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洪铭泽专利>正文

刹车装置及其刹车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198680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刹车装置及其刹车系统,主要具有一壳体,该壳体一端对接有一顶盖与内部容设有一同步组件,该同步组件于其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间穿设有主动刹车线与被动刹车线组,又该主动刹车线于第二端面位置处组接有一主动限位件,而该被动刹车线组组接有至少一被动限位件、至少一弹性组件与至少一刹车组件,以经由主动刹车线及被动刹车线与弹性组件及单一同步组件间的带动,达到可依所调配的弹性组件的比例先制动后轮再制动前轮,并同时可有效缩小其刹车装置的整体体积与有效节省其刹车装置的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刹车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刹车装置及其刹车系统,其可有效提升刹车 安全及缩小体积与节省制造成本,且可连动前后刹车与调整制动力比例。
技术介绍
于现今一般的刹车结构中,其主要的实施方式是由单侧的刹车握把搭配单一的刹 车器,且其刹车握把与对应的刹车器间经由刹车线相互连接,如左侧的刹车握把是经由刹 车线连接至后轮的刹车器,而右侧的刹车握把则经刹车线连接至前轮刹车器,且其刹车方 式是以固定方式设置于脚踏车上,但因操作者的操作习惯性并非全然相同,因此一贯性的 设置方法并非所有使用者皆可适用。又另有一刹车结构是以单一刹车握把以双刹车线连接控制前轮刹车器与后轮刹 车器,以于操控者使用时经由操控其单一刹车握把锁固刹车器,其极容易造成前轮与后轮 同时瞬间被刹车器死锁,进而造成操控者的伤害,因此其安全性具有相当大的问题。1、安全系数低;2、无法依比例制动;3、需大体积装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于同步刹车时可先制动后轮再制动前轮的刹车 装置及其刹车系统。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依比例分配刹车制动力的刹车装置及其刹车 系统。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缩小整体体积的刹车装置及其刹车系 统。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提高安全性的刹车装置及其刹车系统。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刹车装置」,其刹车装置主要包含有一壳体、一顶 盖及一同步组件,该壳体具有一开放端、一封闭端及一容置空间,该开放端与该容置空间相 连通且组接有所述的顶盖,所述顶盖与封闭端同时具有至少一孔口,而该容置空间位置处 容设有所述同步组件,该同步组件具有一第一端面与一第二端面,并于其第一端面与第二 端面间穿设有至少一第一透孔与至少一第二透孔,且该第一透孔与顶盖之孔口处设置有至 少一主动刹车线组,该主动刹车线组具有至少一主动刹车线,该主动刹车线系穿设于顶盖 之孔口与第一透孔,而该第二透孔与封闭端之孔口处设置有被动刹车线组,该被动刹车线 组具有一第一及二被动刹车线,该第一及二被动刹车线系分别穿设于封闭端之孔口与其一 第二透孔,且其第一及二被动刹车线于第一端面位置处分别设置有一第一及二弹性组件, 并分别穿设于第二透孔之末端位置处组接有一第一及二被动限位件。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另提供一种刹车装置,其包含一壳体,具有一开放端、一封闭端及一容置空间,该开放端与该容置空间相连通; 一顶盖,具有至少一孔口,该顶盖与前述壳体的开放端对接;一同步组件,具有一第一端面 及一第二端面,并于其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间穿设有至少一第一透孔及至少一第二透孔, 所述同步组件容设于前述容置空间中;一主动刹车线组,具有至少一主动刹车线,该主动刹 车线穿设于前述第一透孔;及一被动刹车线组,具有一第一被动刹车线及一第二被动刹车 线,该第一被动刹车线及一第二被动刹车线分别穿设于前述第二透孔,且其第一被动刹车 线及第二被动刹车线于第一端面位置处分别设置有一第一弹性组件与一第二弹性组件。