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约束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5424643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约束系统,所述约束系统由一个或多个支撑结构形成。处于启用状态下的支撑结构的纵向范围明显超过横向范围的尺寸,所述支撑结构主要沿纵向范围的方向展开。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改进约束系统,使得约束系统的变量适应于相应的负荷情况。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支撑结构(7,8,9)在展开期间与障碍物(5)相遇时不达到其在完全展开时具有的稳定状态和/或不达到最终体积或最终膨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l的前序部分的、用于机动车的约束系统。
技术介绍
由用于机动车的安全技术公知,通过在短时间内为阻止乘员向前移动 的气垫充气,来保护乘员免受伤害。这里感兴趣的是,气垫快速地达到有效体积。为此需要的是,例如通 过烟火技术产生较大的气体量并将其导入气囊中。近来,在设计要添加的 气体体积时对乘员和/或车辆的参数进行估计,从而例如在所谓的乘员"离位,,时通过减少气体体积而不允许气嚢展开到完全体积。这里存在的问题是调节到所有可想到负荷情况和成本密集的控制调节技术。因此人们致力于发展一种所谓的自动调节系统,该系统能自动地调节到相应的负荷情况。为此现有技术包括例如流出开口 ,该流出开口在气嚢内压过大时自动关闭。由德国7〉开文本2 302 737已知一种约束系统,该系统包括两层式气 嚢,其中仅在所述两个层之间引导气体。使得不形成完整的气垫而是形成 一球环状的支撑结构。这里,支撑结构的展开在贴靠气垫的横向方向上进 行。EP 0589 059 Bl另外指出,在两层式气嚢展开期间必须向内腔中吸入 周围空气,以克月W氐压。二者相同之处在于,由于气嚢由两个层形成,所以将气嚢展开到完全体积需要的气体体积较小。从而可降低温度和污染。最后GB 1420 226 A公开了一种用于机动车的约束系统,其中在两层 式气垫的内部设置有管状支撑结构,该管状支撑结构在被充气亦即启用的 状态下的纵向范围超过横向范围的尺寸。该支撑结构由于其特别的几何结 构而主要在其纵向范围的方向上展开。该文献并未说明根据各种负荷情况例如,根据各乘员或各乘员位置自 动进行气嚢的调节。专利技术内容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这样改进上述的约束系统,使得约束系统的 变量适应于相应的负荷情况。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目的由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特征实现。有利的实 施形式由从属权利要求给出。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约束系统,由于支撑结构的特别的几何形式,即, 由于超过横向范围的纵向范围,所述约束系统在展开期间与障碍物相遇时 不达到其在完全展开时具有的稳定状态和/或不达到最终体积或最终膨胀。 由于其纵向结构,支撑结构在展开期间具有不同的稳定性。在开始时支撑 结构更易于不稳定,也就是在展开时易于受阻,完全展开的支撑结构达到 完全稳定状态,亦即约束力。也就是说,支撑结构在展开期间与障碍物相 遇时,如例如在乘员过于向前倾斜(离位)的情况,所述展开由于支撑结 构的仍不稳定的结构而可仅以很小的力容易地停止或偏转。这种很小的力 对乘员的加载很小。当在本专利技术中提到支撑结构时,其指的是一一与常规的球状气泡(气嚢)不同---种骨架状结构,该骨架状结构在完全展开状态下具有与常3见气嚢相似的约束作用,但具有明显复杂的结构,例如分支结构。因此能 够不仅减少必须的气体体积,而且如果该乘员在一定程度上"挡住"展开 的支撑结构,该支撑结构还减少在展开时作用在乘员身上的力的峰值。与 此不同,在气嚢中的气体量从启用开始直至完全展开都处于一明显提高的水平,因此与展开状态无关地对展开路径上的障碍物进行强烈地加载。有利地所述支撑结构能被气体填充,其中填充的是以烟火技术产生的 气体还是来自加压存储器的气体还是周围的空气并不重要。周围空气可通 过在展开过程中产生的低压的吸入而导入由支撑结构包括的承载空间中。 这样可进一步减少气体体积。如果设置有在流动技术上相互连接或与周围环境相连接的多个支撑结 构,则能形成网状、树状或骨架状构成的约束系统。