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物设置用支架、该构造物设置用支架的施工方法、构造物连接构造、该构造物连接构造的连接部件及施工方法、以及太阳能电池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365749 阅读:2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27 01:32
作为一个实施方式的构造物设置用支架,横梁(15)具有沿着相同方向延伸的一对侧板,横梁(15)通过连接多个梁部件(151、152)而形成,该梁部件(151、152)形成为利用主板连结一对侧板的沿着上述方向延伸的各边而成的形状。被连接的各梁部件(151、152)形成为至少一方的主板端部或侧板端部的一部分被切除的形状。在各梁部件(151、152)的一方的各侧板端部重叠于另一方的各侧板端部的外侧或者内侧的状态下,连接上述一方的各侧板端部和上述另一方的各侧板端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设置以及连接太阳能电池模块等构造物的构造物用设置支架、构造物连接构造、该构造物连接构造所使用的连接部件及其施工方法、以及太阳能电池系统。
技术介绍
例如,在太阳能电池系统中,将作为构造物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固定支承在支架上。 该支架不仅要支承太阳能电池模块的载荷,还必须承受太阳能电池模块所受到的风压等, 要求高强度。由于平板状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容易受到较大的风压,因此,需对支架的强度加以足够的注意。例如,在专利文献1的安装构造中,对组合多个筒状体而得到的支承导轨进行固定,利用该支承导轨支承太阳能电池模块的端部。由于筒状体自身的截面系数较大,因此, 利用多个筒状体的组合来提高支承导轨的强度。并且,在专利文献2的安装构造中,并列设置具有帽型的截面形状的多个框架,在这些框架上固定支承有太阳能电池模块。该帽型的框架的截面系数也比较大,框架强度也比较高。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1-164713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平9-235844号公报在专利文献1以及专利文献2中,由于以向住宅等设置太阳能电池模块为前提,因此,太阳能电池模块的设置面积受限,认为支承导轨、框架即使较长也仅是几m左右。然而,在大规模的发电厂等中,由于并列设置多个太阳能电池模块,因此,若是应用专利文献1的支承导轨、专利文献2的框架,则需要延长上述部件。在专利文献1中,在两根支承导轨中的一方的端部设置筒状部,并且在另一方的端部设置棒状部,使上述端部的筒状部和棒状部相互嵌合,连接两根支承导轨,由此,能够延长支承导轨。然而,如果设置上述筒状部、棒状部,则支承导轨的形状复杂化,部件数量增大。并且,为了使两根支承导轨的筒状部与棒状部嵌合,需要将上述支承导轨支承为直线状,该操作并不容易。因此,如果将这样的支承导轨应用于大规模发电厂等,则成本变得非常高,难以进行施工作业。并且,在专利文献2中,没有关于框架的延长的记载,不考虑在大规模发电厂等中应用该框架。 并且,在专利文献1以及专利文献2的安装构造中,以向住宅等的屋顶设置太阳能电池模块为前提,太阳能电池模块倒置于屋顶上,由于仅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受光面侧受到较大的风压,因此,上述太阳能电池模块只要能够承受该受光面侧所受到的风压即可。 在专利文献1的安装构造中,虽然将罩材料重叠于太阳能电池模块的端部,将该罩材料螺纹固定于支承框架的顶板,但即便如此,也需要承受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受光面侧所受到的风压。并且,在专利文献2的安装构造中,虽然使太阳能电池模块的端部卡止于形成在框架的顶板上的挂钩,但依然需要承受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受光面侧所受到的风压。然而,在大规模的发电厂等中,由于以使多个太阳能电池模块向地面倾斜的方式并列设置该太阳能电池模块,因此,太阳能电池模块的表面和背面受到风压。