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创军专利>正文

一种整体式微型液冷散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5287724 阅读:2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整体式微型液冷散热系统,包括风冷式散热风扇和液冷式散热基体,所述散热风扇与散热基体顶部固定连接,散热基体内部设有用于容置流体工质的密闭空腔;所述密闭空腔包括若干个供流体工质循环流通的回路通道,及密闭空腔内部装设有转动叶轮,转动叶轮与散热风扇保持联动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为:结合了风冷式散热器和液冷式散热器的优点,散热速度更快,散热效率更高,体积微小,结构合理,满足了现代电子产业的散热需求。(*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散热器,属于散热设备产品
,尤其是指一种整体式微型液冷散热系统
技术介绍
现代社会,电子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产品性能得到不断提升,而产品体积不断微 小化和产品高度集成化,都使得电子产品的功耗和发热量愈来愈大,散热问题更是日益突 现,甚至制约了电子产品性能的进一步提高及体积的小型化发展,散热器急需进一步改善 性能。目前,现有的散热系统一般分为风冷式散热系统、相变式散热系统和液冷式散热 系统三种。其中,液冷式散热系统应用于热源较小的电子产品领域,其一般由散热基体、散 热风扇、液泵及管路等零部件组成,通过冷却液把发热源的热量传递至散热基体上,然后由 散热风扇把散热基体上的热量带走,从而达到发热源散热目的。这种液冷式散热系统的散 热性能较好,但是组成零部件较多,连接管路比较复杂,产品的安装及使用占用空间大,而 且易造成冷却液泄漏,无法满足电子元件日益发展的微型散热系统简便高效、集成化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体积 微小、散热效率高、有效满足现代电子产业散热需求的整体式微型液冷散热系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按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整体式微型液冷散热系统,包括风冷式散热风扇和液冷式散热基体,所述散 热风扇与散热基体顶部固定连接,散热基体内部设有用于容置冷却液流体工质的密闭空 腔;所述密闭空腔包括若干个供冷却液流体工质循环流通的回路通道,及密闭空腔内部装 设有转动叶轮,转动叶轮与散热风扇保持联动设置。进一步,所述散热风扇与转动叶轮同心联动,联动方式为轴式联动或磁吸式联动。进一步,所述散热基体包括焊接成型的散热底座、散热肋片阵列与散热顶板;其 中,所述散热底座内部中空,被分隔横板间隔为上下两部分相通腔室;所述散热肋片阵列包 括若干个均勻间隔设置的散热肋片,每一散热肋片内部中空,被分隔竖板间隔为左右两部 分相通腔道,及每一散热肋片的下端部均与上述散热底座顶部密闭插接配合且焊接固定; 所述散热顶板底部与上述散热肋片的上端部密闭插接配合且焊接固定。进一步,所述散热底座的腔室和散热肋片的腔道相接相通形成密闭空腔的回路通 道。进一步,所述散热底座的下腔室设有波浪型百叶窗式内置散热片。进一步,所述散热基体呈圆柱型结构,及散热肋片阵列呈圆环形排列,散热肋片为 内设腔道的扇形管。进一步,所述散热基体呈方柱体结构,及散热肋片阵列呈方环形排列,散热肋片为内设腔道的方形管。进一步,所述散热肋片阵列的相邻散热肋片之间设有百叶窗式外置散热片,百叶 窗式外置散热片与散热肋片焊接一体成型。进一步,所述散热底座的顶部和散热顶板的底部分别设有与散热肋片适应配合且 焊接固定的开孔。进一步,所述散热基体的散热顶板上方设有用于螺接散热风扇的安装孔。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为结合了风冷式散热器和液冷式散热 器的优点,散热速度更快,散热效率更高,体积微小,结构合理,满足了现代电子产业的散热需求。为了能更清晰的理解本技术,以下将结合附图说明阐述本技术的具体实 施方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局部结构剖视图。图3是图1中散热肋片的截面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机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 3所示,本技术所述的整体式微型液冷散热系统,包括风冷式散热风 扇1和液冷式散热基体2,所述散热风扇1与散热基体2顶部固定连接,散热基体2内部设 有用于容置流体工质的密闭空腔。所述密闭空腔包括若干个供流体工质循环流通的回路通 道,及密闭空腔内部装设有转动叶轮3,转动叶轮3与散热风扇1同心轴式联动。