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极磁约束蜂巢集尘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00349 阅读:1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21 18: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极磁约束蜂巢集尘腔,包括前级匀速单元和后级集尘单元,所述前级匀速单元的出风侧与所述后级集尘单元的进风侧相对且之间留有空隙,所述前级匀速单元和所述后级集尘单元均由金属材质蜂巢状多孔型材制成,所述前级匀速单元和所述后级集尘单元的孔道同向设置,所述前级匀速单元的出风侧布置有锐角尖端,所述锐角尖端的尖部朝向所述后级集尘单元的进风侧;所述前级匀速单元与所述后级集尘单元分别连接供电电源的正极和负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双极磁约束蜂巢集尘腔,通过合理的结构配置,使得颗粒物在随空气流入集尘单元时被更可能的或被更快速的吸附在后级集尘单元中。(*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极磁约束蜂巢集尘腔
本技术涉及等离子空气净化
,尤其涉及一种双极磁约束蜂巢集尘腔。
技术介绍
现有集尘装置主要为平板静电集尘技术,属平面放电结构,其结构的特点是在两张相对完全平行的金属板之间放电产生静电场进行集尘,因两板间放电电压与板间距成正t匕,放电功率与板面积成正比。故此集尘效率同受上述两点的影响较大。在集尘工作过程中,因受被集颗粒物粒径的影响,在两平板间的局部会因集尘厚度的不同而出现明显的突端,近而突端又会改变或缩小两板间的放电距离,因此,在两平板间,有突端的局部或突端较明显的局部,会出现局部强电场和局部电拉弧现像,局部电拉弧现像会大量消耗单元电能,减弱临近电场的静电场强度,从而降低集尘效果。而且局部电拉弧现象也会在两板间产生过高剂量的臭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极磁约束蜂巢集尘腔,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前述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双极磁约束蜂巢集尘腔,包括前级匀速单元和后级集尘单元,所述前级匀速单元的出风侧与所述后级集尘单元的进风侧相对且之间留有空隙,所述前级匀速单元和所述后级集尘单元均由金属材质蜂巢状多孔型材制成,所述前级匀速单元和所述后级集尘单元的孔道同向设置,所述前级匀速单元的出风侧布置有锐角尖端,所述锐角尖端的尖部朝向所述后级集尘单元的进风侧;所述前级匀速单元与所述后级集尘单元分别连接供电电源的正负极。优选的,若干个所述锐角尖端均匀布置于所述前级匀速单元的出风侧。优选的,所述锐角尖%5为45度角的锐角尖$而。优选的,所述后级集尘单元的进风侧为所述蜂巢状多孔型材的平整截面。优选的,所述前级匀速单元进风侧的锐角尖端的尖部与所述后级集尘单元进风侧的距离为15毫米±0.2毫米,所述前级匀速单元和所述后级集尘单元之间的空隙形成多端微电场。优选的,所述金属材质蜂巢状多孔型材为铝制蜂巢状多孔型材。优选的,所述前级匀速单元和所述后级集尘单元分别由两段厚度不同规格相同的金属材质蜂巢状多孔型材制成。优选的,所述金属材质蜂巢状多孔型材是单孔边长为2毫米规格的金属材质蜂巢状多孔型材。优选的,所述前级匀速单元的厚度为10?20毫米。优选的,所述前级匀速单元的厚度为20毫米。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双极磁约束蜂巢集尘腔,通过合理的结构配置,使得流经的空气中未带有电荷的颗粒物流入多端微电场时,多端微电场会重新使颗粒物带有与后级集尘单元相反的电荷,从而使得颗粒物在随空气流入集尘单元时被更可能的或被更快速的吸附在后级集尘单元中,另外由于后级集尘单元为蜂巢状因而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从而也有效地提升了对于颗粒物的集尘效率。流经前级匀速单元的气流被分为若干股小气流,在多端微电场的约束力下,前级匀速单元和后级集尘单元间产生的电磁约束更为均匀,流经的空气在进入蜂巢内被分流减压后,相对延长了空气在蜂巢内滞留的时间,且蜂巢内的电约束力相对小股气流来说被成倍加强,所以本技术二级灭菌的功效也被加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双极磁约束蜂巢集尘腔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前级匀速单元;2—后级集尘单元;3—前级匀速单元的进风侧;4---前级匀速单兀的锐角尖端;5---绝缘框架;6---后级集尘单兀的出风侧。【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双极磁约束蜂巢集尘腔,包括前级匀速单元和后级集尘单元,所述前级匀速单元的出风侧与所述后级集尘单元的进风侧相对且之间留有空隙,所述前级匀速 单元和所述后级集尘单元均由金属材质蜂巢状多孔型材制成,所述前级匀速单元和所述后级集尘单元的孔道同向设置,所述前级匀速单元的出风侧布置有锐角尖端,所述锐角尖端的尖部朝向所述后级集尘单元的进风侧;所述前级匀速单元与所述后级集尘单元分别连接供电电源的正极和负极。若干个所述锐角尖端均匀布置于所述前级匀速单元的出风侧。所述锐角尖端为45度角的锐角尖端。