这样使例如在车辆纵 向方向上延伸的支撑结构能够与在车辆横向方向上延伸的支撑结构相连 接。这里,横向延伸的支撑结构的展开仍然在相应支撑结构的纵向延伸方 向上进行。或者,所述支撑结构通过柔性片材特别是纺织柔性片材相互连接。在 这种情况下,可在两个相邻的支撑结构之间张开柔性片材。如果多个支撑结构通过柔性片材相互连接,则可利用在由此包围成的 承载体积中的气体以起约束作用。在承载体积中的、用于约束乘员的气体 可通过加热装置(例如产生热和必要时少量气体体积的点火片或小的气体 发生级)加热或补充。从而使得气体体积或内压增大,从而使相应的约束 作用增大。如果支撑结构在展开期间与障碍物相遇,则借助于再分配装置将后流 入的气体再分配到其它相邻的支撑结构中或再分配到周围环境。可设想, 通过后流入(的气体)产生的支撑结构中的内压通过增加支撑结构的横截 面而减小。这可以这样实现,即在一定的压力下接缝失效,使得支撑结构 能在其横向方向上增大。还可设想在达到过高的内压时打开的卸压阀。在传统的紧凑的气嚢中,到目前为止都避免将流出开口指向乘员,因 为达到的气体温度过高。因为向承载体积的内部流入的不是烟火产生的气 体,而是冷的周围空气,所以能够由于降低的温度而将流出开口指向乘员。 因此,利用乘员与气嚢之间的不同接触面通过乘员来封堵流出开口横截面, 可实现气嚢阻尼对不同的周围条件的自适应。因此,与具有较大体积(通常具有较大重量)的人的接触面更大,并因此封堵部更大,从而实现更强的约束作用。在更剧烈的事故中,由于乘 员向气嚢中的沉入更强而使接触面增大,从而使约束作用提高。这种原理 还允许对于系安全带的乘员和不系安全带的乘员具有不同的气嚢阻尼,因 为在乘员不系安全带的情况下,乘员沉入气嚢的程度更小。如果流出开口设计成穿孔,亦即设计成多个小的通孔,如例如以织网 形成,则在与乘员尺寸相对应的突出面可被封闭。利用多个小流出开口通 常可提高结果的可重复性。在一种优选实施形式中,所述支撑结构中的至少一个延伸成至少部分 地与硬结构特别是支承管柱重叠。另外也可设置在乘员之间展开作为乘员 间气嚢/相互作用的气嚢的支撑结构。为了能够提供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带有可充气部分的复杂支撑结构以及柔 性片材,优选单片织网技术。这种技术的突出之处在于,能够在同一个装 置中按需要制成双层的可充气的部分和单层的柔性片材,或者说能够织成 一三维结构。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有利实施形式进行详细说明图1示出紧接在启动气体发生器之后的支撑结构,图2a示出根据图1的、展开的支撑结构在与障碍物相遇时被阻挡,图2b示出根据图1的支撑结构在与障碍物i相遇时偏转,图3示出处于完全展开的状态下的、才艮据图l的支撑结构,图4示出带有复杂的支撑结构的约束系统,图5示出两个通过柔性片材相互连接的支撑结构。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至3以示意性的侧^L图示出支撑结构1,该支撑结构在未启用状 态下被巻绕起。或者也可能是Z形折叠或以其它方式折叠。如特别是由图3可见,处于启用状态下的支撑结构的长度L超过横截7面积Q的尺寸很多。这里,支撑结构l具有怎样的形状是不重要的。如果配设于支撑结构1的气体发生器被启动,则突然间形成的气体G 进入支撑结构l的由壁2形成的内腔3中。这样侵 使支撑结构朝向其长度 延伸的方向展开。因为在长形的支撑结构l中的气体G仅仅能从后向前传 送,所以支撑结构1的仍巻绕的部分区域4沿流动方向移动并被开巻。如果在展开路径上设置一障碍物5,则仍未展开的部分区域4由于横 截面积小而被中断/卡断,使得气体G不能再流入(参见图2a)。在这种 状态中,支撑结构l对于所作用的横向力明显是不稳定的,所以当仍未展 开的部分区域4与障碍物相遇时仅在以6来表示的位置处中断。因此支撑 结构在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机动车的约束系统,所述约束系统由一个或多个支撑结构形成,其中处于启用状态下的支撑结构的纵向范围明显超过横向范围的尺寸,以及所述支撑结构主要沿其纵向范围的方向展开,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结构(7,8,9)在展开期间与障碍 物(5)相遇时不达到其在完全展开时具有的稳定状态和/或不达到最终体积或最终膨胀。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L夸尔格F赖特尔C鲁德布施A希尔特
申请(专利权)人:戴姆勒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