所述的刹车装置,其中,所述顶盖包括有一第一孔口及一第二孔口,且该第一孔口 及第二孔口轴向贯穿所述顶盖。所述的刹车装置,其中,所述封闭端具有一第三孔口及一第四孔口,且其第三孔口 及第四孔口轴向贯穿其封闭端。所述的刹车装置,其中,所述封闭端更具有一第一调整部及一第二调整部,所述第 一调整部具有一第一内螺纹孔并与该第三孔口相连通,所述第二调整部具有一第二内螺纹 孔与该第四孔口相连通。所述的刹车装置,其中,所述主动刹车线穿设于顶盖的孔口与第一透孔,且该主动 刹车线穿设于第一透孔的末端位置处组接有一主动限位件,该主动限位件相对应于第二端 面位置处。所述的刹车装置,其中,所述被动刹车线组的第一被动刹车线穿设于第三孔口与 其一第二透孔,且该第一被动刹车线穿设于第二透孔的末端位置处组接有一第一被动限位 件,而其第二被动刹车线穿设于第四孔口与其一第二透孔,且该第二被动刹车线穿设于第 二透孔的末端位置处组接有一第二被动限位件。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另提供一种刹车系统,其包含一刹车装置,其包括一壳体,具有一开放端、一封闭端及一容置空间,该第一开放端与该容置空间相连 通;一顶盖,具有至少一孔口,该顶盖与前述壳体的开放端对接;一同步组件,具有一第一 端面及一第二端面,并于其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间穿设有至少一第一透孔及至少一第二透 孔,所述同步组件容设于前述容置空间中;一主动刹车线组,具有至少一主动刹车线,该主 动刹车线穿设于前述第一透孔;一被动刹车线组,具有一第一被动刹车线及一第二被动刹 车线,该第一被动刹车线及一第二被动刹车线分别穿设于前述第二透孔;一第一刹车组件, 具有一第一弹性组件及一第一夹具限位件,该第一弹性组件及第一夹具限位件接设于前述 第一被动刹车线末端;及一第二刹车组件,具有一第二弹性组件及一第二夹具限位件,该第 二弹性组件及第二夹具限位件接设于前述第二被动刹车线末端。所述的刹车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刹车组件具有一第一固定夹及一第一活动夹,其 第一固定夹与第一活动夹间具有一相互枢接的轴件,且其第一活动夹具有一活动臂,而前 述第一被动刹车线穿设于所述活动臂,且其第一被动刹车线穿设于活动臂的末端设置有所 述的第一夹具限位件,并于第一夹具限位件与活动臂间具有所述第一弹性组件。所述的刹车系统,其中,所述第二刹车组件具有一第二固定夹及一第二活动夹,其 第二固定夹与第二活动夹间具有一相互枢接的轴件,且其第二活动夹具有一活动臂,而前 述第二被动刹车线穿设于所述活动臂,且其第二被动刹车线穿设于活动臂的末端设置有所述的第二夹具限位件,并于第二夹具限位件与活动臂间具有所述第二弹性组件。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又提供一种刹车系统,其包含一刹车装置,其包括一壳体,具有一开放端、一封闭端及一容置空间,该第一开放端与该容置空间相连 通;一顶盖,具有至少一孔口,该顶盖与前述壳体的开放端对接;一同步组件,具有一第一 端面及一第二端面,并于其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间穿设有至少一第一透孔及至少一第二透 孔,所述同步组件容设于前述容置空间中;一主动刹车线组,具有至少一主动刹车线,该主 动刹车线穿设于前述第一透孔;一被动刹车线组,具有一第一被动刹车线及一第二被动刹 车线,该第一被动刹车线及一第二被动刹车线分别穿设于前述第二透孔,且其第一被动刹 车线于第一端面位置处设置有一第一弹性组件;一第一刹车组件,接设于前述第一被动刹 车线末端;及一第二刹车组件,具有一第二弹性组件,该第二弹性组件接设于前述第二被动 刹车线末端。