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上基于可调式木作件设计的生活舱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248999 阅读:2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船舶上基于可调式木作件设计的生活舱室,可调式木作件焊接固定在钢围壁上,通过木作件零件上构成的十字槽,对固定在木作件上的舱室系统型材的相对位置进行调整。可调式木作件由三部分组成:定位件、调整件和一组连接螺栓、弹性垫片、垫片、螺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充分利用十字槽的可调整性,实现了整个木作件的可调节功能。本功能可以有效的克服船舶上层建筑分段建造、合拢时带来的不可控的结构尺寸误差,确保内装围壁尺寸的准确无误。同时,所有可调式木作件在分段反转阶段进行平面焊接施工,实现工序前移,方便施工。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方便建造、提高质量、提高效率的特点。(*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船舶上的生活舱室,更具体地说,涉及墙壁、天棚的装饰结构。
技术介绍
在大型民用船舶的建造中,根据各种国际规范及船旗国政府法规的要求,船舶上用于生活、公共活动用途的舱室需要进行装饰装修。这些房间的围壁板、天棚板一般为复合岩棉板材料。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必需要使用相应的木作件分别连接到钢围壁上和钢甲板下。现有的连接型式是不可调整的简单结构,一般是使用L30X30X3角钢切割成相应长度,两头分别焊接到钢结构和复合岩棉板的上槽上,起到对岩棉板的固定及定位作用。 这种工艺方式的缺点是为了保证木作件安装精度,必须在结构总组完工后才能划线并焊接施工。这样不仅会破坏结构上的油漆,进行空中作业,还增加了工期。如果在船舶分段反转阶段前移施工,由于分段在总组时不可避免的存在结构误差,原先定位并焊接好的木作件就会随着结构的变形而偏离原设计的位置,导致围壁版、天棚板的移位,房间内部净尺寸不能保证。这使内部家具、设备的在安装中会产生空隙或互相干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满足民用船舶的生活舱室需要,以提高其安装效率为目的,旨在解决原有工艺施工难度高、效率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构造了一种船舶上基于可调式木作件设计的生活舱室,包括由竖向平行排布的围壁板和水平横向平行排布的天棚板围成的舱室主体。围壁板和天棚板均由木作件固定于船体结构的钢围壁或甲板上。其中,木作件包括直角形定位件和调整键;定位件和调整键构成直角结构的一个面相互靠置,靠置的两个面上分别开设成十字形的键槽,并且通过键槽利用螺栓、螺母组件将调整键固定于定位件的一端;定位件的另一端焊接于钢围壁或甲板上;而调整键构成直角结构的另一个面分别固定于围壁板上端的顶槽,或者固定于天棚板端头的吊梁。 本专利技术船舶上基于可调式木作件设计的生活舱室,改进在于,在水平方向上,定位件的间距分别为相应钢围壁相邻肋骨间距2倍的甲板横梁间距,而且调整件的连接面垂直朝下。此外,优选方式下,定位件设置有斜撑件。 本专利技术船舶上基于可调式木作件设计的生活舱室,其进一步改进还在于,天棚板之间的连接T型梁为切角角钢,切角角钢的下端部IOO毫米的切角,并以小截面型材本身的塑性变形作为结构设置。 本专利技术的舱室主要用于各种民用船舶的生活舱室、公共处所、控制舱室等对人员舒适性、美观性有要求的舱室。本专利技术船舶上基于可调式木作件设计的生活舱室,充分应用了相互垂直的长条形螺栓孔的可调节相对位置的功能,使得使用可调式木作件连接的围壁板具有了相当的可调节位置的能力,能够克服结构制作与合拢带来的不可避免的尺寸误差,同时又能够保证木作件在反转阶段就可以简便的安装。本专利技术基于相互垂直的长条形螺栓孔的可调节功能,较现有技术降低了施工难度,提高了施工效率,对提高民用船舶上层建造速度有很大的帮助。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船舶上基于可调式木作件设计的生活舱室其围壁天棚典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可调式木作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可调式木作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可调式木作件另一侧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2所示本专利技术船舶上用于船舶上基于可调式木作件设计的生活舱室系统。