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空气冷却装载在车厢顶棚可以拆装的所谓敞蓬 车的车辆的后部的装载物的车辆装载物空气冷却结构。
技术介绍
在配备有独立于发动机的车辆驱动用的电动机的所谓混合动力 车辆中,例如,如下面所述的专利文献1中所揭示的那样,在车辆的 行李舱内装载上述电动机用的电池(电源)。另外,在下面所述的专利 文献l中,揭示了一种将冷却导管设置在将车室内部和行李舱分隔开 的后舱室饰板部(行李舱隔板部)的结构。冷却导管一端在车室内开 口,另外一端与行李舱连通。由冷却风扇从冷却导管的一端(车室内) 吸引的空气,通过冷却导管供应给行李舱内,利用供应给该行李舱的 空气冷却电池。专利文献l:特开2005 - 88752号公才艮
技术实现思路
不过,在车厢顶棚(车顶)能够拆装的所谓敞篷车中,在卸下 车厢顶棚的状态下,通过吸入外部气体冷却4亍李抢内的电池,但是, 与在带有车厢顶棚的车辆中利用车室内的空气冷却电池的情况相比, 外部空气的温度高,特别是在夏季,难以获得尽可能充分冷却电池的 空气的吸入量(风量)。本专利技术考虑到上述情况,其目的是,获得能够吸入充分量的空气 的车辆装载物空气冷却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装载物空气冷却结构,适用于这样的车辆,所述车辆的从上方覆盖乘坐空间的车顶部是能够拆装的,并且,在前述乘坐空间的后方的车辆内部设有用于设置装载物的装载物设置空间,所述车辆装载物空气冷却结构用于空气冷却前述装载物,其中,所述车辆装载物空气冷却结构配备有: 吸气部,所述吸气部的一端在沿着前述乘坐空间的后端设置的座席的后方开口,同时,在另一端侧与前述装载物设置空间连通,空气能够从一端侧向另一端侧流通; 气流引导机构,所述气流引导机构设置在前述吸气部的一端的车辆前方 侧,使通过前述乘坐空间的上方之后、在车辆的下方并且卷入到车辆前方侧的气流朝向前述吸气部的一端。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06.9.6 JP 241922/20061. 一种车辆装载物空气冷却结构,适用于这样的车辆,所述车辆的从上方覆盖乘坐空间的车顶部是能够拆装的,并且,在前述乘坐空间的后方的车辆内部设有用于设置装载物的装载物设置空间,所述车辆装载物空气冷却结构用于空气冷却前述装载物,其中,所述车辆装载物空气冷却结构配备有吸气部,所述吸气部的一端在沿着前述乘坐空间的后端设置的座席的后方开口,同时,在另一端侧与前述装载物设置空间连通,空气能够从一端侧向另一端侧流通;气流引导机构,所述气流引导机构设置在前述吸气部的一端的车辆前方侧,使通过前述乘坐空间的上方之后、在车辆的下方并且卷入到车辆前方侧的气流朝向前述吸气部的一端。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装载物空气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 利用空气导流装置作为前述气流引导机构,所述空气导流装置设置在 沿着前述乘坐空间的后端设置的座席的附近,限制通过前述乘坐空间 的上方之后、在车辆的下方并且被向车辆前方侧巻入的气流向前述乘 坐空间侧流入,同时,使前述气流朝向前述吸气部的一端。3. —种车辆装载物空气冷却结构,适用于这样的车辆,所述车辆 的从上方覆盖乘坐空间的车顶部是能够拆装的,并且,在前述乘坐空 间的后方的车辆内部设有用于设置装载物的装载物设置空间,所述车 辆装载物空气冷却结构用于空气冷却前述装载物,其中,紧接在空气导流装置之后配备有吸气部,所述空气导流装置设置 在沿着前述乘坐空间的后端设置的座席的近旁,限制通过前述乘坐空 间的上方之后、在车辆的下方并且向车辆前方侧巻入的气流向前述乘 坐空间侧流入,所述吸气部的一端开口,同时,在另一端侧与前述装 载物设置空间连通,空气能够从 一 端侧向另 一 端侧流通。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装栽物空气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 沿着前述乘坐空间的后端,以沿车辆左右方向并列且能够就座的方式设置前述座席,同时,在前述车辆左右方向左侧的就座位置与前述车 辆左右方向右侧的就座位置之间设置前述空气导流装置。5. 如权利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