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气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33465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囊(40),气囊(40)所具有的展开区域(DA)位于乘员(P)与车身侧部之间,并且从对应乘员(P)头部的部分延伸至对应骨盆部的部分。气囊(40)的主膨胀部(45)在展开区域(DA)后部的大致竖直方向整个区域上膨胀。头部保护膨胀部(46)在展开区域(DA)的前上部处膨胀,骨盆部保护膨胀部(47)在展开区域(DA)的前下部处膨胀。非膨胀部(48)位于头部保护膨胀部(46)与骨盆部保护膨胀部(47)之间。主膨胀部(45)的上部与头部保护膨胀部(46)由具有上连通道(52)的上隔壁(51)分开,以及,主膨胀部的下部与骨盆部保护膨胀部(47)由具有下连通道(54)的下隔壁(53)分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侧气囊系统,由侧碰撞向车辆侧面施加冲击时,通过使气囊在车 身侧部(如侧门)与车辆座椅之间膨胀展开,用气囊减缓冲击,从而保护车辆的乘员。
技术介绍
由侧碰撞等导致对车辆施加冲击时,侧气囊系统是一种有效保护车辆乘员免受这 种冲击的装置。作为这种侧气囊系统的一种形式,周知这样一种侧气囊系统,其通过供自充 气器的膨胀气体使气囊膨胀,保护乘员的骨盆部和头部(参见美国专利5,556,128)。如图17所示,在这种侧气囊系统中,气囊104由中间膨胀部105、头部保护膨胀部 106、骨盆部保护膨胀部107、以及非膨胀部108构成,头部保护膨胀部106和骨盆部保护膨 胀部107分别与中间膨胀部105相连接,非膨胀部108被头部保护膨胀部106和骨盆部保 护膨胀部107围住。此气囊104折叠成紧凑尺寸,以便连同充气器103 —起装入车辆座椅 101内部。充气器103布置在中间膨胀部105内,并响应于施加于车辆侧面的冲击而将膨胀 气体G喷入中间膨胀部105。由喷入的膨胀气体G使中间膨胀部105膨胀,以使中间膨胀 部105在大致竖直方向延伸。由经由中间膨胀部105流入的膨胀气体G,使头部保护膨胀部 106在乘员P的头部PH侧方膨胀。由经由中间膨胀部105供进的膨胀气体G,使骨盆部保 护膨胀部107在乘员P的骨盆部PP侧方膨胀。然而,气囊104构造成,膨胀气体G易于从中间膨胀部105向头部保护膨胀部106 流动,并且也易于从中间膨胀部105向骨盆部保护膨胀部107流动。因此,在中间膨胀部105 内产生较高内压以表现出足够强度之前,来自充气器103的膨胀气体G流进头部保护膨胀 部106和骨盆部保护膨胀部107。由于随着膨胀气体G流入而膨胀展开的头部保护膨胀部 106的惯性,头部保护膨胀部106绕中间膨胀部105的上端作为支点FP1,如图17中箭头Y 所示向下摆动。另外,由于随着膨胀气体G流入而膨胀展开的骨盆部保护膨胀部107的惯 性,骨盆部保护膨胀部107绕中间膨胀部105的下端作为支点FP2,如图17中箭头Z所示向 上摆动。头部保护膨胀部106和骨盆部保护膨胀部107的摆动带来这样的不利因素,即,分 别地,头部保护膨胀部106偏离其保护乘员P头部PH的位置(头部PH的侧方位置),以及, 骨盆部保护膨胀部107偏离其保护乘员P骨盆部PP的位置(骨盆部PP的侧方位置)。如 果车身侧部受到冲击进入车辆内部,此时使头部保护膨胀部106和骨盆部保护膨胀部107 以上述方式偏离,在这种情况下,头部保护膨胀部106难以充分发挥对头部PH的保护性能。 另外,骨盆部保护膨胀部107难以充分发挥对骨盆部PP的保护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考虑到这些情况提出本专利技术,以及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侧气囊系统,其能够 抑制头部保护膨胀部和骨盆部保护膨胀部的摆动,以提高对车辆座椅中乘员或乘员的头部 和骨盆部保护性能。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的要点在于一种侧气囊系统,具有展开区域,该展开区域位于就座在车辆座椅中的乘员与车辆的车身侧部之间,并从对应乘员头部 的位置延伸至对应骨盆部的位置,侧气囊系统包括气囊,响应于施加于车辆侧面的冲击,由 供自充气器的膨胀气体使气囊膨胀以在展开区域中展开,其中,气囊包括主膨胀部,利用 从充气器供入其中的膨胀气体,沿大致竖直方向延伸的轴线,主膨胀部在展开区域后部的 大致竖直方向整个区域上膨胀;头部保护膨胀部,利用经由主膨胀部供入其中的膨胀气体, 头部保护膨胀部在展开区域的前上部膨胀,用于保护头部;骨盆部保护膨胀部,利用经由主 膨胀部供入其中的膨胀气体,骨盆部保护膨胀部在展开区域的前下部处膨胀,用于保护骨 盆部;以及,非膨胀部,位于头部保护膨胀部与骨盆部保护膨胀部之间,以及其中,主膨胀部 的上部与头部保护膨胀部被具有上连通道的上隔壁分开,以及,主膨胀部的下部与骨盆部 保护膨胀部被具有下连通道的下隔壁分开。