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一种刹车系统,其包含一第一刹车组件及一第二刹车组件,该第一刹车组件具有一第一弹性组件;一刹车装置,其包括一壳体,具有一开放端、一封闭端及一容置空间,该第一开放端与该容置空间相连 通;一顶盖,具有至少一孔口,该顶盖与前述壳体的开放端对接;一同步组件,具有一第一 端面及一第二端面,并于其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间穿设有至少一第一透孔及至少一第二透 孔,所述同步组件容设于前述容置空间中;一主动刹车线组,具有至少一主动刹车线,该主 动刹车线穿设于前述第一透孔;一被动刹车线组,具有一第一被动刹车线及第二被动刹车 线分别从该第一端面穿设前述第二透孔,该第一被动刹车线穿设过该第二透孔的末端连接 该第一刹车组件,该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壳体,具有一开放端、一封闭端及一容置空间,该开放端与该容置空间相连通;一顶盖,具有至少一孔口,该顶盖与前述壳体的开放端对接;一同步组件,具有一第一端面及一第二端面,并于其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间穿设有至少一第一透孔及至少一第二透孔,所述同步组件容设于前述容置空间中;一主动刹车线组,具有至少一主动刹车线,该主动刹车线穿设于前述第一透孔;及一被动刹车线组,具有一第一被动刹车线及一第二被动刹车线,该第一被动刹车线及一第二被动刹车线分别穿设于前述第二透孔,且其第一被动刹车线及第二被动刹车线于第一端面位置处分别设置有一第一弹性组件与一第二弹性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壳体,具有一开放端、一封闭端及一容置空间,该开放端与该容置空间相连通; 一顶盖,具有至少一孔口,该顶盖与前述壳体的开放端对接;一同步组件,具有一第一端面及一第二端面,并于其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间穿设有至 少一第一透孔及至少一第二透孔,所述同步组件容设于前述容置空间中;一主动刹车线组,具有至少一主动刹车线,该主动刹车线穿设于前述第一透孔;及 一被动刹车线组,具有一第一被动刹车线及一第二被动刹车线,该第一被动刹车线及 一第二被动刹车线分别穿设于前述第二透孔,且其第一被动刹车线及第二被动刹车线于第 一端面位置处分别设置有一第一弹性组件与一第二弹性组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包括有一第一孔口及一第二 孔口,且该第一孔口及第二孔口轴向贯穿所述顶盖。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端具有一第三孔口及一第四 孔口,且其第三孔口及第四孔口轴向贯穿其封闭端。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端更具有一第一调整部及一 第二调整部,所述第一调整部具有一第一内螺纹孔并与该第三孔口相连通,所述第二调整 部具有一第二内螺纹孔与该第四孔口相连通。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刹车线穿设于顶盖的孔口与 第一透孔,且该主动刹车线穿设于第一透孔的末端位置处组接有一主动限位件,该主动限 位件相对应于第二端面位置处。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动刹车线组的第一被动刹车线 穿设于第三孔口与其一第二透孔,且该第一被动刹车线穿设于第二透孔的末端位置处组接 有一第一被动限位件,而其第二被动刹车线穿设于第四孔口与其一第二透孔,且该第二被 动刹车线穿设于第二透孔的末端位置处组接有一第二被动限位件。7.一种刹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刹车装置,其包括一壳体,具有一开放端、一封闭端及一容置空间,该第一开放端与该容置空间相连通; 一顶盖,具有至少一孔口,该顶盖与前述壳体的开放端对接;一同步组件,具有一第一端面及一第二端面,并于其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间穿设有至 少一第一透孔及至少一第二透孔,所述同步组件容设于前述容置空间中;一主动刹车线组,具有至少一主动刹车线,该主动刹车线穿设于前述第一透孔; 一被动刹车线组,具有一第一被动刹车线及一第二被动刹车线,该第一被动刹车线及 一第二被动刹车线分别穿设于前述第二透孔;一第一刹车组件,具有一第一弹性组件及一第一夹具限位件,该第一弹性组件及第一 夹具限位件接设于前述第一被动刹车线末端;及一第二刹车组件,具有一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铭泽
申请(专利权)人:洪铭泽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