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水性构造物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527094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吸水性构造物,该吸水性构造物在具有相互平行的上面和下面的呈板状的热可塑性合成纤维的聚合体中,作为吸水性材料包含有纤维类纤维和吸水并膨润的高吸水性聚合物,前述上下面中的至少一个被透水性片材覆盖,其特征在于: 前述聚合体是向着前述上下面的宽度方向相互平行地延伸、同时具有多个直径比前述聚合体中的热可塑性合成纤维彼此间的间隙大的透气孔、可向前述上下面方向弹性压缩的蜂窝状构造物,该聚合体处于以使前述透气孔形成扁平状的方式向前述上下面方向压缩的状态,当前述高吸水性聚合物吸水而膨润软化时,被压缩的前述聚合体可以以使前述透气孔复原的方式向前述上下面方向弹性膨胀。(*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一次性尿布(おむつ)或生理用卫生巾、可以作为必须具有吸水性的一次性擦拭物等使用的。
技术介绍
美国专利4,500,315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一次性的极薄吸收制品。该制品由第一层、第二层和夹在两层之间的中间层构成。第一层是由合成纤维织物和混在织物之间的许多高吸水性聚合物粒子构成的。第二层是将纤维素纤维等交织在一起形成块状的层,液体扩散性良好。中间层也是由纤维素纤维等交织在一起形成块状的层,其一部分进入到第一层中,与高吸水性聚合物紧密接触。由于该制品呈在厚度方向上被压缩的状态,所以具有压缩前厚度的1/2以下的厚度,在吸水时恢复至压缩前厚度的至少75%。在特开平2-74254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吸收性物品用的吸收体。该吸收体由热熔融性的卷缩纤维、绵状纸浆、吸水性聚合物粒子的混合物制成。卷缩纤维相互热融合而形成立体的网状结构,呈席垫状。吸收体是当向绵状纸浆和聚合物粒子处于湿润状态时与卷缩纤维一起进行压缩、然后进行干燥而获得的。绵状纸浆和聚合物粒子吸水并软化时,吸收体从压缩状态被释放,恢复到压缩前的席垫状。复原后的吸收体,由于卷缩纤维可以比较自由地进行变形,所以可以弹性地压缩。美国专利4,500,315号公报的吸收制品和特开平2-74254号公报的吸收体,是将聚合物粒子填充并保持在纤维彼此之间的间隙中的材料,若防止聚合物粒子从吸收体中脱落,则纤维的间隙不能太大。在这样的吸收体中,当聚合物粒子吸水而发生膨润时,堵塞了纤维的间隙,吸收体的透气性显著恶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课题是,对含有吸水性材料的热可塑性合成纤维聚合体呈压缩状态的吸水性构造物进行改良,以便即使包含在该构造物中的高吸水性聚合物吸水并膨润时,构造物的透气性也不会恶化。为了解决前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由涉及吸水性构造物的第一个专利技术和涉及该构造物的制造方法的第二个专利技术构成。前述第一个专利技术的对象是一种吸水性构造物,该吸水性构造物,在具有相互平行的上面和下面的呈板状的热可塑性合成纤维的聚合体中,作为吸水性材料包含有纤维素类纤维和吸水并膨润的高吸水性聚合物,前述上下面中的至少一个被透水性片材覆盖。在这种吸水性构造物中,前述第一个专利技术的特征如下。前述聚合体是向着前述上下面的宽度方向相互平行地延伸、同时具有多个直径比前述聚合体中的热可塑性合成纤维彼此间的间隙大的透气孔、可向前述上下面方向弹性压缩的蜂窝状构造物,该聚合体处于以使前述透气孔形成扁平状的方式向前述上下面方向压缩的状态。当前述高吸水性聚合物吸水而膨润软化时,被压缩的前述聚合体可以以使前述透气孔复原的方式向前述上下面方向弹性膨胀。在前述第一个专利技术中,存在以下优选的实施形式。(1)前述高吸水性聚合物为粒子状或纤维状。(2)前述聚合体是将多个蜂窝状构造薄片沿它们的宽度方向重叠而成的,前述蜂窝状构件薄片的前述透气孔在延伸方向上具有3~30mm的宽度。(3)前述(2)的聚合体,在前述薄片彼此之间,前述透气孔至少部分地相互连接结合在一起。(4)前述热可塑性合成纤维是卷缩纤维。