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多层漆膜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5377735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形成多层漆膜的方法,采用该方法即使是当施加三个漆层并将所述漆层仅仅进行一次烘烤时,也能获得具有与常规的两次烘烤方法相同的漆膜外观。[解决方案]一种形成多层漆膜的方法,其中在已经涂覆有电沉积漆的基底材料上涂覆水性第一底漆并形成第一底漆层,将水性第二底漆以湿碰湿体系施加到所述第一底漆层上并形成第二底漆层,此外,将透明漆以湿碰湿体系涂覆到所述第二底漆层上并形成透明漆层,然后将这三个漆层一起烘烤,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性第一底漆包括作为必要组分的含羟基的非离子树脂以及交联剂,其中在所述树脂中以4~1?5质量%的量含有氧化乙烯单元和/或氧化丙烯单元,并且所述树脂的酸值小于15mgKOH/g,羟值为10~100mgKOH/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形成多层漆膜的新方法。更确切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形成多层漆膜的方法,所述方法即使是当在汽车涂装领域中,特别是涂覆三个漆层并仅仅对所述漆层进行一次烘烤时,也能提供与常规的两道烘烤工艺相同漆膜外观。
技术介绍
—种采用水性第一色漆(A),水性第二色漆(B)和透明漆(C),其中,通过三次涂覆一次烘烤体系的方式,获得了具有三层的漆膜,包括(1)施加水性第一色漆(A)的工艺,所述工艺是一种如下工艺其中,具有45 90wt^固体分的水性色漆,IOO重量份的树脂固体分中所含有的结构组分包括氨基甲酸酯乳液(a)和其他组分(b),氨基甲酸酯乳液(a)为50 90wt^,其他组分(b)为10 50重量份,并且在所述水性色漆中还复合有10 200重量份的颜料组分(c) ; (2)在通常的温度下进行硬化的工艺,由施加水性第一色漆(A)所获得的漆膜粘度被硬化为lX103Pa s(剪切速率O. Is—1) ;(3)施加固体分为15 50wt^的水性第二色漆(B)的工艺;(4)进行初步加热的工艺;(5)施加透明漆(C)的工艺;将所述具有三层的漆膜同时烘烤并干燥(例如,参见引用专利l),该方法已知是形成不具有流挂(running)、不平整或层混(layer-mixing)的良好饰面的水性3C1B(三次涂覆一次烘烤)多层漆膜的方法。但是,采用这种方法,在施加第二层时,以及在初步加热过程中,由于包含于所述第二层中的水和胺物质的作用,会导致所述第一层的溶解和溶胀,这会产生问题,因为无法获得令人满意的漆膜外观。 —种,其中水性中间涂漆(1)、水性底漆(2)和透明漆(3)以湿碰湿的体系被顺序施加,并且将获得的多层漆膜全部同时烘烤和硬化,其特征在于前述水性中间涂漆(1)包括平均粒径为0. 05 10iim的丙烯酸乳液,平均粒径为0. 01 1 P m的氨基甲酸酯乳液,以及硬化剂,所述丙烯酸乳液的平均粒径与所述氨基甲酸酯乳液的平均粒径相同或更大,并且所述丙烯酸乳液/氨基甲酸酯乳液的粒子数之比为1/0. 1 1/500,所述方法是已知的,其中采用3C1B的涂覆体系,使用水性漆作为中间涂漆和底漆,改善抗冲击强度和漆膜外观的的方法(例如,参见引用专利2)。但是,采用该方法,外观的改善是不充分的,并且存在弱点,因为其存在产生起皱的问题。 —种,包括(l)提供一种待涂覆的物体的工艺,所述物体上形成有电沉积的漆膜;(2)在所述电沉积的漆膜上施加水性中间涂漆,并形成中间涂漆薄膜的工艺;(3)采用湿碰湿的体系,在不对所述中间涂漆进行硬化的情况下,在所述中间涂漆上顺序施加水性底漆和透明漆,并形成底漆薄膜和透明漆薄膜的工艺;以及(4)将所述中间涂漆薄膜、底漆薄膜和透明漆薄膜同时烘烤并硬化的工艺,其特征在于由所述水性中间涂漆形成的中间涂漆薄膜具有不超过10%的漆膜吸水率,所述漆膜的水排放率(waterdischarge rate)不大于5%,并且所述水性中间涂漆包括玻璃化转变温度为_50 20°C,酸值为2 60mgK0H/g,羟值为10 120mgK0H/g的丙烯酸树脂乳液,酸值为5 50mgK0H/g的氨基甲酸酯树脂乳液,以及硬化剂(例如,参见引用专利3),该方法已知为,采用改漆膜有效地防止了中间涂漆薄膜与底漆薄膜混合,并且所述漆膜具有优异的表面平滑度。但是,采用该方法,所述水性中间涂漆薄膜被所述水性底漆中所含有的胺溶胀,因而存在弱点,所述弱点在于无法获得令人满意的漆膜外观。 