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439560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特别是用于发动机的、具有致动装置(10a;10b)的气门机构,所述致动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切换部件(11a;11b),所述切换部件设置成借助切换道(17a;17b)使凸轮件(16a;16b)轴向移位。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所述切换部件(11a;11b)具有非旋转对称的基本形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特别是用于发动机的气门机 I^J / II、二马区云力丰/1 丰勾(Venti 1 triebvorrichtung)。
技术介绍
已知特别是用于发动机的、具有致动装置的气门机构,所述致动装置具有至少一 个切换部件,所述切换部件设置成借助一切换道使凸轮件轴向移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别是在于提供一种气门机构,在所述气门机构中能实现切换部 件在切换道中的规定运动。所述目的通过权利要求1的特征来实现,其中本专利技术的其它设 计方案可由从属权利要求中获知。本专利技术基于特别是用于发动机的、具有致动装置的气门机构,所述致动装置具有 至少一个切换部件,所述切换部件设置成借助切换道使凸轮件轴向移位。(本专利技术)提出所述切换部件具有非旋转对称的基本形状。在此,切换部件的 “基本形状”特别是应理解成切换部件在一平行于滑槽轨道表面的面中的形状。优选地, 所述基本形状由用作与切换道接触的支承面的面的形状形成。在此,“非旋转对称的基本形 状”特别是应理解成具有一明显的主轴线的基本形状,所述主轴线能明确地、特别是与切换 部件的位置无关地确定。通过非旋转对称的基本形状规定了致动部件的位置,由此能简单 地实现切换部件在切换道中的规定的运动。此外(本专利技术)提出切换部件的基本形状具有一长主轴线和垂直于所述主轴线 延伸的短副轴线。由此能有利地引导所述切换部件,其中以平行于主轴线的方式进行引导 是特别有利的。优选地,在此所述切换部件设置成关于主轴线对称。在另一种设计方案中提出所述切换部件具有基本上是矩形的基本形状。特别是 如果所述切换道具有凸形,由此同样能实现有利的引导。优选地,所述切换部件具有导向凹部,所述导向凹部设置成与切换道接合。由此能 实现切换道的特别有利的设计方案和特别精确的导向。优选地,所述导向凹部设计成U形 导向槽,滑槽轨道的优选设计成凸形的分段接合到所述U形导向槽中。此外(本专利技术)提出所述气门机构具有切换部件固定装置,所述切换部件固定装 置设置成将所述切换部件能转动地固定在致动执行器上。由此,特别是对于具有轴向方向 分量的切换道,可以避免切换部件倾斜。有利地,所述气门机构具有至少一个导向凸缘,所述导向凸缘设置成引导所述切 换部件。由此,致动部件能被有利地引导,特别是可以避免凸轮件相对于在伸出状态下的致 动执行器转动。优选地,所述切换部件设置成能沿两个相反的方向切换凸轮件。由此可以放弃另 一切换部件,进而能紧凑地切换气门机构。此外(本专利技术)提出气门机构具有第一滑槽轨道和第二滑槽轨道,所述第一滑槽 轨道和第二滑槽轨道设置成(分别)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调节所述凸轮件。由此,特别 是当切换部件设置能与两个滑槽轨道相接合时,能特别简单地实现紧凑的气门机构。有利地,滑槽轨道具有一公共的交叉点。由此能进一步缩小气门机构的构造空间, 因为滑槽轨道沿轴向相交。优选地,所述滑槽轨道设计成对称的。由此能沿两个方向进行调节并能有利地进 行引导。特别是如果滑槽轨道设计成关于环绕凸轮件的通过公共的交叉点的线镜像对称和 /或关于公共的交叉点中心对称,则能有利地利用对称作用的力进行引导并实现滑槽轨道 的简单的设计方案。附图说明 其它优点由下面对附图的描述得知。在附图中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说明书 和权利要求书包含组合的多个特征。本领域技术人员也能有目的地单独考虑这些特征、以 及将这些特征组合成合适的其它组合。在附图中,图1以透视图示出气门机构的第一实施例,图2示出气门机构的切换道的示意性走向,和图3以透视图示出气门机构的第二实施例。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示出发动机气门机构的第一实施例。气门机构具有一能轴向移位的凸轮件 16a,所述凸轮件16a能轴向移位地设置在凸轮轴21a上,由此实现了能切换的气门传动。为 了使凸轮件16a轴向移位,所述气门机构包括一致动装置10a,所述致动装置IOa具有一切 换部件Ila和一带两个滑槽轨道18a、19a的切换道17a。在此,滑槽轨道18a、19a具有凹形/负形(Negativprofil)。通过对称设计滑槽轨 道18a、19a,能借助致动装置IOa沿两个相反的方向切换凸轮件。为了从凸轮件16a的第一切换位置切换到第二切换位置,切换部件Ila通过接合 分段22a接合到第一滑槽轨道18a中。借助滑槽轨道18a的具有轴向方向分量的切换分段 23a,通过转动凸轮轴21a使一力沿轴向方向作用到凸轮件16a上。