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行走机械支承装置及行走式工程机械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368195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行走机械支承装置,包括第一伸缩腿、第二伸缩腿、第三伸缩腿、第四伸缩腿及固定在行走机械底盘上的支承座,所述支承座上设有第一滑道、第二滑道,所述第一伸缩腿、第二伸缩腿套于所述第一滑道内,第三伸缩腿、第四伸缩腿套于第二滑道内;第一伸缩腿的内侧端与第二伸缩腿内侧端形成嵌套,第三伸缩腿的内侧端与第四伸缩腿的内侧端形成嵌套。该行走机械支承装置能合理利用行走机械宽度方向上的空间,可节省空间。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具有上述行走机械支承装置的行走式工程机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程机械
,尤其涉及一种行走机械支承装置。本专利技术还涉及 一种具有上述行走机械支承装置的行走式工程机械。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建设项目不断增多,行走式工程机械特别是混凝 土泵车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在泵送工况时,为了保证混凝土泵车的平稳性,防止混凝土泵车发生晃动或倾翻 事故,通常在混凝土泵车的底盘上设有支承装置,支承装置用于支撑混凝土泵车。支承装置通常包括支承座和多个伸缩腿,伸缩腿通常包括左前伸缩腿、右前伸缩 腿、左后伸缩腿、右后伸缩腿,各伸缩腿设置在所述支承座上,各伸缩腿的外侧端均设有支 腿,支腿可支撑于地面。混凝土泵车处于泵送工况时,各伸缩腿伸至相应支撑位置,以对混 凝土泵车进行支撑;混凝土泵车处于行驶工况时,各伸缩腿缩回至贴紧支承座的位置,以减 小混凝土泵车的轮廓尺寸。请参看图1,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的支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支承装置包括支承座Γ、四个套管部件四个伸缩腿3、,四个套 管部件2、呈双X型固定在支承座Γ上,呈对角布置的一对套管部件2、相互平行且处于相 同高度上,四个伸缩腿;T分别套装于四个套管部件2、内,各伸缩腿3、的外端均设有支腿 4、。当混凝土泵车处于泵送工况时,四个伸缩腿;T同时或分别伸展,当伸缩腿;T伸展 至可垂直伸展支承装置后,伸缩腿3、外端的支腿4、垂直运动至稳定基面并锁紧,四个伸缩 腿;T形成一个正方形支撑角点,从而固定混凝土泵车以便泵送作业;当泵送作业完成后, 四个伸缩腿3、按照相反的工作过程完成从伸展状态到收缩状态的转换。这种支承装置在支承座Γ上需要布置四个套管部件对角布置的两个套管部 件2、平行设置,由于混凝土泵车的宽度方向空间有限,使得分别套装在对角布置的两个伸 缩腿;T很难充分利用混凝土泵车宽度方向上有限的空间,同时为了保证具有足够的伸展 长度,从而造成该支承装置在混凝土泵车宽度方向占用的空间较大,甚至超出道路交通法 规规定的车辆宽度标准,使得混凝土泵车的使用受到限制。因此,如何研发出一种占用空间小的支承装置,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 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行走机械支承装置,该行走机械支承装置能合理利 用行走机械宽度方向上的空间,可节省空间。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行走 机械支承装置的行走式工程机械。为了实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行走机械支承装置,包括第一伸缩腿、第二伸缩腿、第三伸缩腿、第四伸缩腿及固定在行走机械底盘上的支承座,所述支承座 上设有第一滑道、第二滑道,所述第一伸缩腿、第二伸缩腿套于所述第一滑道内,第三伸缩 腿、第四伸缩腿套于第二滑道内;第一伸缩腿的内侧端与第二伸缩腿内侧端形成嵌套,第三 伸缩腿的内侧端与第四伸缩腿的内侧端形成嵌套。优选的,所述第一滑道、所述第二滑道呈交叉状设置。优选的,所述第一滑道、所述第二滑道均呈直线状。优选的,所述第一滑道、所述第二滑道均呈弧形状。优选的,所述第一滑道、所述第二滑道均呈弧形状,二者呈对称分别设于所述支承 座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滑道、所述第二滑道分别向所述支承座的左右方向延伸。优选的,所述第一滑道、所述第二滑道均呈弧形状,二者呈对称分别设于所述支承 座的前后两侧,第一滑道、所述第二滑道分别向所述支承座的前后方向延伸。优选的,所述第一伸缩腿的动力驱动装置包括由液压马达驱动的齿轮、设于第一 伸缩腿侧部的齿条,所述液压马达与所述支承座固定,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优选的,所述第一伸缩腿的动力驱动装置为伸缩油缸。优选的,所述第一伸缩腿的外侧端设有定位挡板。