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炳顺专利>正文

滚动轴承密封件及滚动轴承密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285230 阅读: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滚动轴承密封结构,属于滚动轴承,现有密封件不易制造,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将内圈的两端中的至少一端各制有外露斜面,密封件的内边缘形成至少两条并列的环状密封凸筋,每条密封凸筋上开设至少一个缺口,相邻两条密封凸筋上的缺口在圆周上错开一角度,环状密封凸筋接触在外露斜面上实现密封件与内圈的密封配合。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环状密封凸筋尺寸规格小,实现运转摩擦小、磨损少、温升小、极限转速高、且密封性能又好的要求;相邻两条密封凸筋上的缺口在圆周上错开一角度,延长了灰尘进入以及油脂泄漏的路径,实现可靠密封;该在密封凸筋上开设缺口的密封件结构便于通过模具制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滚动轴承,具体是一种通过改进密封件的结构实现滚动轴承密封的结 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主要由内圈、外圈以及介于二者之间的滚动体和密封件构成的滚动轴承, 转动时密封件通常相对外圈静止、相对内圈转动。面对苛刻的市场要求和生产的实际现状,有的制造企业一方面为了检测轴承静态 密封综合效果,另一方面也为了追求“绝对密封”,对每一套轴承进行密封检测在轴承的一 端装配上密封件,另一端不装密封件并向上,在轴承的底下垫一张纸,在轴承内注入煤油, 水平放置小时,看垫在轴承底下的纸上有否轴承渗漏的煤油,不渗漏者为合格,并将此作为 轴承总检的一道工序,以致于将轴承的密封引向真正的“绝对密封”。实际使用时,由于密封 太好,在刚启动时(轴承从启动到正常运转的过程也是内腔温度升高的过程,反之,轴承从 正常运转到停止的过程也是内腔温度降低的过程)轴承内腔是负压,密封件的密封唇更加 紧压轴承表面,给轴承带来了更大的摩擦、更大的启动力矩、更大的磨损、更大的温升,进而 又加剧了油脂和密封件更早的高温老化和油脂更多的渗漏,以致造成轴承的过早失效,事 与愿违。而密封件与内圈之间的密封形式多见于两种结构接触式密封和非接触式密封, 前者是整个内缘密封唇全部密封接触在内圈上,后者是整个内缘密封唇与内圈之间保持缝 隙达到全部不接触,有多个内缘密封唇形成多层密封结构时,有的内缘密封唇采用接触式 密封,有的内缘密封唇采用非接触式密封。非接触式密封结构几乎没有密封摩擦,它的优点 是运转摩擦小、磨损少、温升小、极限转速高,它的缺点是密封间隙大、密封性能差;接触 式密封由于密封唇紧紧地箍住或紧压套圈滑动表面,它的优点是密封性能好;它的缺点 是运转摩擦阻力大、温升高、极限转速低、密封件和油脂易在高温中加速老化。这两种模式 都难以实现“运转摩擦小、磨损少、温升小、极限转速高、且密封性能又好”的要求。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难以实现运转摩擦小、磨损少、温升小、极限转速高且密 封性能又好的要求的缺陷,申请号为200710164767. 8、公开号为CN101457792A的专利技术专利 申请公开了一种“轴承半接触、半非接触密封结构”,其包括内圈、外圈和介于二者之间的密 封件,所述密封件具有至少一个内缘密封唇,其特征是所述的内缘密封唇中至少一个的局 部与内圈之间保持间隙,其余部分作为接触部与内圈密封接触。该结构在一个内缘密封唇 上同时实现了接触式密封和非接触式密封,达到兼具两种密封形式的优点,实现运转摩擦 小、磨损少、温升小、极限转速高、且密封性能又好的要求。本申请人经实践分析发现上述在一个内缘密封唇上同时实现接触式密封和非接 触式密封的密封件不易制造;进一步的,工作时,外界的灰尘可直接进入轴承内腔,轴承内 腔的油脂也可直接向外泄漏,防尘、防漏效果欠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首先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克服现有密封件不易制造的 缺陷,提供一种滚动轴承密封件及滚动轴承密封结构。并在此基础上提高防尘、防漏效果。为此,本专利技术的滚动轴承密封件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滚动轴承密封件,呈环状,其 特征是该密封件的内边缘形成至少两条并列的环状密封凸筋,每条密封凸筋上开设至少一 个缺口,相邻两条密封凸筋上的缺口在圆周上错开一角度。本专利技术的滚动轴承密封件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滚动轴承密封结构,包括一内圈、一 外圈以及介于所述内圈与外圈之间的多个滚动体和密封件,所述的密封件位于滚动体的外 侧,其特征是所述内圈的至少一外端具有外露斜面,所述密封件的内边缘形成至少两条并 列的环状密封凸筋,每条密封凸筋上开设至少一个缺口,相邻两条密封凸筋上的缺口在圆 周上错开一角度,所述的环状密封凸筋接触在所述的外露斜面上实现所述密封件与内圈的 密封配合。