根据上述结构,由于侧碰撞等导致向车辆侧面施加冲击时,膨胀气体从充气器供 入气囊的主膨胀部。当膨胀气体从主膨胀部向头部保护膨胀部流动时,具有上连通道的上 隔壁构成阻力。另外,当膨胀气体从主膨胀部向骨盆部保护膨胀部流动时,具有下连通道的 下隔壁构成阻力。因此,使膨胀气体难以流进头部保护膨胀部和骨盆部保护膨胀部,所以, 膨胀气体首先填充在主膨胀部中。此膨胀气体促使主膨胀部沿在大致竖直方向延伸的轴 线、在展开区域后部的大致竖直方向整个区域膨胀。随着主膨胀部这样膨胀,在主膨胀部中 产生较高的内压。此刻,头部保护膨胀部和骨盆部保护膨胀部还未膨胀,或者即使两个膨胀 部开始膨胀也是稍有膨胀,并且,在头部保护膨胀部和骨盆部保护膨胀部中均仅产生较低 的内压。当随着主膨胀部持续膨胀而使其内压升高时,主膨胀部内的一部分膨胀气体通过 上连通道并流进头部保护膨胀部。利用流进其中的膨胀气体,头部保护膨胀部在展开区域 的前上部(在乘员头部的侧方)膨胀。另外,主膨胀部内的另一部分膨胀气体通过下连通 道并流进骨盆部保护膨胀部。利用流进其中的膨胀气体,骨盆部保护膨胀部在展开区域的 前下部(在乘员骨盆部的侧方)膨胀。到头部保护膨胀部和骨盆部保护膨胀部膨胀之际, 主膨胀部已经膨胀,且其内压很高。因此,在头部保护膨胀部与骨盆部保护膨胀部之间设置有非膨胀部的气囊中,由 于头部保护膨胀部随着膨胀气体流进其中而膨胀展开的惯性,将向下的力施加于头部保护 膨胀部。另外,由于骨盆部保护膨胀部随着膨胀气体流进其中而膨胀展开的惯性,将向上的 力施加于骨盆部保护膨胀部。然而,主膨胀部起到高强度支撑体的作用,并限制头部保护膨 胀部的向下摆动和骨盆部保护膨胀部的向上摆动。通过限制各膨胀部的向上摆动及向下摆 动,提高了气囊膨胀时的形状稳定性。结果,当因冲击导致车身侧部进入车辆内部时,头部 保护膨胀部位于乘员头部的侧方,骨盆部保护膨胀部位于乘员骨盆部的侧方。因此,以可靠 的方式用头部保护膨胀部保护头部,并以可靠的方式用骨盆部保护膨胀部保护骨盆部。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所提出的侧气囊系统中,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的要点在于, 其中在头部保护膨胀部的下部,头部保护膨胀部具有在乘员的肩部侧方膨胀展开的部分, 以及其中,上连通道设置在上隔壁中位于比肩部更靠上方的部分处。当因施加于车辆的冲击导致车身侧部进入车辆内侧(朝乘员侧)时,在借助于气 囊使乘员的上半身朝车辆内侧移动的情况下,可以减缓上半身所承受的来自车身侧部的冲 击O5另一方面,上半身侧部的耐冲击性在肩部处高于在胸部和腹部处。于是,采用一种 结构,其中使头部保护膨胀部在从头部向肩部延伸的区域侧方膨胀展开。也就是,头部保护 膨胀部构造成,在头部保护膨胀部的下部,具有在乘员肩部侧方膨胀展开的部分。于是,通 过用头部保护膨胀部推压肩部以使上半身朝车辆内侧移动,可以减缓施加于乘员上半身的 冲击。然而,一般而言,乘员上半身的侧部与车身侧部之间的空间在肩部处最窄。因此, 仅仅将头部保护膨胀部向下延伸至头部侧方,并不能消除延伸部膨胀展开时其进入最窄空 间的困难。然而,通过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的侧气囊系统,其中上连通道以这样一种方式设 置在比肩部更靠上方的位置中,使得头部保护膨胀部中位于上连通道附近的部分首先膨胀 展开,之后,远离上连通道的部分(这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侧气囊系统,具有展开区域,所述展开区域位于就座在车辆座椅中的乘员与车辆的车身侧部之间,并且从对应所述乘员头部的位置延伸至对应骨盆部的位置,所述侧气囊系统包括气囊,响应于施加于车辆侧面的冲击,由供自充气器的膨胀气体使所述气囊膨胀,以在所述展开区域中展开,其中:所述气囊包括:主膨胀部,利用从所述充气器供入其中的所述膨胀气体,沿大致竖直方向延伸的轴线,所述主膨胀部在所述展开区域的后部的大致竖直方向整个区域上膨胀;头部保护膨胀部,利用经由所述主膨胀部供入其中的所述膨胀气体,所述头部保护膨胀部在所述展开区域的前上部膨胀,用于保护所述头部;骨盆部保护膨胀部,利用经由所述主膨胀部供入其中的所述膨胀气体,所述骨盆部保护膨胀部在所述展开区域的前下部膨胀,用于保护所述骨盆部;以及非膨胀部,位于所述头部保护膨胀部与所述骨盆部保护膨胀部之间,以及其中,所述主膨胀部的上部与所述头部保护膨胀部由具有上连通道的上隔壁分开,以及,所述主膨胀部的下部与所述骨盆部保护膨胀部由具有下连通道的下隔壁分开。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柴山幸史佐藤祐司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