(5)前述聚合体、前述纤维素纤维和前述高吸水性聚合物分别在5~80重量%、5~60重量%、10~80重量%的范围内。(6)前述透气孔的形状大致为矩形,前述矩形中的对角线方向与前述上下面方向基本一致。(7)前述聚合体是在前述上下面方向上并列至少两个前述透气孔而成的。前述第二个专利技术的对象是吸水性构造物的制造方法,该吸水性构造物,在具有相互平行的上面和下面的呈板状的热可塑性合成纤维的聚合体中,作为吸水性材料包含有纤维素类纤维和吸水并膨润的高吸水性聚合物,前述上下面中的至少一个被透水性片材覆盖。在这种制造方法中,前述第二个专利技术的特征如下。前述聚合体是向着前述上下面的宽度方向相互平行地延伸、同时具有许多直径比前述聚合体中的纤维彼此间的间隙大的透气孔、可向前述上下面方向弹性压缩的蜂窝状构造物。这种聚合体,在前述吸水性材料的湿润状态下以使前述透气孔形成扁平状的方式向前述上下面方向压缩、并因而使前述吸水性材料干燥且将前述聚合体保持在压缩状态下,并且,在前述压缩的前后任意一方中,至少前述上下面之一被前述透水性片材覆盖。在前述第二个专利技术中,具有以下优选实施形式。(1)前述高吸水性聚合物为粒子状或纤维状。(2)将前述热可塑性合成纤维、纤维素纤维和高吸水性聚合物混合并供应到成型用的模具内,在前述模具内于加热条件下使前述热可塑性合成纤维彼此融合,获得前述聚合体。(3)前述聚合体是在前述上下面方向上并列至少两个前述透气孔而成的。附图说明图1是吸水性构造物的透视图。图2(a)是原料板和原料片的透视图,(b)是(a)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吸水之后的吸水性构造物的透视图。图4是表示原料板的一种形态的与图2相同的图示。图5是用于形成原料板的模具的局部剖开的透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在图1以透视图表示的吸水性构造物1由板状的芯材2、和对芯材2进行覆盖的覆盖片3构成,在图中用假想线表示片材3。芯材2是将热可塑性合成纤维4、高吸水性聚合物粒子6和粉碎纸浆7压缩而成的,具有上表面8、下表面9和周边侧面11。片材3通过覆盖上表面8、下表面9和侧面11,可以防止芯材2的塌溃、或聚合物粒子6和粉碎纸浆7的脱落。这样的片材3,在覆盖芯材2的至少上表面8的部分中具有透水性,在覆盖下表面9和侧面11的部分中具有透水性或不具有透水性。在图示的例子中,利用两张具有透水性的覆盖片3覆盖芯材2的整体。图2(a)是用于获得吸水性构造物1所使用的原料板22和原料片23的透视图,图2(b)是(a)的局部放大图。但是,在(a)、(b)中原料片23是以假想线表示的。原料板22具有蜂窝结构,热可塑性合成纤维4的聚合体、分散在该集合体中的聚合物粒子6、粉碎纸浆7构成蜂窝结构的隔壁26,划分出多个透气孔27。原料板22除了相互平行的上表面28和下表面29之外还具有侧面31。上表面28和下表面29向着水平延伸的箭头X方向反复起伏,每一个起伏向着与箭头X正交的箭头Y的方向呈直线地延伸。侧面31在原料板22的厚度方向上具有向着与箭头X、Y正交的箭头Z方向反复起伏的侧面31a、和透过透气孔27看到的侧面31b。透气孔27位于上下面28、29之间,这些面28、29向着展宽(宽度)的方向平行延伸,各透气孔27的端部位于侧面31b上。在其侧面31b中,透气孔27形成于上下面28、29之间,即沿着箭头Z的方向以至少两个基本上并列的方式形成。在原料板22中,对于透气孔27的剖面形状没有特别的规定,优选的剖面形状为(b)中所示的平行四边形,两个对角线中的一个30a向箭头X方向延伸,与透气孔27的一边以15~45度、更优选为30~45度的角度A相交,另一个对角线30b沿图中的箭头Z方向、即在上面28和下面29之间延伸。并且,这种原料板22,隔壁26可以相对于沿箭头X方向延伸的水平县倾斜15~45度的角度A。原料板22的单位面积的重量优选在300~3,000g/m2的范围内,热可塑性合成纤维4占5~80重量%,高吸水性聚合物粒子6占10~80重量%,粉碎纸浆7占5~60重量%。原料板22中的热可塑性合成纤维4,通过相互络合和/或融合形成具有三维网状结构的纤维聚合体,在纤维4和4之间的间隙32中分散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下将志高井尚志
申请(专利权)人: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