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行走机械支承装置,支承座上设有第一滑道、第二滑道,第一伸缩 腿、第二伸缩腿设于所述第一滑道内、第三伸缩腿、第四伸缩腿设于所述第二滑道内,位于 同一滑道内的两个伸缩腿形成嵌套。当行走式工程机械处于工作状态时,第一伸缩腿、第二伸缩腿、第三伸缩腿、第四 伸缩腿可同时或分别从第一滑道、第二滑道内伸展,直至伸展至所需位置;当行走式工程机 械结束工作状态时,第一伸缩腿、第二伸缩腿、第三伸缩腿、第四伸缩腿缩至第一滑道或第 二滑道内,第一伸缩腿的内侧端与第二伸缩腿的内侧端形成嵌套,第三伸缩腿的内侧端与 第四伸缩腿的内侧端形成嵌套。这种结构的行走机械支承装置,位于一个滑道内的两个伸缩腿可形成嵌套,即其 中一个伸缩腿可插入另一个伸缩腿内,在各伸缩腿处于收缩状态时,一个伸缩腿嵌套在另 一个伸缩腿内。这种结构只需在支承座上设有两个滑道,同一个滑道内的两个伸缩腿以嵌 套的方式套装在该滑道内,可合理利用行走式工程机械宽度方向的空间,在保证伸缩腿具 有一定长度的同时,不会增加行走式工程机械宽度方向的尺寸,使得行走式工程机械的宽 度不会超过道路交通法规规定的车辆宽度标准。为了实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 一种行走式工程机械,该行走式工程机 械包括底盘和上述的行走机械支承装置,所述支承座固定在所述底盘上。由于上述的行走 机械支承装置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具有该行走机械支承装置的行走式工程机械也应具备相 应的技术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的支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行走机械支承装置的处于伸展状态的结构示 意图3为图2中行走机械支承装置处于收缩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行走机械支承装置的处于伸展状态的结构示 意图5为图4中行走机械支承装置处于收缩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其中,图1-图5中支承座f、套管部件 、伸缩腿3、、支腿4、;支承座1、第一滑道21、第二滑道22、第一伸缩腿31、第二伸缩腿32、第三伸缩腿 33、第四伸缩腿34、支腿4、定位挡板5、齿条6、齿轮7、液压马达8 ;第一滑道2Γ、第二滑道22、、第一伸缩腿3Γ、第二伸缩腿32、、第三伸缩腿33、、第 四伸缩腿34、。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 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看图2、图3,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行走机械支承装置的处于伸 展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行走机械支承装置处于收缩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行走机械支承装置包括支承座1、第一伸缩腿31、 第二伸缩腿32、第三伸缩腿33、第四伸缩腿34,支承座1用于支撑各伸缩腿,支承座1固定 在行走式工程机械的底盘上,支承座1上设有第一滑道21、第二滑道22,第一滑道21、第二 滑道22呈交叉状设置,第一滑道21与第二滑道22可位于不同的高度位置。第一伸缩腿31、第二伸缩腿32套装于第一滑道21内,第三伸缩腿33、第四伸缩腿 34套装于第二滑道22内,第一伸缩腿31的外侧端、第二伸缩腿32外侧端均设有呈竖直状 设置的支腿4,第一伸缩腿31的内侧端与第二伸缩腿32的内侧端形成嵌套,如图1、图2所 示,在展开状态时,第一伸缩腿31的内侧端、第二伸缩腿32的内侧端处于分离状态,在收缩 状态时,第一伸缩腿31的内侧端、第二伸缩腿32的内侧端相互嵌套,具体地,第一伸缩腿31 的径向尺寸可较小,第二伸缩腿32的径向尺寸可较大,第二伸缩腿32的径向设有可与第一 伸缩腿31形成套装的孔,第一伸缩腿31的内侧端可嵌套在该孔内。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行走机械支承装置,包括第一伸缩腿(31)、第二伸缩腿(32)、第三伸缩腿(33)、第四伸缩腿(34)及固定在行走机械底盘上的支承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座(1)上设有第一滑道(21)、第二滑道(22),所述第一伸缩腿(31)、第二伸缩腿(33)套于所述第一滑道内(21),第三伸缩腿(33)、第四伸缩腿(34)套于第二滑道内(22);第一伸缩腿(31)的内侧端与第二伸缩腿(32)内侧端形成嵌套,第三伸缩腿(33)的内侧端与第四伸缩腿(33)的内侧端形成嵌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核志卓志红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