由此,能轴向移位地设 置在凸轮轴21a上的凸轮件16a轴向移位。然后,通过滑槽轨道的脱离分段24a的径向升 高的槽底25a,使切换部件Ila再次移回其基位。为了使凸轮件16a移回第一切换位置,切换部件Ila与第二滑槽轨道19a的接合 分段22a相接合。通过第二滑槽轨道19a的随后的切换分段23a的轴向方向分量,凸轮件 16a被压回第一切换位置。然后,通过脱离分段24a的径向升高的槽底25a,使切换部件Ila 移回其基位。第一滑槽轨道18a和第二滑槽轨道19a设计成交叉的滑槽轨道18a、19a并具有一 公共的交叉点20a。为了防止切换部件Ila特别是在交叉点20a处从一个滑槽轨道18a、19a 换到另一个滑槽轨道19a、18a,切换部件Ila具有非旋转对称的基本形状。切换部件Ila具有一长主轴线,该主轴线特别是比垂直于该主轴线延伸的短副轴 线更长。主轴线和副轴线平行于支承面延伸,切换部件利用所述支承面贴靠在滑槽轨道18a、19a的槽底25a上。在此,短副轴线的宽度与滑槽轨道18a、19a的宽度相对应。主轴线 比滑槽轨道18a、19a的宽度更长,由此在滑槽轨道18a、19a中引导所述切换部件11a。在此,借助切换部件固定装置13a以能转动的方式将切换部件Ila固定在致动装 置IOa的致动执行器14a上。为了在切换部件Ila不与滑槽轨道18a、19a接合的工作状态 中防止切换部件Ila转动,切换道17a具有位于滑槽轨道18a、19a的轴向外侧的导向凸缘 15a,切换部件Ila在这种工作状态中贴靠在所述导向凸缘15a上。图2示意性示出滑槽轨道18a、19a的设计方案。下部区域示出了滑槽轨道18a、 19a的深度,上部区域示意性示出滑槽轨道18a、19a在凸轮件16a上的走向。在滑槽轨道18a、19a的接合分段22a所处的第一区域中,两个滑槽轨道18a、19a 基本上沿周向方向延伸。滑槽轨道18a、19a的深度在接合分段22a的一较短区域中增大, 其中放弃了从凸轮件16a的基圆水平26a到最大深度的台阶形阶跃以防止在以下误操作时 损害凸轮件16a和/或切换部件11a,在该误操作中特别是凸轮轴21a在与切换部件Ila相 接合的情况下反向于规定的转动方向27a转动。在滑槽轨道18a、19a的切换分段23a所处的第二区域中,滑槽轨道18a、19a的深 度基本上是恒定的。通过滑槽轨道18a、19a的轴向方向分量,借助凸轮件16a的转动、通过 切换部件Ila对凸轮件16a施加一使得凸轮件16a轴向移位的力。在此,切换部件Ila设 置成相对于凸轮轴21a轴向固定。在滑槽轨道18a、19a的脱离分段24a所处的第三区域中,滑槽轨道18a、19a的深 度在一区域中增大,所述区域特别是大于接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特别是用于发动机的、具有致动装置(10a;10b)的气门机构,所述致动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切换部件(11a;11b),所述至少一个切换部件设置成借助切换道(17a;17b)使凸轮件(16a;16b)轴向移位,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部件(11a;11b)具有非旋转对称的基本形状。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DE 2007-11-17 102007054978.6一种特别是用于发动机的、具有致动装置(10a;10b)的气门机构,所述致动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切换部件(11a;11b),所述至少一个切换部件设置成借助切换道(17a;17b)使凸轮件(16a;16b)轴向移位,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部件(11a;11b)具有非旋转对称的基本形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部件(lla;llb)的基本形 状具有一长的主轴线和一垂直于所述主轴线延伸的短的副轴线。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气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部件(lib)的 基本形状基本上是矩形。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气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部件(lib)具 有导向凹部(12b),所述导向凹部设置成与切换道接合。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气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门机构具有切换 部件固定装置(13a ;13b)...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J迈因斯歇尔T斯托尔克A冯盖斯伯格海芬伯格
申请(专利权)人:戴姆勒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