舱室的围壁版、天棚板均采用可调式的木作件进行固定,其中,围壁板1向上竖向平行排布,形成平整的围壁结构;天棚板2水平横向平行排布,形成平整的天棚结构;顶槽/吊梁3分别位于围壁板1的上端和天棚板2的端头位置,底槽4位于围壁板1的下端。 此外,可调式木作件5分别水平/竖直焊接到钢结构围壁/甲板上,形成可调式的木作连接结构。可调式木作件5,如图3-5所示,包括定位件6、调整件7和一组连接螺栓、弹性垫片、垫片、螺帽8。定位件6和调整件7之间的连接面上分别设置有相互垂直的长条形键槽或螺栓孔,并使用所述一组连接螺栓、弹性垫片、垫片、螺帽紧固。从而调整件7相对于定位件6上、下、左、右共四个方向可以实现移位调整。 上槽/吊梁3的上端面焊接在可调式木作件5中调整件7的底面上。在水平方向上,定位件6焊接在钢结构围壁上或钢甲板下,间距分别为相应钢围壁的肋骨间距和2倍的甲板横梁间距(如图2中H7所示),且保证调整件7的工作面垂直朝下。此外,本专利技术生活舱室系统中,用于甲板下连接使用的定位件6包括标准型和带斜撑型两种。带斜撑型的可调式木作件5如图1所示,定位件6设置有斜撑件31,而且,使用中需要注意间隔设置。 此外,超长天棚板2之间的连接T型梁使用的是切角角钢9的型式,切角角钢9的下端部100毫米的切角及利用小截面型材本身的塑性变形,通过分别位于定位件、调整件上的互相垂直的长条形螺栓孔,并由连接上述二者的紧固件,达到T型梁上、下、左、右共四个方向的位移可能。 此夕卜,图1中标号11表示切角角钢吊挂件,间距约1600,对称分布。图2中,标号21为钢围壁,标号22为支撑角钢,标号23为顶型材,标号24为底型材。图1中,H1 =甲板层高_房间净高-60 ;H2 =甲板层高-房间净高-50 ;H3 =甲板层高-房间净高-160。 本专利技术船舶上基于可调式木作件设计的生活舱室,主要包括可调式木作件的型式设计、生活舱室的典型剖面布置设计,以及在船舶上不同区域的布置与节点设计。其改进主要在舱室的内装围壁板、天棚板的连接结构。如图l所示,舱室的侧壁由围壁板通过可调式木作件单元固定在钢围壁上构成;舱室的顶板由天棚板通过可调式木作件固定在钢甲板下构成。钢围壁是现有技术在船舶建造阶段固定于船舶钢甲板上竖立的侧壁。 其中,围壁板、天棚板具体结构如图1和2所示,采用标准船用复合岩棉板作为围壁、天棚的主要材料,通过可调式木作件,焊接固定于船舶的钢围壁于钢甲板上;而且优选方式下,围壁板、天棚板由多块标准船用复合岩棉板材以其标准连接件连接的方式相互拼接而成。 在分段反转状态下,预先焊接好侧壁、钢甲板的可调式木作件。由于均没有高空施工,安装、焊接效率相对较高,且安全性得到提高。同时平面焊接的质量也比仰焊要好。而且焊接完毕后可以直接进行油漆施工,不会产生二次焊接带来的油漆破坏的问题。 在分段正转阶段,所有的可调式木作件随分段翻身进行定位,并将上槽/吊梁与木作件的调整件进行焊接。焊接完毕后,通过调整各个可调式木作件的调整件与定位件相对位置,将上槽/吊梁调整到理论位置,达到确保舱室的内部净尺寸的目的。最后通过竖直吊线的放置确定底槽的位置,并点焊到甲板上。确定好上槽/吊梁及底槽的为之后,就可以直接将复合岩棉板插入到其中,依次排列,形成船舶生活舱室的围壁、天棚结构。 本专利技术优选方式下选用宽度为550的标准船用复合岩棉板,按照一定标准连接件连接的方式连接成片。通过上述复合岩棉板依次排列及相互扣结形成任意长度的整面装饰。由于可调式木作件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调节连接面的空间位置,这就可以有效地抵消由于结构误差带来的舱室净尺寸的误差。综上,基于可调式木作件设计的复合岩棉板可广泛应用于船舶生活舱室的侧壁结构,具有可反转施工,效果好、施工简便、效率高的特点。 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披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专利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船舶上基于可调式木作件设计的生活舱室,包括由竖向平行排布的围壁板(1)和水平横向平行排布的天棚板(2)围成的舱室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围壁板(1)和天棚板(2)均由木作件(5)固定于船体结构的钢围壁(21)或甲板上;其中,所述木作件(5)包括直角形定位件(6)和调整键(7);所述定位件(6)和调整键(7)构成直角结构的一个面相互靠置,靠置的两个面上分别开设成十字形的键槽,并且通过所述键槽利用螺栓、螺母组件将所述调整键(7)固定于所述定位件(6)的一端;所述定位件(6)的另一端焊接于所述钢围壁(21)或甲板上;而所述调整键(7)构成直角结构的另一个面分别固定于所述围壁板(1)上端的顶槽,或者固定于所述天棚板(2)端头的吊梁(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宇辉刘亚林刘镇杨敏熊炳旭柳献伟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1[中国|大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