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悬架装置及其汽车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350324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独立悬架装置及汽车,该独立悬架装置包括第一纵摆臂、第一支撑轴管、中间轴管、第二支撑轴管和第二纵摆臂;所述第一支撑轴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纵摆臂,另一端与所述中间轴管的第一端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轴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纵摆臂,另一端与所述中间轴管的第二端部连接;还包括穿设在所述第一支撑轴管、所述中间轴管和所述第二支撑轴管内部的稳定杆,所述稳定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纵摆臂连接,所述稳定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纵摆臂连接。上述的独立悬架装置通过改变稳定杆的位置可有效改善现有技术中的独立悬架装置的可靠性能。以及能够有效减小了独立悬架装置在汽车内的占用空间。(*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结构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改良的独立悬架装置及其汽车
技术介绍
汽车悬架装置为车架与车轴之间作连接的传力部件,又是保证汽车行驶稳定性的 重要部件。汽车悬架装置可分为非独立悬架装置和独立悬架装置。随着客户对汽车行驶稳 定性能与平顺性要求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汽车采用独立式悬架装置,以便汽车能够平 稳行驶。独立悬架装置指的是汽车的各车轮的车轴之间为非刚性、非一体连接,以使该汽车 的每个车轮可独立上下运动。参照图1所示,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独立悬架装置实施例的俯视图,图1中 独立悬架装置包括中间轴管13、中间轴管13两端设置的第一支撑轴管12和第二支撑轴管 (图中未示出)、连接第一支撑轴管12端部的第一纵摆臂10、连接第二支撑轴管端部的第二 纵摆臂(图中未示出),以及位于第一支撑轴管12、中间轴管13和第二支撑轴管外侧的稳 定杆14。稳定杆14 一端连接第一纵摆臂10,另一端连接第二纵摆臂,如图1所示(由于该 独立悬架装置为轴对称结构,故图1中只显示该独立悬架装置的左半部分)。该独立悬架装 置还包括位于第一支撑轴管12和中间轴管13连接处的第一固定支架11、和位于第二支撑 轴管和中间轴管13连接处的第二固定支架,其可用于将独立悬架装置固定安装于汽车车 架内。当该独立悬架装置安装于汽车车架内时,需要汽车车架内部提供稳定杆14弯曲和扭 转的空间,由此使该独立悬架装置在汽车内部占用的空间较大。另外,由于汽车行驶过程中 的速度变化使得第一纵摆臂10和第二纵摆臂上下变化,易导致外侧稳定杆14的弯曲变形, 进而容易引起稳定杆、第一纵摆臂10、第二纵摆臂等的可靠性问题。由此,如何节省汽车内 部空间又提高独立悬架装置可靠性成为当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汽车可靠性的独立悬架装 置及其汽车。本技术提出的独立悬架装置主要包括第一纵摆臂、第一支撑轴管、中间轴 管、第二支撑轴管和第二纵摆臂;所述第一支撑轴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纵摆臂,另一端与所述中间轴管的第一端 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轴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纵摆臂,另一端与所述中间轴管的第二端 部连接;还包括穿设在所述第一支撑轴管、所述中间轴管和所述第二支撑轴管内部的稳定 杆,所述稳定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纵摆臂连接,所述稳定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纵摆臂连 接。如上所述的独立悬架装置,其中,所述稳定杆的中心线与所述中间轴管的中心线重合。如上所述的独立悬架装置,其中,所述稳定杆与所述第一支撑轴管之间设有至少 一个第一减磨块,所述稳定杆与所述第二支撑轴管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减磨块。如上所述的独立悬架装置,其中,所述稳定杆的一端通过第一锁紧螺钉和第一偏 心垫片与所述第一纵摆臂花键连接;所述稳定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二锁紧螺钉和第二偏心垫片与所述第二纵摆臂花键 连接。如上所述的独立悬架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支撑轴管通过第一滚针轴承与所述第 一纵摆臂连接;所述第二支撑轴管通过第二滚针轴承与所述第二纵摆臂连接。另外,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第一车轮和第二车轮,还包括上述 的独立悬架装置,所述独立悬架装置用于连接所述第一车轮和所述第二车轮。本技术提供的独立悬架装置通过改变稳定杆的位置可有效改善现有技术中 的独立悬架装置的可靠性能。进一步该独立悬架装置将稳定杆设置于第一支撑轴管、中间 轴管和第二支撑轴管的内部,减小了现有技术中外例稳定杆占用的空间,使得本技术 独立悬架装置的整体结构尺寸减小,进而有效减小了独立悬架装置在汽车内的占用空间。