为了与所述内圈两端的外露斜面形成配合提高密封效果,所述的内缘密封唇具有 一个朝向密封件中心线方向的斜面,所述的密封凸筋形成在该斜面上。为了确保灰尘进入以及油脂泄漏的路径,所有所述的缺口在在圆周上有规律分布。位于外侧的密封凸筋上形成有与该密封凸筋上的缺口错位的向外侧凸出的凸台。 用于工作时利用密封件的转动阻挡欲从外界进入内腔的灰尘。位于内侧的密封凸筋上形成有与该密封凸筋上的缺口错位的向内侧凸出的凸台。 用于工作时利用密封件的转动阻挡欲从内腔向外界泄漏的油脂。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密封件上形成至少两条并列的环状密封凸筋,每条 密封凸筋上开设至少一个缺口,通过环状密封凸筋接触在外露斜面上实现密封件与内圈的 密封配合,实现了接触式密封和非接触式密封,达到兼具两种密封形式的优点,且环状密封 凸筋尺寸规格小,实现运转摩擦小、磨损少、温升小、极限转速高、且密封性能又好的要求; 相邻两条密封凸筋上的缺口在圆周上错开一角度,延长了灰尘进入以及油脂泄漏的路径, 实现可靠密封;该在密封凸筋上开设缺口的密封件结构便于通过模具制造;设置在密封凸 筋上的凸台可在工作时利用密封件的转动阻挡欲从外界进入内腔的灰尘以及欲从内腔向 外界泄漏的油脂,提高防尘、防漏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滚动轴承密封结构的一种剖面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密封件的环状密封凸筋的展开图。图3是图1中的A部放大图,其示出一种具体结构的外露斜面以及接触在该外露 斜面上的环状密封凸筋。图4示出另一种具体结构的外露斜面以及接触在该外露斜面上的环状密封凸筋。图5示出第三种具体结构的外露斜面以及接触在该外露斜面上的环状密封凸筋。图6示出第四种具体结构的外露斜面以及接触在该外露斜面上的环状密封凸筋。图7单独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密封件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图8单独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密封件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图9单独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密封件的第三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1-内圈,2-外圈,3-滚动体,4-密封件,5-外露斜面,6-内缘密封 唇,7-密封凸筋,8-缺口,9-斜面,10-向外侧凸出的凸台,11-向内侧凸出的凸台,D-缺口 的宽度,T-环状密封凸筋的宽度,H-环状密封凸筋的高度,S-相邻两环状密封凸筋的间距, L-凸台的轴向尺寸,dl-位于内侧的环状密封凸筋的内径,d2-位于外侧的环状密封凸筋的 内径。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滚动轴承密封结构,如图1所示,其包括一内圈1、一外圈2以及介于所 述内圈1与外圈2之间的多个滚动体3和密封件4 (该密封件4即为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的滚 动轴承密封件,鉴于其已经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滚动轴承密封结构中,为了节约文字,在此不予 赘述),密封件4位于滚动体3的外侧,内圈1的至少一端端具有外露斜面5 (该外露斜面 5是指露在外界中的斜面,工作时外界灰尘易沉积在该外露斜面上而进一步进入轴承内腔, 因此有必要为此外露斜面配置密封件;所谓斜面,是指非圆柱面,如该图1、3、4所示为圆锥 面,其素线为直线,图5所示为腰鼓形面,其素线为向外拱起的弧状线,图6所示为槽状面, 其素线为向内拱起的弧状线,在图3-6中,该外露斜面的外侧部分的径向尺寸小于内侧部 分的径向尺寸,在具体实施时,也可以是内侧部分的径向尺寸小于外侧部分的径向尺寸); 密封件4呈环状(其完整的剖面结构参见图7、8、9),其内边缘形成两条(根据情形,还可以 更多)并列一个位于内侧、另一个位于外侧的环状密封凸筋7,每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滚动轴承密封件(4),呈环状,其特征是该密封件(4)的内边缘形成至少两条并列的环状密封凸筋(7),每条密封凸筋(7)上开设至少一个缺口(8),相邻两条密封凸筋上的缺口在圆周上错开一角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炳顺张芳华李兴林
申请(专利权)人:陈炳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