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坞内船舶二次落墩单侧定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205854 阅读:2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船坞内船舶二次落墩单侧定位方法,属于船舶建造过程中在船坞内起浮和二次落墩单侧定位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使用限位装置、收拢装置等部件,提供一种可应用于多型船舶且操作简单、拆装方便的船坞内船舶二次落墩单侧定位方法。能够解决传统的移船方法安全系数低、定位精度难以保证等问题,还具有操作简单,定位快等优点。可广泛用于船舶制造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船舶制造
,特别是一种船舶建造过程中在船坞内起浮和二次落墩单侧定位方法。
技术介绍
为提高船坞利用率,系列船舶在建造过程中往往会采用两线半串联建造法。对于承建有较多船型的船厂,不同坞期船舶在建造过程中也会出现半船建造。因为建造周期不同,建造完成的船舶要先出坞,尚未建造完成的船舶要先浮起,然后落墩继续建造,这些都需要在船体漂浮状态下控制其移船定位精度及坐墩精度,使其坐墩后满足坐墩精度要求,或满足半船合拢建造精度要求。传统的移船方法采用立式绞盘、卷扬机通过在船舶两边对称布置的钢丝绳拉动,这种方法在干坞造船时则存在如下缺点1、传统立式绞盘、卷扬机定位时惯性较大,不易控制精度。且由于坞宽较宽,船体一侧离坞墙较远,钢丝绳驳接较长,安全系数低。2、如图1所示,当坞内还有其他船舶时,特别是并排时,定位时容易产生干涉现象;坞内两线并排搭载时,当采用原有的四缆八字定位时,在两条船同时定位时会出现靠坞中侧区域的四条缆绳会互相干涉,或缆绳与并排船体结构/设备/舾装相碰,且各半船左右舷缆绳长度极不对称,对半船调整和定位精度极为不利,定位精度难以保证。而专利200410066741. 6和专利200810039748. 7所公布的坞内起浮及二次落墩方法的限位装置均为固定式,而且基本在原位置起浮及落墩,对于两个半船水下搭载,比如本公司建造的5万吨半潜船,两个半船在不同位置建造,在船坞内起浮后,通过拖移定位,重新落墩合拢搭载,上述专利方法明显不适用,而专利200810039748. 7所公布的“舰船在船坞内起浮和二次落墩定位精度控制方法”中限位装置则需按照船体型线制作安装,没有没有普遍适用性,而且上述两个专利方法中限位装置的拆装还需花费工时,所以一种应用性广泛,且拆装方便的落墩方法则更显优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为提供一种可应用于多型船舶且操作简单、拆装方便的,通过以下步骤予以实现1)向坞内注水,使出坞船舶出坞;2)当需二次落墩船舶满足安全起浮状态后,由坞边引船小车及立式绞盘将需二次落墩船舶拖至靠近船坞一侧预定位置;3)在船坞内布置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安装于坞底且与坞墙内壁固定连接,用于限制船舶位置;并布置收拢装置,所述收拢装置联接船舶和坞墙,用于牵引收拢船舶。4)在坞墙上架设测量仪器对需二次落墩船舶测量定位,记录并通报须移船的方向及距离;5)利用限位装置及收拢装置对需二次落墩船舶进行船宽方向的定位,6)当需二次落墩船舶在船坞宽度方向定位满足坐墩或水下合拢精度要求后,由限位装置支撑住需二次落墩船舶,然后再利用收拢装置对需二次落墩船舶进行船坞长度方向的定位;7)重复4-6步骤直至需二次落墩船舶达到二次落墩精度要求;8)慢慢将坞内水抽干,逐步放松收拢装置,直至需二次落墩船舶准确二次落墩。本专利技术还可做以下改进步骤2)所述安全起浮状态为船坞内水位大于船体艏艉最大起浮吃水500mm以上。坞墙顶上还设有沿船长方向的坞墙小车路轨,步骤幻所述限位装置包括定位靠架、可伸缩支撑头和卡板;定位靠架为框架结构,其朝向坞墙侧由卡板固定于坞墙小车路轨上,其朝向船舶侧通过液压油泵与可伸缩支撑头相联,其底部还与坞底预埋钢筋相连固定;所述可伸缩支撑头主要由伸缩杆、轴、钢轮、压板组成,伸缩杆的一端安装在定位靠架的固定支管中,由液压油泵驱动伸缩并可以在固定支管中旋转,伸缩杆的另一端安装轴和钢轮,钢轮由轴固定,轴由压板固定。