因此,若仅如专利文献1所示那样,将太阳能电池模块螺纹固定于支承框架的顶板,或者仅如专利文献2 所示那样,利用框架的顶板上的挂钩卡止太阳能电池模块,则在太阳能电池模块的背面侧受到风压时,螺钉从支承框架的顶板脱落,基于挂钩的卡止脱开,太阳能电池模块被吹走的可能性变高,作为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安装构造,强度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现有的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是多个太阳能电池模块,也能够稳固地支承上述太阳能电池模块,部件数量少,且容易进行其施工作业的构造物设置用支架、构造物设置用支架的施工方法、以及太阳能电池系统。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即使太阳能电池模块的表面和背面受到风压,也能够稳固地支承太阳能电池模块的构造物连接构造、在该构造物连接构造中使用的连接部件及其施工方法、以及太阳能电池系统。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构造物设置用支架具备用于设置多个构造物的梁, 上述梁具有沿着相同方向延伸的主板以及一对侧板,上述梁通过连接多个梁部件而形成, 该梁部件形成为利用上述主板连结该一对侧板的沿着上述方向延伸的各边而成的形状,形成为上述被连接的各梁部件的至少一方的主板端部或侧板端部的一部分被切除的形状,在该各梁部件的一方的各侧板端部重叠于另一方的各侧板端部的外侧或者内侧的状态下,连接上述一方的各侧板端部和上述另一方的各侧板端部。这样的梁部件形成为槽型或者近似槽型的截面形状,其截面系数较大,梁部件的强度增高。因此,连接有多个梁部件的梁的强度也增高。并且,上述被连接的各梁部件的至少一方的主板端部和各侧板端部的一部分沿着上述方向被切除,或者在主板端部和各侧板端部之间形成有沿着上述方向的切口。由此,易于将各梁部件的一方的各侧板端部重叠于另一方的各侧板端部的外侧或者内侧。进而,在该状态下,由于连接各梁部件端部,因此在各梁部件的连接位置,两侧的侧板形成两层构造,其强度增高。并且,即使为了延长梁而增加梁部件的根数,由于仅是重复以将各梁部件的一方的各侧板端部重叠于另一方的各侧板端部的外侧或者内侧的方式进行连接这样的工序,因此,容易进行施工作业。例如,只要沿着上述方向切除被连接的各梁部件的至少一方的主板端部和各侧板端部的一部分,或者在主板端部与各侧板端部之间形成沿着上述方向的切口即可。在这样的连接构造中,即使被连接的各梁部件的主板的宽度相同,也能够连结各梁部件。此外,上述被连接的各梁部件的主板的宽度相同。并且,在上述被连接的各梁部件的至少一方的主板端部被切除的情况下,当以上述各梁部件的一方的各侧板端部被重叠于另一方的各侧板端部的外侧或者内侧的状态连接上述一方的各侧板端部和上述另一方的各侧板端部时,在上述被切除的主板端部的部7位,该各梁部件的主板分离。由此,各梁部件的主板不会相互干涉,各梁部件的端部的连接变得容易。此外,该各侧板弹性变形,以使上述各梁部件的一方的各侧板端部重叠于另一方的各侧板端部的外侧或者内侧。利用各侧板的弹性变形,能够将各梁部件的一方的各侧板重叠于另一方的各侧板的外侧或者内侧。并且,在上述各梁部件的一方的各侧板端部重叠于另一方的各侧板端部的外侧或者内侧的状态下,将管配置于上述一方或者另一方的各侧板端部的内侧,使螺栓通过一方的各侧板端部的孔、另一方的各侧板端部的孔以及上述管,通过将螺母拧入上述螺栓的端部并拧紧,由此连接上述一方的各侧板端部和上述另一方的各侧板端部。在该情况下,能够利用一个螺栓、一根管以及一个螺母连接各梁部件端部,能够抑制部件数量以及组装工时的增大。在上述各梁部件的一方的各侧板端部重叠于另一方的各侧板端部的外侧或者内侧的状态下,将筒状内螺纹部件配置于上述一方或者另一方的各侧板端部的内侧,使两个螺栓通过一方的各侧板端部的孔以及另一方的各侧板端部的孔从上述筒状内螺纹部件的两端分别拧入该筒状内螺纹部件内侧的内螺纹并拧紧,由此连接上述一方的各侧板端部和上述另一方的各侧板端部。在该情况下,能够利用两个螺栓、一个筒状内螺纹部件连接各梁部件端部,能够抑制部件数量以及组装工时的增大。并且,以上述各侧板的间隔随着离开上述主板而增大的方式设定该各侧板相对于该主板的弯折角度。S卩,梁部件的开口侧扩大。在该情况下,仅使一方的梁部件的各侧板覆盖于另一方的梁部件的各侧板,就能够容易地在一方的梁部件的各侧板内侧重叠另一方的梁部件的各侧板。此外,梁部件具有由相互对置的一对侧板、连结各侧板的对置一边的主板、以及在各侧板的边缘弯折的各锷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嵯峨山健一
申请(专利权)人:夏普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