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 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 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 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独立悬架装置实施例的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中的独立悬架装置实施例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中的独立悬架装置实施例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 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 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 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 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的独立悬架装置包括第一纵摆臂、第一支撑轴管、中间轴管、第二 支撑轴管、第二纵摆臂和稳定杆等部件,其中该独立悬架装置的稳定杆位于第一支撑轴管、 中间轴管和第二支撑轴管的内部,且该稳定杆的中心线与中心轴管的中心线重合。该独立 悬架装置在汽车内部的占用空间较小,以及能够提高使用该独立悬架装置的汽车的可靠 性。参考图2和图3所示,图2示出了本技术中的独立悬架装置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3示出了本技术中的独立悬架装置实施例的俯视图。具体地,该独立悬架装置包括 第一纵摆臂108、第一支撑轴管103、中间轴管109、第二支撑轴管、第二纵摆臂(图中未示出)、第一固定支架106和第二固定支架。其中,第一支撑轴管103的一端连接第一纵摆臂 108,另一端与中间轴管109的第一端部连接(如图1所示),第二支撑轴管(图中未示出) 的一端连接第二纵摆臂,另一端与中间轴管109的第二端部连接,即中间轴管109的两端设 置连接第一支撑轴管103和第二支撑轴管,以及第一固定支架106位于中间轴管109与第 一支撑轴管103的连接处,第二固定支架位于中间轴管109与第二支撑轴管的连接处。且, 该独立悬架装置还包括穿设在第一支撑轴管103、中间轴管109和第二支撑轴管内部的稳 定杆105,且稳定杆105的一端与第一纵摆臂108连接,稳定杆105的另一端与第二纵摆臂 连接。其中,上述独立悬架装置中稳定杆105位置的变化,可以使第一纵摆臂108、第二纵摆 臂原有的受力状态发生极大改善。例如,连接有车轮的第一纵摆臂108在上下跳跃时,导致 连接该第一纵摆臂108的稳定杆105产生扭转应力和弯曲应力,由于稳定杆105位于第一 支撑轴管103内部,且稳定杆105轴线与第一纵摆臂108转动中心重合,使得稳定杆105自 身产生的弯曲应力相对比现有技术中来说减小了即稳定杆105的受力得到了改善,故反作 用于第一纵摆臂108、第二纵摆臂的弯曲力也会减小,进而可减少第一纵摆臂108、第二纵 摆臂与稳定杆105间的损耗,提高了使用独立悬架装置的汽车的可靠性。优选地,在本实施 例中,稳定杆105的中心线与中间轴管109的中心线重合。应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独立 悬架装置为轴对称结构,故图2和图3示意性的显示独立悬架装置的左半部分。进一步地,稳定杆105与第一支撑轴管103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减磨块104,如 图2所示,稳定杆105与第二支撑轴管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减磨块。具体地,本实施例中 第一减磨块104主要用于缓解稳定杆105与第一支撑轴管103间的压力,使第一支撑轴管 103和稳定杆105之间不会产生直接碰撞的损耗,如稳定杆105发生扭转或弯曲时,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独立悬架装置,包括第一纵摆臂(108)、第一支撑轴管(103)、中间轴管(109)、第二支撑轴管和第二纵摆臂;所述第一支撑轴管(103)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纵摆臂(108),另一端与所述中间轴管(109)的第一端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轴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纵摆臂,另一端与所述中间轴管(109)的第二端部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穿设在所述第一支撑轴管(103)、所述中间轴管(109)和所述第二支撑轴管内部的稳定杆(105),所述稳定杆(105)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纵摆臂(108)连接,所述稳定杆(10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纵摆臂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振兴徐杨黄志新王可峰李伟进
申请(专利权)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