所述后级集尘单元的进风侧为所述蜂巢状多孔型材的平整截面。所述前级匀速单元进风侧的锐角尖端的尖部与所述后级集尘单元进风侧的距离为15毫米±0.2毫米,所述前级匀速单元和所述后级集尘单元之间的空隙形成多端微电场。所述金属材质蜂巢状多孔型材为铝制蜂巢状多孔型材。所述前级匀速单元和所述后级集尘单元分别由两段厚度不同规格相同的金属材质蜂巢状多孔型材制成;所述厚度是指进风侧到出风侧的距离。所述金属材质蜂巢状多孔型材是单孔边长为2毫米规格的金属材质蜂巢状多孔型材。所述前级匀速单元的厚度为10~20毫米。所述前级匀速单元的厚度为20毫米。所述厚度是指从前级匀速单元的进风侧到出风侧的距离。以下详细说明本技术实现了二级灭菌和二级集尘,其工作原理为:技术原理:I) 二级灭菌原理:经初级灭菌的大股气流流入前级匀速单元时被分流为若干小股气流,在多端微电场的约束力下,前级匀速单元和后级集尘单元间产生的电磁约束更为均匀,流经的空气在进入前级匀速单元内被分流减压后,也就相对延长了空气在前级匀速单元内滞留的时间,再因蜂巢式结构内的电约束力相对小股气流来说被成倍加强,所以本技术二级灭菌的功效被明显加强。2)集尘原理:因经初级灭菌的空气中,部分带有电荷的颗粒物已被吸附在初级灭菌装置内,当空气中未带有电荷的颗粒物流入本技术的多端微电场时,电约束场会重新使颗粒物带有电荷,同理,带有与后级集尘单元相反电荷的颗粒物在流经后级集尘单元时,受电场约束力的影响被吸附或重新吸附在后级集尘单元内,另外由于后级集尘单元为蜂巢状结构从而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从而也有效地提升了对于颗粒物的集尘效率。在制作本技术时,可以采用铝制蜂巢状多孔型材(俗称的蜂窝铝),从铝制蜂巢状多孔型材上切割得到一长一短两段铝制蜂巢状多孔型材,利用较短的一段来做前级匀速单元,先使用激光将其一侧切割为均匀排列的45度角三角形尖端,然后再将其拉开即形成前级匀速单元;利用长的一段来做后级集尘单元,把进风侧(与所述尖端相对的一侧)切割平整,然后将其拉开即形成所述后级集尘单元;最后将成型的前级匀速单元和后级集尘单元固定到绝缘框架中,中间留有15毫米的空隙,前级匀速单元和后级集尘单元分别连接供电电路的正负极,所述空隙即形成了多端微电场。通过采用本技术公开的上述技术方案,得到了如下有益的效果:本技术的双极磁约束蜂巢集尘腔,通过合理的结构配置,使得流经的空气中未带有电荷的颗粒物流入多端微电场时,多端微电场会重新使颗粒物带有与后级集尘单元相反的电荷,从而使得颗粒物在随空气流入集尘单元时被更可能的或被更快速的吸附在在后级集尘单元中,另外由于后级集尘单元为蜂巢状因而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加,从而也有效地提升了对于颗粒物的集尘效率。流经前级匀速单元的气流被分为若干股小气流,在多端微电场的约束力下,前级匀速单元和后级集尘单元间产生的电磁约束更为均匀,流经的空气在进入蜂巢内被分流减压后,相对延长了空气在蜂巢内滞留的时间,且蜂巢内的电约束力相对小股气流来说被成倍加强,所以本技术二级灭菌的功效也被加强。以上所述仅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极磁约束蜂巢集尘腔,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级匀速单元和后级集尘单元,所述前级匀速单元的出风侧与所述后级集尘单元的进风侧相对且之间留有空隙,所述前级匀速单元和所述后级集尘单元均由金属材质蜂巢状多孔型材制成,所述前级匀速单元和所述后级集尘单元的孔道同向设置,所述前级匀速单元的出风侧布置有锐角尖端,所述锐角尖端的尖部朝向所述后级集尘单元的进风侧;所述前级匀速单元与所述后级集尘单元分别连接供电电源的正负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极磁约束蜂巢集尘腔,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级匀速单元和后级集尘单元,所述前级匀速单元的出风侧与所述后级集尘单元的进风侧相对且之间留有空隙,所述前级匀速单元和所述后级集尘单元均由金属材质蜂巢状多孔型材制成,所述前级匀速单元和所述后级集尘单元的孔道同向设置,所述前级匀速单元的出风侧布置有锐角尖端,所述锐角尖端的尖部朝向所述后级集尘单元的进风侧;所述前级匀速单元与所述后级集尘单元分别连接供电电源的正负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极磁约束蜂巢集尘腔,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锐角尖端均匀布置于所述前级匀速单元的出风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极磁约束蜂巢集尘腔,其特征在于,所述锐角尖端为45度角的锐角尖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极磁约束蜂巢集尘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级集尘单元的进风侧为所述蜂巢状多孔型材的平整截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极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博
申请(专利权)人:洛克施为空气净化技术天津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