步骤3)所述收拢装置包括吊码和牵引装置,吊码为环状,固定于船体外板上,牵引装置固定于坞墙顶上,通过拉索与吊码相联,拉索与船体宽度方向保持一夹角。步骤3)所述牵引装置主要包括葫芦、卸扣和拉码,拉码固定于坞墙小车路轨上,卸扣连接拉码和葫芦,拉索连接吊码和葫芦。步骤幻所述坞墙小车路轨截面为工字型。步骤3)所述卡板为钩状结构,与坞墙小车路轨的工字截面相配合。步骤幻所述吊码平均分布固定于船体外板上。步骤3)所述定位靠架由钢结构组成,设有可伸缩支撑头的层数为1-4层,可针对不同型深的船舶可以在各层选择安装可伸缩支撑头,提高了该装置的适用范围。步骤幻所述定位靠架,每层铺设网板,网板可供人行走,可以一物多用,临时情况下可作船梯使用。步骤4)所述测量仪器优选激光经纬仪或全站仪。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方法操作简单,定位快,单船仅需6人在6小时内即可完成作业;2、本方法可以根据船型大小灵活布置限位装置及收拢装置,且这些装置都是易装易拆的,不会占用船坞的空间位置;3、通过光学定位仪器的监测及限位装置与收拢装置的灵活定位,可以较快完成船舶的二次落墩定位,定位精度可以达到士2mm;无需修改原有的船舶建造中心线;4、此二次落墩定位方法无需原地落墩,可以有效解放半船建造地点,缓解船坞的使用压力;5、本专利技术方法中的限位装置和收拢装置均有效利用了坞墙小车路轨的“工”型截面,拆装方便,节省资源,是一种较为环保的方法;6、本专利技术方法中的限位装置的定位靠架设有1-4层并可铺上网板供人行走,可以一物多用,临时情况下可作等船梯使用,而且针对不同型深的船舶可以在各层选择安装可伸缩支撑头,提高了该装置的适用范围;7、本专利技术方法中的限位装置的可伸缩支撑头可以旋转,满足了船长、船宽的定位需要,提高了定位精度。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并不造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任何限制。图1是现有技术方法示意图;图2是示意图;图3是限位装置及收拢装置示意图;图4是图3的A向视图;图5是图4中I部分示意图;图6是图4中II部分示意图;图7是图6的B向视图;图8是收拢装置示意图。附图标识1- 二次落墩船舶;2-坞墙小车路轨;3-限位装置;4-收拢装置;5-定位靠架;6-可伸缩支撑头;7-卡板;8-液压油泵;9-伸缩杆;10-轴;11-钢轮;12-压板;13-固定支管;14-吊码;15-拉索;16-葫芦;17-卸扣;18-拉码;19-液面;20-船体;21-坞墙;22-坞底平面;23-坞门;24-定位钢缆干涉区域;25-坞底预埋钢筋。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通过以下步骤予以实现1)向坞内注水,使出坞船舶出坞;2)当需二次落墩船舶满足安全起浮状态后,由坞边引船小车及立式绞盘将需二次落墩船舶拖至靠近船坞一侧预定位置;3)在船坞内布置限位装置3,所述限位装置3安装于坞底且与坞墙内壁固定连接,用于限制船舶位置;并布置收拢装置4,所述收拢装置联接船舶和坞墙,用于牵引收拢船舶。4)在坞墙上架设测量仪器对需二次落墩船舶测量定位,记录并通报须移船的方向及距离;5)利用限位装置3及收拢装置4对需二次落墩船舶进行船宽方向的定位,6)当需二次落墩船舶在船坞宽度方向定位满足坐墩或水下合拢精度要求后,由限位装置支撑住需二次落墩船舶,然后再利用收拢装置对需二次落墩船舶进行船坞长度方向的定位;7)重复4-6步骤直至需二次落墩船舶达到二次落墩精度要求;8)慢慢将坞内水抽干,逐步放松收拢装置,直至需二次落墩船舶准确二次落墩。实施例2,通过以下步骤予以实现1)向坞内注水,使出坞船舶出坞;2)如图2所示,当需二次落墩船舶满足安全起浮状态后,即船坞内水位大于船体艏艉最大起浮吃水500mm以上后,由坞边引船小车及立式绞盘将需二次落墩船舶拖至靠近船坞一侧预定位置;3)在船坞内布置限位装置3,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家林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中船黄埔造船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