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与被接合部件的接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405548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接合装置(30)具备以楔孔部(11)为中心在圆周方向上被分割为多个组合模块(2)的模具(1)和芯棒(20)。模具(1)的各组合模块(2)由于芯棒(20)而向管(40)的半径方向外侧移动,从而对管(40)的扩径加工对象部(41)进行扩径加工。组合模块(2)具备:挡块部(3),其具有挤压管(40)的2处预定部位(41b)、(41b)中的一方的部位(41b)的第1挤压凸部(4);组合模块本体(6),其具有挤压另一方的部位(41b)第2挤压凸部(7);和连结机构(15),其能够分离地连结挡块部(3)与组合模块本体(6)。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管上接合法兰盘(flange,凸缘)等被接合部件的接合装置以及接合方法。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在管上接合法兰盘等被接合部件的方法,例如具有下面的方法。将管插通于设置在被接合部件上的插通孔,并且在管的中空部配置扩径加工用模 具。该模具具有楔孔部并且以该楔孔部为中心在圆周方向上被分割为多个组合模块(die segment)。接下来,通过将扩径加工用芯棒(mandrel)插入模具的楔孔部,使模具的各组合 模块向管的半径方向外侧移动。由此,对管的向插通孔插通的插通部分以及其轴向两侧附 近部分中的至少所述两附近部分进行扩径加工(即扩管加工),在管上接合被接合部件。另 夕卜,该接合方法也被称作隆起锁定(ridge lock)加工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3)。在该接合方法中,管的向插通孔插通的插通部分的轴向两侧附近部分从管内侧局 部受挤压,由此在该两部分形成有外侧鼓出状的扩管部。以在这2个扩管部之间夹有被接 合部件的状态将被接合部件接合于管,由此,提高被接合部件相对于管的轴向的接合强度。在模具的各组合模块的外周面上,在模具的轴向(即管的轴向)上相互分离地一 体形成有用于形成2个扩管部的2个挤压凸部。专利文献1 特开平11-38659号公报专利文献2 特开平11-47855号公报专利文献3 特开平4-8818号公报(第2页,第8图)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在上述以往的接合方法所使用的模具中,组合模块的2个挤压凸部的间隔 对应于被接合部件的厚度而设定。因此,在将厚度不同的多个被接合部件接合时,必须对每 个被接合部件准备具有与各被接合部件的厚度对应而分离的2个挤压凸部的模具。因此, 具有模具的购买成本较高这样难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实施方式是鉴于相关技术中的上述的及/或其他的问题点而完 成的。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能够显著提升现有的方法及/或装置。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的技术背景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在管与被接合部件的接 合装置中能够接合厚度不同的多个被接合部件的通用性高的接合装置以及使用该接合装 置的接合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的目的以及优点从下面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可明了。本专利技术提供下面的技术方案。(1) 一种接合装置,该接合装置在管插通于设置于被接合部件的插通孔中的状态 下,对所述管的向所述插通孔插通的插通部分的轴向两侧附近部分进行扩径加工,由此在 所述管上接合所述被接合部件,其特征在于具备模具,其被配置在所述管的中空部并且以楔孔部为中心在圆周方向上被分 割为多个组合模块;和芯棒,通过将其插入所述模具的楔孔部而使所述模具的各组合模块 向所述管的半径方向外侧移动,所述组合模块具备挡块部,其具有挤压所述管的所述两附近部分中的一方的第 1挤压凸部;组合模块本体,其具有挤压另一方的第2挤压凸部,并且顶接于所述芯棒;和连 结机构,其能够分离地连结所述挡块部与所述组合模块本体。(2)如上述1所述的接合装置,其中在所述组合模块本体上一体地设有向所述挡块部侧伸出的伸出部,所述伸出部的所述楔孔部侧的面顶接于所述芯棒,所述挡块部配置在所述伸出部的与所述楔孔部相反一侧的表面上。(3)如上述1所述的接合装置,其中所述挡块部的所述楔孔部侧的表面顶接于所 述芯棒。