下部孔部利用将构成压縮机 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进行组合的对接结构来形成,因而这些部位不需要机械 加工就可形成,可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而且能降低成本。由于可废除以往结 构中的分离管,还可废除其固定机构或卡扣机构、甚至密封螺栓,因此可简化 分离机构整体的结构,大幅度减少零件个数,从而还能縮短装配时间,使装配 容易,并降低成本。另外,通过废除密封螺栓等,可縮短油分离部的全长,实 现小型化,进而可实现压縮机整体的小型化。在本专利技术中,在与压縮机外部连接的排出端口与上述油分离器之间设有气 体通路,该气体通路也可采用通过上述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的对接结构而形成 在该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之间的结构。最好使排出端口与上述气体通路连通, 由此可使与油分离后的气体从排出端口顺利地向外部流出。在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内置有油分离器的压縮机中,油分离器基本上构成为离心 分离方式的油分离器,但由于零件个数少、没有机械加工部分,因而能确保上 述分离室在形状方面具有很高的设计自由度。因此,该分离室既可与以往相同 地形成为母线部直线状延伸的圆筒形状,也可形成为母线部弯曲的圆筒形状 (整体为圈形的(形成圈形的一部分的形状的)分离室)。尤其是通过使该分 离室形成为具有曲率的圆筒形状(圈形)等,可大幅度增大布置的自由度,使 压縮机整体紧凑。另外,至于上述圆筒形状的横截面形状,最好实际上是完整的圆形,但出 于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对接结构的构成,在圆筒形状的内表面上也可存在一 定程度的台阶,或在形成圆筒形状内表面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圆筒形状横 截面上的圆弧之间存在曲率差异。在形成圆筒形状内表面时,在第一部件与第 二部件之间也可存在内表面的周长差异。此外,形成圆筒形状内表面的第一部 件和第二部件的圆筒形状横截面上的圆弧状槽的深度之间也可存在差异。另外,为了避免因废除了分离管而带来分离能力下降的情况,针对以往的 结构,改变从连通孔排向油分离室的压縮气体的排出方向,就完全能实现与以 往同等程度的分离能力。例如,通过使上述连通孔朝分离室的开口方向朝向上 述储油室侧,可使分离用的离心力有效地作用于油,将油高效地朝储油室侧分 离。可设置多个上述朝向分离室的连通孔。在设置多个连通孔时,可采用使多 个连通孔朝分离室的开口方向朝向相同方向的结构。这样,即使朝油分离室排 出的气体量较多时,也可使经由各连通孔的气体排出分别最佳化,可高效地将 分离出的油导向储油室。另外,多个连通孔各自朝分离室的开口方向可变的结 构也可作为较佳的形态采用。这样,朝油分离室排出的气体的方向可针对每个 连通孔改变角度,可实现与油分离室形状等对应的气体排出,可实现高效的分 离,高效地将分离出的油导向储油室。另外,也可采用在上述气体通路内设有台阶部或堰部的结构。这样,通过 改进分离室与排出端口之间的气体通路形状,可减少油从排出端口的流出。此外,也可采用在上述分离室与上述排出端口之间形成有第二排出室(上 述排出室以外的、排出端口稍前的室)的结构。在这样的结构中,只要使第二 排出室与排出端口连通即可,通过适当设定第二排出室的形成范围及其形状, 可大幅度提高排出端口设置位置的自由度。这样的本专利技术的油分离器内置结构实际上可适用于所有类型的压縮机,但 特别适用于涡旋式压缩机。在涡旋式压縮机时,例如,上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 件中的一方是定涡盘组成部件,另一方是压縮机的壳体。专利技术效果这样,根据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内置有油分离器的压縮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置有油分离器的压缩机,内置有离心分离方式的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通过构成压缩机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对接结构,使所述油分离器形成在所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06.9.27 JP 262591/20061.一种内置有油分离器的压缩机,内置有离心分离方式的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通过构成压缩机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对接结构,使所述油分离器形成在所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之间。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内置有油分离器的压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 油分离器至少包括利用离心力对从排出室导入的含有油的气体的油成分 和气体成分进行分离的分离室;该分离室与排出室之间的连通孔;以及下 部孔,在分离室分离出的油经由所述下部孔向位于分离室下方的储油室导 出。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内置有油分离器的压縮机,其特征在于,在与 压縮机外部连接的排出端口与所述油分离器之间设有气体通路,该气体通 路也通过所述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的对接结构而形成在该第一部件和第二 部件之间。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置有油分离器的压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 分离室形成为母线部直线状延伸的圆筒形状。5.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野村立起
申请(专利权)人:三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