含有多异氰酸酯(A)和在侧链中具有非离子基团的聚氨酯树脂(B)的水分散的多异氰酸酯组合物已知为水性可硬化的组合物,其能提供可水分散的多异氰酸酯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在水中具有优异的分散性、对于水的稳定性,以及与水性树脂的相容性,所述水性树脂具有含活性氢的基团并具有长的使用寿命;并且所述组合物具有优异的硬化性质,能提供具有优异的外观、耐水性和硬度的硬化材料(例如,参见引用专利4)。但是,该文献没有描述形成多层漆膜的三次涂覆一次烘烤的方法,并且在采用这种组合物的油漆中存在弱点,改弱点在于不能获得所期望的优异的漆膜外观,以及在于储存稳定性不令人满意。 此外,一种,其中将阳离子电沉积漆(a)涂覆在待涂覆的物体上、加热并硬化,然后施加水基热塑性抗碎落的漆(b),在将漆膜中的固含量调节至40X或更高后施加水基中间涂漆(c),加热并硬化漆(b)和漆(c)的漆膜,然后施加面漆(d)并硬化,其中所述水基热塑性抗碎落的漆(b)是一种含有聚氨酯乳液的漆,所述聚氨酯乳液通过对含有羧基的氨基甲酸酯预聚物在水性介质的存在下进行扩链而获得,并且所述聚氨酯乳液是一种自乳化型的聚氨酯乳液,其通过将氨基甲酸酯预聚物混合而获得,所述氨基甲酸酯预聚物使如下物质进行反应而获得(i)脂肪族和/或脂环族二异氰酸酯,(ii)数均分子量为500 5000的聚醚二元醇和/或聚酯二元醇,(iii)低分子量多羟基化合物和(iv) 二羟甲基链烷酸,以使得NCO/OH的当量比为1. 1 1. 9的比例进行反应;将所述预聚物用水进行扩链,并且在用叔胺中和之后或该过程中,通过与水混合进行乳化。所述漆膜是通常所说的多层漆膜,其具有优异的抗碎落性和耐腐蚀性(例如,参见引用专利5)。但是,采用该组合物,烘烤是在涂覆水性中间涂漆之后进行的,并且存在弱点,所述弱点在于在节约能量和更有效的涂覆操作性方面是不够的,而这正是三次涂覆一次烘烤的多层漆膜形成方法的原本目的。 日本未审的公开专利申请2004-097917 日本未审的公开专利申请2004-337670 日本未审的公开专利申请2004-358462 日本未审的公开专利申请2003-064149 公开的国际申请W02003/039767 专利技术描述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所述方法即使是当施加三个漆层并将所有漆层一次烘烤时,也能提供具有与采用常规的两次烘烤工艺所获得的相同的漆膜外观,此外,采用该方法能获得具有优异的耐水性和抗碎落性的漆膜。 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进行了全面的研究,结果专利技术人发现,上述问题可借助加以解决,其中在已经涂覆有电沉积漆的基底材料上,涂覆水性第一底漆,并形成第一底漆层,所述底漆含有特定的含羟基的树脂,所述树脂具有特定含量的氧化乙烯单元和/或氧化丙烯单元;将水性第二底漆采用湿碰湿的体系施加,并形成第二底漆层;并且,采用湿碰湿的体系施加透明漆;然后将这三个漆层一起烘烤。本专利技术正是基于这一发现。 也就是说,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其中在已经涂覆有电沉积漆的基底材料上涂覆水性第一底漆并形成第一底漆层,将水性第二底漆以湿碰湿体系涂覆到所述第一底漆层上并形成第二底漆层,此外,将透明漆以湿碰湿体系涂覆到所述第二底漆层上并形成透明漆层,然后将这三个漆层全部同时烘烤,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性第一底漆包括作为必要组分的含羟基的非离子树脂以及交联剂,其中在所述树脂中含有4 15质量%的氧化乙烯单元和/或氧化丙烯单元,所述树脂的酸值小于15mgK0H/g,羟值为10 100mgK0H/g。 此外,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其中,在上述中,所述水性第一底漆包括除了上述含羟基的非离子树脂之外,以小于50质量%的比例含有含羟基的聚氨酯树脂和/或含羟基的聚酯树脂,相对于含有所述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形成多层漆膜的方法,其中在已经涂覆有电沉积漆的基底材料上涂覆水性第一底漆并形成第一底漆层,将水性第二底漆以湿碰湿体系涂覆到所述第一底漆层上并形成第二底漆层,此外,将透明漆以湿碰湿体系涂覆到所述第二底漆层上并形成透明漆层,然后将这三个漆层一起烘烤,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性第一底漆包括作为必要组分的含羟基的非离子树脂以及交联剂,其中在所述树脂中以4~15质量%的量含有氧化乙烯单元和/或氧化丙烯单元,并且所述树脂的酸值小于15mgKOH/g,羟值为10~100mgKOH/g。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岛久之森聪一松本哲藤平大辉
申请(专利权)人:巴斯福涂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