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变阻尼减振器,包括底板、隔振弹簧、阻尼缸、阻尼调节器、阻尼介质、活塞、密封环和顶板,所述隔振弹簧固定安装于底板和顶板之间,阻尼缸设置于底板上,阻尼缸内充满阻尼介质,活塞放置于阻尼缸内,密封环设置在阻尼缸的开口处并密封住活塞与阻尼缸之间的间隙,活塞的伸出端与顶板固定连接,阻尼缸的侧面设置有管道,阻尼调节器设置在管道中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变阻尼减振器的阻尼作用效果可变、可精细连续调节,满足各种振动工况变化频繁的场合需求。(*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械振动的减振与隔振
,具体涉及一种可变阻尼减振 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减振器和隔振器,在阻尼介质一定的情况下,阻尼作用效果恒定,但是振动 源的频率是经常变化的,例如机器启动、运行、停机时的频率是不一样的,此时阻尼作用效 果恒定,则达不到很好的减振效果。如果要改变阻尼作用效果,则必须改变阻尼介质特性温 度粘度等,也就是必须更换阻尼介质了,因此现有的各种减振器和隔振器不能满足振动工 况变化频繁的场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克服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阻尼作用效果可变、可精细连续调节的可变阻尼减振器,满足各种振动工况变化频繁的场合需求。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本可变阻尼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隔振弹簧、阻尼缸、阻尼调节器、阻尼介质、活塞、密封环和顶板,所述隔振弹簧固定安装于底板和顶板之间,阻尼缸设置于底板上,阻尼缸内充满阻尼介质,活塞放置于阻尼缸内,密封环设置在阻尼缸的开口处并密封住活塞与阻尼缸之间的间隙,活塞的伸出端与顶板固定连接,阻尼缸的侧面设置有管道,阻尼调节器设置在管道中间。 作为一种优选结构,所述阻尼调节器包括不动的本体和可转动90°的转动体,转 动体内开有一个通孔,转动体外设有一个手柄。 作为一种优选结构,所述活塞下端有表面积加大的底面,活塞的底面与阻尼缸的 内壁之间存在流通间隙。 作为一种优选结构,所述管道的一端位于活塞的底面的上方,管道的另一端位于 活塞的底面的下方。 作为一种优选结构,当所述顶板下移到接触到阻尼缸,活塞的底面不接触底板。 作为一种优选结构,所述底板和顶板为矩形,隔振弹簧为四个并分布于底板和顶 板的四个角。 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本可变阻尼减振器解决现有的减振 器和隔振器,在阻尼介质一定的情况下,阻尼作用效果恒定,振动频率工况变化时阻尼作用 不变的问题。本技术在阻尼介质一定的情况下,阻尼作用可变,可精细连续调节,满足 各种振动工况变化频繁的场合需求。 本技术的阻尼介质可通过活塞的底面与阻尼缸的内壁之间的流通间隙进行 流动,也可以通过阻尼缸侧面的管道进行流动,而阻尼调节器可以调节管道的开通和关闭, 阻尼调节器的转动体内开有一个通孔,当转动体转动90° ,即可关闭通孔和管道,反向转动 90° ,即可开通通孔和管道。因此,通过调节转动体的旋转角度,可精细连续调节阻尼介质流动通径的大小,改变阻尼作用,改变整个减振器的固有频率,避开振动源的激振频率,避 免出现共振现象。振动源在不同的时间通常会有不同的振动频率,采用手动或机械调节阻 尼调节器的流动通径的大小,精确控制阻尼作用。 当阻尼调节器打开时,阻尼介质既可以在流通间隙进行流动,也可通过管道流动, 此时阻尼作用(阻尼力)较小; 当阻尼调节器关闭时,阻尼介质仅可以在流通间隙进行流动,此时阻尼作用(阻 尼力)较大。 在机器启动时,振动频率较低,振动幅度较大,可调整阻尼调节器的通径较小,产生较大的阻尼作用,使机器平稳启动;当机器全速运行后,振动频率较高,振幅较小,则可调整阻尼调节器的通径较大,减少阻尼作用,获得良好的减振效果;当机器准备停机时,可提前调整阻尼调节器的通径减小,产生较大的阻尼作用,实现机器平稳停机。 