(4)如上述1 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接合装置,其中在所述组合模块本体与所 述挡块部的相互对向面上,分别设有能够互相配合的配合台阶部与配合突起。(5)如上述1所述的接合装置,其中所述组合模块还具备配置在所述挡块部与所述组合模块本体之间的至少1个衬 垫,所述连结机构夹着所述衬垫能够分离地连结所述挡块部与所述组合模块本体。(6)如上述5所述的接合装置,其中在所述组合模块本体一体地设有向所述挡块部侧伸出的伸出部,所述伸出部的所述楔孔部侧的面顶接于所述芯棒,所述挡块部与所述衬垫配置在所述伸出部的与所述楔孔部相反一侧的表面上。(7)如上述5所述的接合装置,其中所述衬垫的所述楔孔部侧的表面顶接于所述 芯棒。(8)如上述7所述的接合装置,其中在所述组合模块本体与所述衬垫的相互对向 面上,分别设有能够互相配合的配合台阶部与配合突起。(9)如上述7或8所述的接合装置,其中在所述衬垫与所述挡块部的相互对向面 上,分别设有能够互相配合的配合台阶部与配合突起。(10)如上述9所述的接合装置,其中所述配合台阶部与所述配合突起形成为,在 所述配合台阶部与所述配合突起互相配合的状态下,所述配合台阶部的顶端的位置在所述 模具的轴向上位于与所述挡块部的第1挤压凸部的顶部相同的位置或者相对于所述顶部 位于与所述衬垫侧相反一侧。(11)如上述7或8所述的接合装置,其中在所述衬垫一体地设有向所述挡块部侧伸出的伸出部,所述伸出部的所述楔孔部侧的表面顶接于所述芯棒,所述挡块部配置在所述伸出部的与所述楔孔部相反一侧的表面上。(12)如上述5 11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接合装置,其中所述被接合部件具备在所述管插通于该所述插通孔的状态下在所述管的轴向上 互相分离地配置的第1被接合片和第2被接合片,所述衬垫具有对所述管的与所述第1被接合片和所述第2被接合片之间的间隙相对应的部分进行挤压的第3挤压凸部。(13) 一种接合方法,该接合方法使用具备模具和芯棒的接合装置,所述模具以楔 孔部为中心在圆周方向上被分割为多个组合模块,在管插通于设置于被接合部件的插通孔 中的状态下,在配置于所述管的中空部的所述模具的楔孔部中插入所述芯棒,由此对所述 管的向所述插通孔插通的插通部分的轴向两侧附近部分进行扩径加工,由此在所述管上接 合所述被接合部件,其特征在于作为所述接合装置,使用上述1 12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接合装置。本专利技术起到下面的效果。在(1)的专利技术中,接合装置的模具的组合模块具备具有第1挤压凸部的挡块部、 具有第2挤压凸部的组合模块本体和连结机构。由此,能够与被接合部件的厚度相对应地 设定挡块部的第1挤压凸部与组合模块本体的第2挤压凸部之间的间隔。因此,根据本发 明,能够提供通用性高的接合装置。在(2)的专利技术中,在组合模块本体上一体地设有向挡块部侧伸出的伸出部,并且 组合模块本体的伸出部的楔孔部侧的表面顶接于芯棒。因此,组合模块本体的伸出部的楔 孔部侧的表面,在扩径加工时从芯棒承受朝向管的半径方向外侧的驱动力。而且,在伸该出 部的与楔孔部相反一侧的表面上配置有挡块部,所以能够可靠地向挡块部的第1挤压凸部 赋予朝向管的半径方向外侧的驱动力。由此,能够可靠地对管的预定部分进行扩径加工。在(3)的专利技术中,挡块部的楔孔部侧的表面顶接于芯棒,所以在扩径加工时从芯 棒承受朝向管的半径方向外侧的驱动力。由此,能够可靠地向挡块部的第1挤压凸部赋予 朝向管的半径方向外侧的驱动力,因此,能够可靠地对管的预定部分进行扩径加工。在(4)的专利技术中,在组合模块本体与挡块部的相互对向面上,分别设有能够互相 配合的配合台阶部与配合突起,所以能够容易地进行挡块部的与组合模块本体相对的定 位。在(5)的专利技术中,组合模块还具备配置在挡块部与组合模块本体之间的至少1个 衬垫,所以通过与被接合部件的厚度相对应地在在挡块部与组合模块本体之间配置至少1 个衬垫,从而能够容易地变更第1挤压凸部与第2挤压凸部之间的间隔。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 能够进一步提高接合装置的通用性。在(6)的专利技术中,在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接合装置,在将管插通于设置于被接合部件的插通孔中的状态下,对所述管的向所述插通孔插通的插通部分的轴向两侧附近部分进行扩径加工,从而在所述管上接合所述被接合部件,其特征在于:具备:模具,其被配置在所述管的中空部并且以楔孔部为中心在圆周方向上被分割为多个组合模块;和芯棒,其通过被插入所述模具的楔孔部而使所述模具的各组合模块向所述管的半径方向外侧移动,所述组合模块具备:挡块部,其具有挤压所述管的所述两附近部分中的一方的第1挤压凸部;组合模块本体,其具有挤压另一方的第2挤压凸部,并且顶接于所述芯棒;和连结机构,其能够分离地连结所述挡块部与所述组合模块本体。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川又保二
申请(专利权)人: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