上述散热基体2呈圆柱型结构,其包括焊接成型的散热底座21、散热肋片阵列22 与散热顶板23。其中,所述散热底座21内部中空,被分隔横板211间隔为上下两部分相通腔 室,下腔室设有波浪型百叶窗式内置散热片212;所述散热肋片阵列22呈圆环形排列,包括 若干个均勻间隔设置的扇形管散热肋片221,每一散热肋片221内部中空,被分隔竖板222 间隔为左右两部分相通腔道,及每一散热肋片221的下端部均与上述散热底座21顶部密闭 插接配合且焊接固定;所述散热顶板23底部与上述散热肋片221的上端部密闭插接配合且 焊接固定。进一步,所述散热底座21顶部和散热顶板23底部分别设有与散热肋片221适 应配合且焊接固定的开孔,散热顶板23的上方还设有用于螺接散热风扇1的安装孔 ’及所 述散热底座21的腔室和散热肋片221的腔道相接相通形成密闭空腔的回路通道,回路通道 内容置有冷却液流体工质。上述散热肋片阵列22的相邻散热肋片221之间设有百叶窗式外置散热片24,百叶窗式外置散热片24与散热肋片221焊接一体成型,进一步提高了散热器的散热面积和散热 效率。如图4所示,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所述使用时,散热基体的散热底座21底部与发热体表面紧密接触,吸收发热体工作时产生的大量热量,并传递给密闭空腔回路通 道内的冷却液流体工质,此时,散热风扇1高速转动,带动密闭空腔内的转动叶轮3联动, 从而驱动回路通道内的冷却液流体工质沿回路通道循环流动(内置散热片212进一步提 高冷却液流体工质的散热效率),冷却液流体工质经循环流动迅速带走散热底座21吸收的 热量,并传递给散热肋片221和外置散热片24,而散热风扇1向下吹风,快速带走散热肋片 221和外置散热片24的热量,从而实现风冷式散热和液冷式散热的相结合,进一步提高了 散热器的工作效率和散热性能。实施例2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实施方式与上述实施例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基体呈方柱体结构,及散热肋片阵列呈方环形排列,散热肋片为内 设腔道的方形管,及所述散热风扇与转动 叶轮为磁吸式联动。而其余有益效果和工作原理 均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如果对本技术的各种改动或变型不脱 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型属于本技术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 范围之内,则本技术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权利要求一种整体式微型液冷散热系统,包括风冷式散热风扇和液冷式散热基体,所述散热风扇与散热基体顶部固定连接,散热基体内部设有用于容置冷却液流体工质的密闭空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密闭空腔包括若干个供冷却液流体工质循环流通的回路通道,及密闭空腔内部装设有转动叶轮,转动叶轮与散热风扇保持联动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整体式微型液冷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风扇 与转动叶轮同心联动,联动方式为轴式联动或磁吸式联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整体式微型液冷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基体 包括焊接成型的散热底座、散热肋片阵列与散热顶板;其中,所述散热底座内部中空,被分隔横板间隔为上下两部分相通腔室;所述散热肋片阵列包括若干个均勻间隔设置的散热肋片,每一散热肋片内部中空,被 分隔竖板间隔为左右两部分相通腔道,及每一散热肋片的下端部均与上述散热底座的顶部 密闭插接配合且焊接固定;所述散热顶板的底部与上述散热肋片的上端部密闭插接配合且焊接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整体式微型液冷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整体式微型液冷散热系统,包括风冷式散热风扇和液冷式散热基体,所述散热风扇与散热基体顶部固定连接,散热基体内部设有用于容置冷却液流体工质的密闭空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密闭空腔包括若干个供冷却液流体工质循环流通的回路通道,及密闭空腔内部装设有转动叶轮,转动叶轮与散热风扇保持联动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创军谢繁华江春燕陈创劲
申请(专利权)人:陈创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