本技术的可变阻尼减振器,可精细调节阻尼作用,满足各种振动工况变化频繁的需求,消振减振隔振效果明显,有利于延长机器使用寿命,减少不良损耗,改善环境振动和降噪环保。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可变阻尼减振器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的一种可变阻尼减振器,包括底板1、隔振弹簧2、阻尼缸 4、阻尼调节器7、阻尼介质8、活塞5、密封环6和顶板3,所述隔振弹簧2固定安装于底板1 和顶板3之间,阻尼缸4设置于底板1上,阻尼缸4内充满阻尼介质8,活塞5放置于阻尼 缸4内,密封环6设置在阻尼缸4的开口处并密封住活塞5与阻尼缸4之间的间隙,活塞5 的伸出端与顶板3固定连接,阻尼缸4的侧面设置有管道9,阻尼调节器7设置在管道9中 间。 阻尼调节器7包括不动的本体70和可转动90°的转动体71,转动体71内开有一 个通孔72,转动体71外设有一个手柄73。 活塞5下端有表面积加大的底面50,活塞5的底面50与阻尼缸4的内壁之间存在 流通间隙。 管道9的一端位于活塞5的底面50的上方,管道9的另一端位于活塞5的底面50 的下方。 当顶板3下移到接触到阻尼缸4,活塞5的底面50也不会接触底板1 。 底板1和顶板3为矩形,隔振弹簧2为四个并分布于底板1和顶板3的四个角。 本技术的阻尼介质8可通过活塞5的底面50与阻尼缸4的内壁之间的流通 间隙进行流动,也可以通过阻尼缸4侧面的管道9进行流动,而阻尼调节器7可以调节管道 9的开通和关闭,阻尼调节器7的转动体71内开有一个通孔72,当转动体71转动90° ,即可关闭通孔72和管道9,反向转动90。,即可开通通孔72和管道9。因此,通过调节转动体 71的旋转角度,可精细连续调节阻尼介质8流动通径的大小,改变阻尼作用,改变整个减振 器的固有频率,避开振动源的激振频率,避免出现共振现象。振动源在不同的时间通常会有 不同的振动频率,采用手动或机械调节阻尼调节器7的流动通径的大小,精确控制阻尼作用。 当阻尼调节器7打开时,阻尼介质8既可以在流通间隙进行流动,也可通过管道9 流动,此时阻尼作用(阻尼力)较小; 当阻尼调节器7关闭时,阻尼介质8仅可以在流通间隙进行流动,此时阻尼作用 (阻尼力)较大。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不能对本技术的权利要求 进行限定,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所做的改变或其它等效的置换方 式,都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可变阻尼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隔振弹簧、阻尼缸、阻尼调节器、阻尼介质、活塞、密封环和顶板,所述隔振弹簧固定安装于底板和顶板之间,阻尼缸设置于底板上,阻尼缸内充满阻尼介质,活塞放置于阻尼缸内,密封环设置在阻尼缸的开口处并密封住活塞与阻尼缸之间的间隙,活塞的伸出端与顶板固定连接,阻尼缸的侧面设置有管道,阻尼调节器设置在管道中间。
【技术特征摘要】
可变阻尼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隔振弹簧、阻尼缸、阻尼调节器、阻尼介质、活塞、密封环和顶板,所述隔振弹簧固定安装于底板和顶板之间,阻尼缸设置于底板上,阻尼缸内充满阻尼介质,活塞放置于阻尼缸内,密封环设置在阻尼缸的开口处并密封住活塞与阻尼缸之间的间隙,活塞的伸出端与顶板固定连接,阻尼缸的侧面设置有管道,阻尼调节器设置在管道中间。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阻尼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调节器包括不动的 本体和可转动90°的转动体,转动体内开有一个通孔,转动体外设有一个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活明,
申请(专利权)人:钟活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