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椅构造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059 阅读:3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不会使落座者的背部和靠背部引起位置错开,确保紧密地配合的状态,能够简单地进行躺倒操作,在设置上以及使用上不存在障碍,而且,耐久性也非常高的躺椅构造物。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具有坐垫部、折曲自由地连接在该坐垫部的靠垫部、载置支承这些垫部的基台、相对于上述靠垫部的背框框架,在上下方向相对滑动自由地连接,并且,在靠近下部形成的山状起伏部以上述基台的上升支承部为支点,自由摆动地被支承的钟形曲柄而构成,上述坐垫部的座框框架的后端部和上述钟形曲柄的下端部被轴支承连结,同时,坐垫部在基台上向前后进退自由地被设置而构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躺椅构造物的改进,详细地说,是涉及使靠背部(靠 垫部)倾斜运动时,不会相对于落座者的背部引起靠背部位置错开, 确保与身体紧密地配合的状态,能够简单地进行躺倒操作,而且,耐 久性也非常高的躺椅构造物。下面,用语"靠背"与靠垫部意思相同地 使用,用语"座部"与坐垫部意思相同地使用。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在沙发等的座椅器具中,能够将靠背调节到喜好的角 度,采取轻松的姿势的躺倒机构一般已被公知。于是,作为具有这样的躺倒机构的座椅器具,以往就公知的是图14( a)所示那样的将座部的后方下面和靠背部的下方背面转动自由地 连结的座椅器具,但是,在象这样将座部和靠背部在后部连结的构造 中,在如图14(b)那样,使靠背倾倒时,在落座面侧的座部后面和 靠背部下边面之间产生大的间隙I,由于该间隙I的产生,落座在座部 的使用者的背部和靠背的位置关系错开,西服上衣的后身片上拱,存 在褶铍的问题。此外,由于上述靠背部的位置错开,设置在靠背部上的腰部支撑 以及到头枕的位置也相对地向上方错开,落座者在将靠背放倒后,必 须使身体向恰当地配合的位置运动,因此非常麻烦。另一方面,在以往,如〈专利文献1〉那样公知的座椅器具的躺 倒机构是,构成使能够在前后方向移动的座部和后面上部与轨道柱连 结的靠背部在落座面侧转动自由地连结,同时,通过伸缩缸,将两者 的后面侧连结,再有,与座部的前后移动相应,靠背部和轨道柱的连 接部上下运动,据此,能够将靠背部倾倒在任意的角度。但是,在上述以往的躺倒机构中,因为在放倒靠背部使用时,因落座者的体重而受到的载荷集中在靠背部和轨道柱的连接部,所以, 由于反复的使用而造成故障的可能性高,在耐久性方面存在问题。于是,在有关上述〈文献1>的躺倒机构中,需要在座椅器具的 后方固定地竖立设置轨道柱,所以,不仅需要额外的设置空间,在座 椅器具的配置场所也被限定在设置了轨道柱的场所等的设置方面也不 足。另外,在上述躺倒机构中,因为将针对基框的靠背部的转动支点 配置在靠背部的上部,所以,若放倒靠背部,则座部从基框很大地向 前越出,据此,在将放脚用的脚垫配置在座部前方的情况下,在将靠 背部升起,引入了座部时,必须将脚垫拉近近前侧等的使用上的问题 点很多。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175774号公报(第0034段,图7 )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产生,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即使落座者使 靠背部倾斜运动,也不会使落座者的背部和靠背部引起位置错开,确 保紧密地配合的状态,能够简单地进行躺倒操作,并且在设置上以及 使用上不存在障碍,而且,耐久性也非常高的躺椅构造物。
技术实现思路
参照附图,若对本专利技术者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采用的手段进行说 明,则如下所述。即,本专利技术是一种躺椅构造物,其特征在于,具有底部被座框框 架11支撑的坐垫部1、后面被背框框架21支撑的靠垫部2、在后部具 有上升支承部31,并且载置支承上述两垫部1.2的基台3、相对于上 述靠垫部2的背框框架21,在上下方向相对滑动自由地连接,靠近下部31为支点,自由摆动地被支承的钟形曲柄4,上述坐垫部1的后部上面和上述靠垫部2的下部前面折曲自由地 被连接,以该连接部C为中心,靠垫部2整体在上述基台3上能够躺 倒,并且,坐垫部1的座框框架11的后端部lla和上述钟形曲柄4 的下端部42被轴支承连结,同时,坐垫部l在基台3上能够与座框框 架11 一体向前后进退自由地被二没置,若使坐垫部1向前方滑动,则其座框框架11牵引上述钟形曲柄4 的下端部42向前方移动,据此,与其连动,该钟形曲柄的上部43以 上升支承部31为支点向后方翘起,靠垫部2以与坐垫部1的连接部C 为中心仰倒地倾斜运动,另一方面,在靠垫部2为仰倒姿势时,若向后方拉坐垫部l使之滑动,则座 框框架11推动上述钟形曲柄4的下端部42,与该推动连动,使之向 后方移动,该钟形曲柄的上部43以上升支承部31为支点,上升翘起, 成为靠垫部2,能够向起立方向倾斜运动。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根据需要,可以在上述 手段的基础上,采用在钟形曲柄4的山状起伏部41的上部,形成可面 支撑靠垫部2后面的支撑板部43这样的技术手段。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根据需要,可以在上述 手段的基础上,采用在靠垫部2的背框框架21上配设转轮轮毂R,同 时,将该转轮轮毂R嵌插于在钟形曲柄4上部固定的通道部件44上, 滑动自由地连接上述背框框架21和钟形曲柄4这样的技术手段。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根据需要,可以在上述 手段的基础上,采用相对于坐垫部1的座框框架11前端的横梁llb, 连结定位杆51,通过在基台3内配设的夹具52,把持该定位杆51, 附设通过该夹具52的开闭,在任意的位置固定上述定位杆51的挡块 机构5,据此,能够以任意的倾倒角度固定靠垫部2这样的技术手段。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根据需要,可以在上述 手段的基础上,采用下述的技术手段,即,具有底部被座框框架11 支撑的坐垫部1、靠垫部2、在后部具有上升支承部31,并且载置支 承上述两垫部1*2的基台3、支撑上述靠垫部2,同时,靠垫部2的后 面在上下方向相对滑动自由地抵接,靠近下部的中间部位山起伏状弯 曲的山状起伏部41以上述基台3的上升支承部31为支点,自由摆动 地#皮支承的钟形曲柄4,上述坐垫部1的后部上面和上述靠垫部2的下部前面折曲自由地被连接,以该连接部C为中心,靠垫部2整体在上述基台3上能够躺 倒,并且,坐垫部1的座框框架11的后端部lla和上述钟形曲柄4 的下端部42被轴支承连结,同时,坐垫部l在基台3上能够与座框框 架11 一体向前后进退自由地被设置,若使坐垫部1向前方滑动,则其座框框架11牵引上述钟形曲柄4 的下端部42向前方移动,据此,与其连动,该钟形曲柄的上部43以 上升支承部31为支点向后方翘起,靠垫部2以与坐垫部1的连接部C 为中心仰倒地倾斜运动,另一方面,在靠垫部2为仰倒姿势时,若向后方拉坐垫部l使之滑动,则座 框框架11推动上述钟形曲柄4的下端部42,与该推动连动,4吏之向 后方移动,该钟形曲柄的上部43以上升支承部31为支点,上升翘起, 据此,成为靠垫部2,能够向起立方向倾斜运动。专利技术效果在本专利技术中,由于构成为在落座面侧,将座部和靠背部折曲自由 地连接,同时,在上下方向滑动自由地将钟形曲柄连接在靠背部的后 面,将该钟形曲柄的下端连结在座部的后端,另一方面,将上述钟形 曲柄的山状起伏部摆动自由地支承在基台的上升支承部,因此,若使 安装在基台上的座部向前方或者后方滑动,则座部可以牵引钟形曲柄 的下端,使钟形曲柄上部向后方或者前方翘起,据此,能够一面使靠 背部的后面向钟形曲柄下方或者上方滑动, 一面使靠背部倾倒在任意 的角度。而且,因为通过使座部(坐垫部)的后部上面和靠背部(靠垫部) 的下部前面在落座面侧连接,即使放倒靠背,也不存在有在落座面产 生间隙的情况,所以,可以确保身体紧密地配合落座面的状态,进行 躺倒,据此,能够防止作为衣服起摺的原因的落座者的背部和靠背部 的相对的位置错开,另外,因为也没有产生腰部支撑、头枕的位置错 开,所以,也不需要在躺倒后站起再坐下。另外,因为通过将支承在基台上的钟形曲柄的山状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躺椅构造物,其特征在于,具有底部被座框框架11支撑的坐垫部1、后面被背框框架21支撑的靠垫部2、在后部具有上升支承部31,并且载置支承上述两垫部1.2的基台3、相对于上述靠垫部2的背框框架21,在上下方向相对滑动自由地连接,靠近下部的中间部位山起伏状弯曲的山状起伏部41以上述基台3的上升支承部31为支点,自由摆动地被支承的钟形曲柄4, 上述坐垫部1的后部上面和上述靠垫部2的下部前面折曲自由地被连接,以该连接部C为中心,靠垫部2整体在上述基台3上能够躺倒,并且,坐垫部1的座框框架11的后端部11a和上述钟形曲柄4的下端部42被轴支承连结,同时,坐垫部1在基台3上能够与座框框架11一体向前后进退自由地被设置, 若使坐垫部1向前方滑动,则其座框框架11牵引上述钟形曲柄4的下端部42向前方移动,据此,与其连动,该钟形曲柄的上部43以上升支承部31为支点向后方翘起,靠垫部2以与坐垫部1的连接部C为中心仰倒地倾斜运动,另一方面, 在靠垫部2为仰倒姿势时,若向后方拉坐垫部1使之滑动,则座框框架11推动上述钟形曲柄4的下端部42,与该推动连动,使之向后方移动,该钟形曲柄的上部43以上升支承部31为支点,上升翘起,成为靠垫部2,能够向起立方向倾斜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泽正尹小林进铃木庄典
申请(专利权)人:丸一贩卖株式会社国立大学法人福井大学吉泽正尹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